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法》让基层馆舍不再是空中楼阁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庭德 时间:2023-09-06
文/王庭德 当本馆综合办公室给我邮箱发来一份文件,让我改成消息,在本馆微信平台、网站和微博发出,并向外媒推送时,我感到震惊:我们的读书会,真要到大都市西安去搞活动? 红头文件是真实的:《安康市图书馆关于举办第四期“两城同读一本书”活动的通知》。连看两遍我便明白:供职于陕西工人报社的安康籍作家杨志勇连出四部作品集,被“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列入本月连读作品,书友们的读后感、书评文章两周时间在报纸、网媒、自媒体发出120篇次,引起省内外高度关注,西安、安康等地一时兴起“杨志勇热”。每到周末,安康市图书馆会议室(周末读书会集中阅读处)不仅一座难求,就连楼道里都站满了“旁听生”。正因为如此,馆领导才决定:从安康人周末读书会选出10名会员、从陕西省散文学会金桥作家书坊的书友中选出20名代表,于下周六下午在西安举行阅读分享交流会,并请作者发表创作谈、请名家作导读、请专家作点评。 消息发出后,当晚就有30多人报名到市馆参加本周初读。当然,目的是想被选中,参加西安的分享会。同时,引来赞赏,认为本馆的阅读推广有特色、品牌活动吸引人。当然,也有人表示质疑,湖北一位作家朋友问我:“这是作秀式的新书推介,还是真的在阅读作品? ”我二话没说就把上周读书会的现场图片、分享录音和当周上交的30多篇读书心得发给他。他一口气看了三个小时,最后回复我:“我看了,我服了!我在省会、首都开过作品研讨会,效果也没这么好!区别是:他们只是捧场,你们是真在读书!” 因为我们是图书馆,所以,我们的日常业务、各类活动,就是为了“真读书,读好书”。 由此,让我想到元旦那天的“读者节”。 早在十天前,李焕龙馆长就给办公室、流通部、共享办开会,围绕《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元月一日实施,部署三件大事:一是让办公室负责发文件、办展览、搞征文大赛与普法宣讲,启动“普法年”活动;二是让流通部和我们共享办利用纸质、电子文献资源,举办各类读者互动活动;三是把元月一日设为本馆读者节,以此形成尊重读者、服务读者的良好风尚。 我作为供职于共享办(电子阅览室馆员)的兼职宣传员,一边紧张地做筹备事务、搞平台宣传,一边犯愁:元旦放假了,有那么多读者来吗? 不料,人真多,简直可用“人潮”来形容。我中午休息时抽空看了下24小时自助性质的“安康阅读吧”,发现楼梯道上都坐满了人,上半天已有读者1116人。怎么可能呢,一个两层楼、120平方米的小地方呀!但这是真的,可是墙上的大数据显示屏的实时记录。下午,我按计划在电子阅览室启动“电影周”首映,观众除日常的老读者,还来了不少中小学生,人数是上月的两倍。傍晚,李焕龙馆长到各阅览室给读者拜年,发了崭新的台历作为读者新年礼品。我悄声问随行的流通部主任孙庆敏:“早中晚发三次,哪儿来这么多的台历? ”孙主任轻声说:“李馆长在他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就有全市城乡、全国各地十几个企事业单位的朋友送来、寄来各种台历上千本! ”哦,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走进图书馆,有这么多人支持图书馆! 自打“读者节”过后,我们似乎天天都在过节一一各个阅览空间天天饱满,就连会议室也成了读者的专题阅览室。 令人惊喜的是:除夕夜、初一早都有人在图书馆度过。我听门房的梅姨说:大年三十晚上的安康阅读吧,七点到十点是人流高峰,她去了四次,每次发现都不低于30人。这在以往,根本不可想象!往年,因为没有人,除夕夜就没开门。 门卫张叔也说:初一早上七点钟,就有一对恋人走进来;上午一直人员饱和,中午便成了小读者的天下。 我由此想到一个词:书香年。 哦,“过书香年!”今年春节,真的让我感受到了! 作为一名馆员,我感动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法》带来的新变化,也感受到了这一变化给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仅是馆员的忙碌,关键是馆舍的不足!我听流通部的一位老师给馆长反映:你就是把每间阅览室都夹成双层,也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真没想到,喜讯来了! 春节过后一收假,市上即开“两会”, 赵俊民市长正月初十在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了我们图书馆两大喜讯:一是建设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新馆,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及投资6000万元;二是在中心城区建成20个24小时无人值守书房!既建新馆,又建网点,如此《公共图书馆法》,为了实施文体惠民为民行动!更是为了力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提升城市品质! 当李焕龙馆长从会场把市长讲话录音、报告文件照片发回来时,馆里沸腾了,不仅馆员兴奋,广大读者都很激动。报刊阅览室的老读者、退休干部王伦贵等人连声称赞,读者李波、王文林、汪海玉等30多人写诗作词,激情称颂。 为此,我更是有心动、有行动,一连与“王庭德书友会”(这是本馆以我的名字命名、以我的励志书为基础,开展励志书读书会、报告会的公益服务组织)的班子开了三次会,谋划着一定要把阅读推广搞得更好!今天,看到“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把“两城同读一本书”活动由市内推向市外,我立即与书友会负责人形成两大共识:打通馆内馆外,接通线上线下;力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 编辑:七夜 责编:李奕铮 终审:吴汉兴上一篇:一个千阳人的文化苦旅——我读李慧奇的《古堡》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