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鄂伦春渔猎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段华 时间:2021-09-06

 文/段华



  莫拉呼尔,我总是喊他老莫,喊他老莫他觉得既亲切又随和,颇合他的心意。
  老莫拉呼尔今年77岁了,标准的一个鄂伦春人:手掌宽大,骨节突出,满脸古铜色,长期在深山老林里打猎劳作,锻炼他的筋骨,塑造他的性格,他不但仍然保持着高大挺拔的身姿,性灵也是豪迈、爽达的。
  每一次见面,老莫总是先给我斟满他自酿的苞谷酒,然后开始讲述他年轻时随着父辈迁徙打猎的故事。先前,在广袤的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外兴安岭以及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都留下过老莫拉呼尔祖先的足迹。十二岁时,莫拉呼尔已能根据山间地形、林子密度、河流走向、天气变化准确寻找到各种野兽的踪迹,并进行跟踪、猎捕。每次满载而归,他的眉宇间都会充满爽气和自豪。后来,他家从小兴安岭的汤旺河流域迁到大兴安岭的诺敏河流域,在此定居下来,就没再移动。现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经不准再随意打猎,老莫不打猎,改作捕鱼了,仍然不忘他打猎时的情景和辉煌。他坚持不去镇上或林场住,而是在山里和老伴一起搭起一个“斜仁柱”(即锥形的房子)。他的“斜仁柱”用了二十根松木、十五根桦木做支架,夏天围上用白桦树皮缝制的“铁克莎”,冬季则换上用动物皮制的围子“铁克莎”,使斜仁柱内冬暖夏凉,充满了温馨和宁静。此外,老莫还将桦木砍制成一支猎枪的模样,每次出外打鱼,背在身上,以重温往日的生活和辉煌。
  他75岁的夫人已经和他在一起生活整整60年,两人亲密一生,互敬互爱。每当老莫给我讲这些事停顿的空间,她都会满带兴奋的神情,给我们加满碗里的酒,默默地退到一边去。偶尔会对老莫嘟囔一句:“又说,又说。人家都听得不耐烦了。”其实,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好“波余仁”(猎手)。
  早上五点多,林间的雾气还没散尽,小鸟还未醒来,老莫这个曾经的“波余仁”,已经催我上路了。他斜背着那支用桦木做的“猎枪”,左肩挂着渔网,网上缠了很多铁钩子;右肩扛着用桦木做的两头尖尖的桦皮船,全然不像近八十岁的老人,大步流星地往前走,让我拿着桨跟在后面;也许今天他见有我这个外人,能够欣赏他捕鱼的技术,心情格外轻松舒畅,用汉语给我唱了祖祖辈辈流传在鄂伦春人中的一首歌:兴安岭的大树哟/到底有多少棵/请你问问我们鄂伦春/兴安岭的野兽哟/到底有多少种/请你问问勇敢的“莫日根”(“莫日根”也是猎手之意)。
  他的歌声深厚沉敦,如同这巍巍的大兴安岭。歌声传进森林,惊动一只雪兔,惊慌失措地从我们面前逃走。一只拉着彩色尾巴的长尾野雉也扑啦啦飞走了,钻进不远处的草丛。
  我们来到诺敏河边,河水哗哗啦啦流得很急。太阳刚刚出来,河上的雾还没有散尽,河水反射着阳光,千点万点,都在雾的分割下变得五颜六色,炫人眼目。
  老莫把渔网和桦皮船都放在岸边,他在岸边的草地上踩踏几下,略微平整后,把一块兽皮铺在上面,先让我坐在上面歇息一会儿。他又掏出随身带的一些食物和烧狍子肉干、烧鹿筋、煎黑鱼块、酱野猪肝及苞谷酒,以便下网后等起网的间隙和我喝酒。
  接着,他把桦皮船放进河里,让我坐上去。他把带铁钩的渔网一头交到我手里,未展开的那一部分抓在他手里。他用另一只手拉着桦皮船,开始往河心走。河水似乎不深,到他膝盖;走到河里放网。船到河中心时,水流湍急,小船左右摇晃,紧张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老莫拉呼尔却冲我孩子气地一挤眼,微微笑了。
  船到对岸,老莫手里的网也放完了。他把网头的一个钢钎随手往河滩上的乱石堆中一踏,翻身上了桦皮船,用桨划回这边岸上。
  八月中旬的大兴安岭,层林尽染,五彩缤纷。诺敏河两岸也是一个彩色走廊。但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我穿着夹衣还有点哆嗦,老莫却只披一件薄薄的毛毯,和我并肩坐在兽皮上,一面喝酒一面聊天儿。
  他讲他捕鱼的历史。他熟悉每一种鱼的习性,知道鳇鱼在哪里隐藏,大马哈鱼躲在哪块石头后面。在黑龙江里,他和大伙儿一起捕过一条重约四百斤的鳇鱼,当时,几十里内的人们都赶来参观。在呼玛河,他一次就捕过将近两百斤的大马哈鱼。至于狗鱼、鲤鱼、黑鱼什么的,那就更不计其数了。一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凡是肚内有子的鱼和小鱼,都要放回河里去。只是,现在捕鱼的人太多,大鱼几乎见不到了。国有林场让他兼做护林员,每年给他六千元钱,都被他退了回去。他的两个儿女都在旗上工作,他不让他们照顾:每年六、七、八三个月捕鱼卖来的钱,他和妻子尽情地花都花不完。
  “大兴安岭就是个宝库,这里随地是黄金,就是要自己动手捡。”老莫说。
  随着最后一口酒喝完,老莫的脸更红了。他猛地掀掉身上的薄毛毯,跳起身就冲进河岸,开始收网。他一边拉网,一边招呼我前来观看。随着渔网慢慢地收上来,激起水面一阵阵浪花,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开始露出水面:多须鱼、狗鱼、柳根、细鳞鱼、黑鱼、白鱼、鲫鱼、哲罗鱼……翻来覆去甩着尾巴挣扎。它们身上的鳞在阳光下光芒四射。随着鱼越来越多,把渔网的边缘线压成了弯弯的弧形,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中。
  岸上的大森林里是鲜花烂漫,香气袭人。李子甜蜜的味道在诺敏河上泛滥,让那些刚刚露出水面的鱼,在流淌着河水的鱼鳞间也充满了这种大自然的气息。老莫,这位将近八十岁的老人,渔网带上来的水在他的指缝间流淌,跳跃着掉进河里,激起新的浪花,如同他的幸福,花儿一样,簇簇开放。
  这时候,恰好一束阳光射过来,照在那些白花花的细碎鱼鳞上,又照在老莫拉呼尔饱经风霜、却是充满幸福笑容的脸上。


编辑:高思佳

上一篇:木工突击队
下一篇:叼蒲城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