送别新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商子秦 时间:2024-07-31
文/商子秦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送别刘新中老友,望着安详如睡的新中,我真的不相信这个陕西诗坛的侠义好汉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幸相识,几十年来,新中既是诗友,又是兄弟,新中的诗歌追求人品和诗品,都和我心心相通,并形成铜川和宝鸡两个诗城的相互联系支持,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经常怀念上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黄金年代,新中是上世纪80年代初脱颖而出的优秀诗人,他的诗歌在《诗刊》发表,标志着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准。他连续在全国发表诗作、出版诗集,特别是他的陶瓷诗篇,以独特的风格和韵致,成为陕西乃至全国陶瓷诗歌的代表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中成为新时期陕军诗坛的主将之一,也是具有全国影响的青年诗人。 作为铜川市文学队伍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新中在自己创作最盛的时期,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积极组织铜川创作队伍。多次组织文学讲座,邀请外地和西安的著名作家、编辑来铜川讲课;组织作品研讨会,推出新人,组织大型诗会和评奖,长期负责编辑文学期刊《铜川文艺》,审阅稿件,为铜川文学打造一方园地,从而组织起了实力雄厚的铜川文学团,奠基了铜川文学新时期空前的繁荣和兴旺。这一切都显示出刘新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个作家的良心。这也正是我个人对新中由衷敬佩的原因之一。今天在这里追思这一切,涌上我心头的就是那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诗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新中是一位诗人,又不完全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绿太阳》,反映新中国三线建设中的特殊群体“三线学兵”,展示在特殊历史年代发生在大山之中铁路建设工地慷慨悲壮的故事,有着史诗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关于朦胧诗欣赏的专著,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建树。他的散文写作潇潇洒洒,特别是他关于铜川文化的一批散文,是铜川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财富。作为一名编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新中编辑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推出许多文学新人。他组织的陕西农民工诗朗诵活动,也成为文化品牌之一。在这一重意义上,我感到,新中是一位严重被低估的重要诗人和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化学者。 新中和我们商家兄弟,还有着一重特殊的关系。我的父亲商剑青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中期,曾经在铜川陶瓷厂工作,老人家在工作之余关注和研究耀州窑文化,提出铜川黄堡就是宋代耀州窑遗址,并撰写文章发表在北京《文物参考资料》(《文物》杂志前身)上。老人家的文章曾对铜川后来的许多耀瓷名家产生过影响。刘新中上世纪70年代进入铜川电瓷厂(当年的铜川陶瓷厂)工作,从老工人口中听到了这些故事,他不辞辛苦,长期搜集整理,并把这些情况转告于我们兄弟。他还亲自撰写文稿,让我父亲当年的努力为现今世人所知,从而让我父亲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铜川民间研究耀瓷第一人”。数年前,新中还陪同我们兄弟赴铜川参观耀瓷博物馆、耀瓷小镇,看望当年铜川陶瓷厂的老工人。新中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掏心助人的好汉,他对我们商家是有大恩的,商家兄弟深深感恩,牢牢铭记。尽管我的两位兄长都已经是八十岁上下的老人,他们都打来电话让我转达他们对新中的悼念之情,并表示之后还要亲自去新中老友的家中慰问。我今天就是代表两位兄长来送别新中老友。 新中的逝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真情诗人、实力作家、良师益友、文学名家。新中一生重情重义,淡泊名利,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让我们永远怀念。尽管,今天新中和我们已经分离在两个世界,但新中的生命是不会消失的,他的生命已经融进了丰厚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来的读者;他的生命也融进了岁月的年轮,成为永远。 前天晚上,新中已经去世,我却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因为小病,每晚还要吃一点止痛和安眠的药,才能入睡,但半夜时分,我却突然从沉睡中惊醒,还大喊了一声,惊动老伴,问我怎么回事,当时我什么也不知道。等到第二天一早,得知新中去世的消息,我仿佛一切都明白了。 生死之别,瞬间永诀,新中老友,一路走好。 编辑:大雄上一篇:再吃一碗咸汤面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