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晓军
作家刘琼借草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对生命的思考,这些应该源于她对草木世界的喜欢和谙熟。可以说,这样的视角是理想的,她用文字表现草木的唯美,感受草木的浓烈气息,也从一双懂得草木的眼睛中传递出人生的修为、人性的可爱、哲学的思辨和动人的力量。这样的审美走向充满自然情趣,有着唐宋诗词的古典意味,又不乏烟火气息下的现代之美,刹那间就让人明白了这种内心的叩问,挥洒不去的是灵魂深处对草木的喜爱。
《花间词外》共收录了12篇作品,标题工整雅致,内容淡雅若茶,读来行云流水,字里行间盛放着草木般的诗意,把人生经历、体验、思考一一呈现。对善解花意的刘琼来说,这样的美学气质是光亮、是体验、是宿命、是力量、是挣扎、是起伏;这样的境界是时空维度的延伸、是情感在场的解读,是精神感受的思考;这样的观瞻是诗心气象、是诗情画意、是诗以言志、是诗词歌赋。作家没有泛泛地来抒发感悟,更像是一种面对人生质疑后的释然,把小我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都性灵地书写出来,具体而又细致,真实而又风趣,从而让一味表现享乐生活的词作,在审美的力量中被赋予了寻常百姓生活的味道。
如果说,《花间词外》可以视为寄托情感的载体,从文人视线投射出的则是对生活的热爱,其精神内核中的抒情意象,不仅在形成着独特的美学风格,也让内心亲近着本真的生活。无论是为满足灵魂独守一隅,或是倾国佳人风雅留情,或是女性个体意识的书写自觉,或是阐释生长在土里的花儿终归离不开土的理念,让文字铺陈着穿越中的浪漫观照,激发人去思索和感动。多维度的书写、散点透视手法的运用、匠心妙趣的审美、理性哲思的灵光,把一群人的历史和命运,全然融合在丰富场景中,也让各种故事读起来颇为有趣。
从容叙事下的美学想象,不乏感知现实的精神气度,但作家偏偏从平常中试图发现不同,让司空见惯的草木多了情趣。看似写草木,实则表现自然;看似谈古今,更多写日常生活中的美。作家旁逸斜出、博涉约取,用诗词的唯美情调,自由表达着人与自然的诗意,也把对草木的好奇和敬畏,幻化为精神中的知趣。不由要感慨作家的视野,似乎能把所有的物象纳入笔下。
《爱默生日记精华》中有这样的话:“我要变成一个隐士,满足于自己的命运,我从跟智者的会晤中摘取黄金果。要像树木一样隐忍地活,忍受一段一段的孤独,那么,我自己树木的果实必然会有更好的香味。”这些闪烁着光亮的文字,让人看清了自由独到的心性,有意境、有滋味、有个性、有审美,尤其是品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草木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明白了作家文字中所具有的精神指向,即乡愁、禅意、灵魂等。这是读书人的世事洞明,是寄情草木之人的人情练达,这样的文字满足着阅读的快感,抚慰着精神世界的奇妙,强化和拉近着彼此的精神距离,不断延伸着读者的知识层面。
用内向探寻的写作方式,淡然自若地写就着生活、人性和情感,这样的笔法更像是走马观花的旅行,看似满足着安稳的内心,实际上是在对照着生活的千疮百孔。“大俗是生活内容,大雅是美学品质,大俗大雅者,非大彻悟者不能为也”。雅与俗写就诗性柔美,如同生活中的喃喃细语,深切表现着生活的本真、生命的强大。这样的写作态度和追求值得称赞,它用情怀完成着心灵追问,用深刻充实着审美内涵。这些都与作家的修为、阅历、思考相关,但流露出的是基于精神体察下的抚慰,是依偎亦静亦幻的喜悦。只是这样的写法不算新颖,小说写作讲求深度,而《花间词外》有意思之处,能够不断地让生活本质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平民化。它向上是淡而舒缓的委婉,向下却成了时空探寻中的快感,让看似有意无意的书写,在落笔着墨的同时揭秘、反思、缅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集音乐、诗词、故事的万花筒,从中映出日常生活的各种琐碎。这样的不落俗套并非炫技,而是意图表现历史文化的变迁、人员地域的变迁、人性人格的变化。
用草木对应一幅幅生活时俗的全景画面,隐喻逐渐远去的传统文人精神,透射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这样的美学情景和意义,是作家着眼草木意象的根本,她想以另一种形式来提纯精神,在成长体验中找寻文化乡愁下的熟悉,传递一种通透自若的生命态度。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