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我读《 沙窝纪事 》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爱玲 时间:2021-09-15

我一直记得见刘平安的第一面,却怎么也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加的他的微信了。甚至,我微信里出现了一位网名叫“是福”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是他。
  2018年的某天,从他的朋友圈看到省上一批书画家到了陕南的一个什么地方,搞书画义写义画,很是热闹。他供职于省文联,带领书画家去陕南做活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我并没有在意。但从此后,他的朋友圈里频频出现一个地名:沙窝村。佛坪我是知道的,前多年米仓山隧道还没开通,每年回四川坐大巴都要过一个叫佛坪的地方。有一年一位朋友挑战上太白山,就是从老佛坪的厚畛子上的山。
  在刘平安的朋友圈里越来越多地读到沙窝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硬生生在他的笔下从陕南走了出来,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一个地名,它的故事有了温度与血肉,牵动着人们的心,以至于有点像塞罕坝一样著名了。
  那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他回故乡来了,带着他的新书《沙窝纪事》。
  他的语言是平缓而朴实的,如同一位邻家大哥给你讲他村的故事,背后是带着情感的。于是,随着他的笔认识了段支书、乡村大夫吴方森、农户段茂勇、义务送医的名医李宏博士,牵线搭桥的郭西安……
  在这本书里,刘平安写透了沙窝的前世今生,他了解沙窝、热爱沙窝,用自己的全部热情与影响力为沙窝的百姓脱贫致富出谋献策,像年轻人一样上山下沟地奔走了解情况,不遗余力地宣传沙窝,带领沙窝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他对沙窝像对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深情,为了沙窝的旅游开发,他竟然自己撰写导游词,亲自做起了导游解说。我不知道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先从文化上提升,后从思想上打通,再从产业上开源,最后又回到文化,成一束集束炸弹,在宣传上形成攻势。读到后来,他的扶贫故事竟然如白居易 的 琵 琶行,嘈嘈切切竞相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目不暇接了。
  我们常常说,现在是经济社会,在经济挂帅的年代,文化被认为是务虚的,总觉得文化挣不来钱,没有直观的经济效益,连带地看文人,都是一种另类的眼光。我有朋友以前是写诗的,后来开了公司,做业务都不跟文化单位打交道,他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文化部门哪来的钱嘛?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而刘平安的《沙窝纪事》恰恰提供了一个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样本,文化不是无用的,它不光有用,而且用得很高级!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用文化武装自己时的巨大能量。

编辑:刘芝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