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悠悠桑梓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鹿丁联 时间:2021-08-1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不能轻易触动,触动了,便心潮涌动,难以平静。虽然天天望着潺潺的灞河水,几乎是守在故乡的家门口,可是一提起故乡来,仍然有着太多的话语。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灞河岸边一个名叫燎原的村庄。据老人们说,这个村庄最早叫半截沟,好像源于村中央那条又短又陡的沟。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几年,又以孝义沟而闻名。
  说起来,我们燎原村还真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呢。它伏卧在一个簸箕形的横断面上,背靠厚重雄浑的白蟒塬,东西各有大约百十米高的簸箕壁似的峁梁。正前方二百米开外一条贯通蓝田和西安的国道,再向南半里便是经年流淌的灞河。向河对岸仰望是霸陵原,那里长眠着汉代仁义博爱的政治家薄太后和他的儿孙们。那霸陵原亦即后来的白鹿原。而白鹿原的得名,则极有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据说,若干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一只象征着圣洁轻盈的白鹿,欢蹦着从灞河河道上跃上了霸陵原。此后这里就万物丰盈,人丁兴旺,草长莺飞。而白鹿原的闻名,则与陈忠实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站在我们村的哪个地方,都能看到白鹿原那一扇略显陡峭的原坡棱,还有那棱沿上不算茂盛的一些模模糊糊的不知名字的树。
  年少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割草。因为能挣工分,虽然割一大老笼40多斤的草,再从灞河边背到那个被称之为半截沟的崖上饲养室,有两里多的上坡路,但能挣五分工呢。那时十分工算一个劳动日,我们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三角六分钱,我就能给家里挣近乎两角钱。再说,那时候分粮分油分柴分棉花,都按劳动日分配,两个哥哥都不在家,我家劳动日挣的少,啥也都分的少。我便拼命地割草挣工分。
  位于灞河南岸白鹿原下的毛西村,与我们村一河之隔。那里水草茂盛,稻田葱绿。70年代初的暑假里,我常与伙伴们蹚水过河,背着大老笼去稻田边割草。记得有一天蓝田方向的上空,乌云翻滚。正在灞河北岸锄地的家长们,扯开嗓门叫喊:“要下白雨了,灞河涨水了,快回来!孩子们……”陶醉在丰美绿草中的我们,又哪里能听得见大人们的呼唤呢,毛西村田间劳作的人们,听到河北岸的呼叫声,就及时地提醒我们快回。我们一听紧张地背起大老笼,撒腿就跑。看着河水变浑,水位一点点地没过大腿、腰部,个个瞪大了眼睛,连脸都吓得煞白,有的干脆扔了草笼镰刀,拨打着汹涌而来的黄泥水,踢腾着向岸边奔去。有的流着眼泪扑向下河接应的爸妈怀里……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
  如今,这些发生在年少时的往事早已随着常年奔腾的灞河流水,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可那曾经留在心灵里的独特感受,犹如笔痕印迹似的,留在了记忆深处。

编辑:刘潇

上一篇:阿里石头记
下一篇:镜仙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