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李倩 | 从春暖花开到火红七月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倩 时间:2024-07-16

又一个从春暖花开到夏日炎炎浇灌成长的蓓蕾终于要怒放、要结果了,我们充满喜悦,我们丰收在望!

从二月筹备到七月收官,我们终于完成了历届丝路朗诵大赛留给2024年的规定性动作,来自全国十个省的主办单位共同给本届大赛交上了完美的答卷,大家很辛苦,大家皆有所得。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十个省联合主办,十四个省的选手报名参加,全国海选人数近20万,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作品多达1175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本届丝路朗诵大赛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不能不说是、又一次刷新,又一次飞跃,足以让我们振奋,让我们骄傲。在此,我依然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兄弟组织,我们的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忙碌在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者。其次要感谢每一位参与大赛的选手,以及选手身后的老师、家长。感谢所有对大赛给予支持、关注的社会各界朋友!谢谢你们!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丝路朗诵大赛已经面世六年了,在这六年里它很昂扬,很蓬勃,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经验与收获让我们这些弄时代语言艺术之潮的实践者投入和享受着我们的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形容投身致力于这项活动的工作者们的状态,也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用声音、用语言为我们呈现的生命样态。特别是本届大赛让我的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昨天在总决赛的现场,我对身边的外省评委老师说你们辛苦了,而这位评委老师说:“不幸苦,这是在饮陈酿的酒啊,我沉醉其中,根本喝不够!”什么样的花样年华能够让人如饮甘怡呢,评委老师说了,“听他们的表达,走进他们的文本,看他们的着装,甚至衬乐,甚至舞美道具,无不赏心悦目。而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每个人眼里有光!”不知道喝了一整天佳酿的评委们今天是否还沉浸在宿醉中,但在稍后的“获奖选手作品展演朗诵会”中,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举杯痛饮这杯酒,看看这杯用花样年华酿制的酒能不能让我们沉醉。

此时此刻,站在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的颁奖舞台,回首过去的六届大赛,我们可以说“丝路朗诵大赛”的影响力、传播力、号召力是在持续提升。站在丝路的起点,它已如燎原的星火,点燃和共振了全国至少十个省市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它、关注了它,开始走近它、参与它,这便让我们的大赛呈现出当下的累累硕果!

然而,从最初的“通过朗诵艺术传播丝路精神,在活跃全民阅读的同时构建书香之城”的理念起步,到了六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向远大的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已然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和问题。我们已经不能止步于朗诵艺术本身,不能止步于文本内容的选择,更不能止步于表达形式的界定了。那么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是什么呢?丝路朗诵大赛的核心价值观是想借助朗诵艺术来推广繁荣全民阅读,而当下的问题就在于如何阅读?如何恢复正确的阅读。

当人类逐渐摆脱饥饿可以吃饱饭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叔本华所说的:“人是不是在无聊和痛苦中不断摇摆”的问题。原本阅读是一种最能够缓解无聊和痛苦的方式,但当我们身处视频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当下,忽然发现,当人们看多、看习惯了视频,再去阅读书本重新回到文字中来,已经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我们在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开始习惯被支配,我们的阅读能力下降了。如何重新找到阅读的快乐,恢复阅读中的想象力,根据一段文字重新脑补构建一个世界、一幅场景,重新体验一份情感呢?这份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的继承和发扬,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大变局中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在当下AI即将横行的时代,保存我们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因为这种能力决定着我们的创造力以及创新性。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逐渐操控我们的时代,如何不去丢失主导未来的主动性,我想,关注文字,激发个体有声阅读便具备了无可替代且刻不容缓的意义。

现在可以回到朗诵本身了。未来,我们的丝路朗诵大赛不仅仅要继续秉持传播丝路精神也就是时代精神的主旨,继续依靠全民阅读的繁荣来构建书香之城,更要抢先一步倡导引领受众懂得如何阅读,如何恢复我们能力所需的阅读,然后为我们的选手提供搭建用语言艺术和他人、和世界沟通的舞台。我想,这应该是当下乃至未来我们“丝路朗诵大赛”新的意义。任何一个领域都要经历时代的挑战,和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发展不是重复,不是量的累积,而是质的守望和质的飞跃。世界可期,生命可期,我们在路上,让我们为这精彩继续助力!

(作者系陕西省朗诵协会会长;本文节选自其在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编辑:佑怡           责编:李彦锋           终审:慕瑜

上一篇: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红碱淖(7)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