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智
在塞外名城宣化,有一副镌刻在城北老汉山上不为外人所知却十分壮观的图画。
光洁清幽的山体上,“献身国防”四个巨型大字犹如苍天刺在老汉山山脊上的箴言。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军人用青春的汗水浇筑上去的,是他们向母校、向祖国立下的铮铮誓言。
一九八七年初夏,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经高考进入军校的首批本科生即将毕业。经过张家口通信学院这座大熔炉四年的锤炼,已经掌握了效力全军各通信部队、为国防通信事业做贡献的知识技能,已经具备了建功基层的能力素质和品质。在告别母校之际,我们想为母校留点什么、表达点什么。在这种氛围之下,一场独具特色的留念活动开始了。
在山脊上筑字明誓是我们8309队一百四十名学员共同的心灵感应,“献身国防”四个铿锵有力的大字凝聚着我们共同的心声。
筑字的位置选在山脊的北侧。要在这样的地形上书写横平竖直、结构合理、美观大方的汉字着实要下一番功夫。
一切都是从地形图上设计、描绘开始的。完成图上作业之后,队领导带领骨干利用课余时间爬上山坡,测距、定位、划线,确定每个字的位置,描画字体结构,形成整体的轮廓。
每天早操与下午体能训练之后,学员们自觉爬上山坡捡拾石头,利用山势地形奠定四个大字的基础骨架,再用石头的形状和棱角拼接,构筑起牢固的石墙。山坡上的石头不能用,我们就从山下柳川河里捞石头,抱着石头跨过山脚下那条宽约两米的水渠,踩着石阶攀上三米多高的崖壁,弓身爬上山坡,把石头左调右顺,在没有混凝土浇筑的情况下,确保不坍塌、不损坏字形、不使笔画变形走样。
我所在的三区队负责“国”字。受弧形山梁及凹凸地形的限制,在山坡上垒好的字形,从远处观看是不规则、不合理的。为了使“国”字与其他三个字保持同样大小,笔画结构规范,从视觉观感上不产生变形,我们爬上跑下反复研究,由懂书法的同学站在宿舍楼顶通过望远镜观测效果,用约定的旗语指挥调整,哪怕一块石头突出或缺损都不放过。就连“国”字中间的一点,也是几经变动才达到要求的。
如果你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你就太不了解军校的生活了。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铸就“献身国防”的知识和本领。四年,除了军事地形学的现地教学和实习、演训活动离开营区,我们整日与书本为伴,与通信设备为伍,把实验室和组网实习作为检验知识的平台,把演习场作为砺炼本领的战场。现在,我们要从这里起飞,到座座军营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如果你觉得这是作秀,那你就太不了解我们的军校学员了。初入军校大门,我们是一个个高中生、一个个懵懂少年。四年之后,我们已经被锻造成一名名铁血男儿。我们心中装着祖国蔚蓝的天空、碧波荡漾的海疆、高入云端的边防哨所。我们的胸中充满报国的豪情,我们的肩上担着神圣的使命。“献身国防”,是我们发自内心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
从此,“献身国防”四个大字铸入校魂,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张家口通信学院的学员从老汉山下、柳川河畔奔赴祖国的东西南北,奉献青春、建功军营。
如今,三十五年过去,当我们两鬓斑白回首往事,我们可以自豪地向老汉山说:我们用青春热血、用智慧才华,践行了我们走出校门时的庄严承诺,我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我们可以骄傲地向母校报告:8309队一百四十名学员方阵里走出了五位共和国将军、近百名大校军官,这是军队和祖国对我们“献身国防”诺言的最好鉴定。
编辑: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