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开阖文华众妙门 ——读《菊香斋诗文钞》有感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1-11-26

文/赵敏俐


00a4e4db96f802d6b01ba85581adf380_img_276_307_128_186.png


  在当代文学创作队伍中,活跃着一个从事中华古诗文创作的群体。他们大都有很好的古代文学修养,其作品既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富于当代文化精神,陕西师范大学胡安顺教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菊香斋诗文钞》是作者的一部古诗文自选集,读罢深受感动。
  让我感动的第一点是体现在其中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部自选集的篇幅并不甚大,所收作品最早是作者高中时的习笔,最晚为2020年新作,时间跨度超过了五十年。作品的题材则甚为广泛,有记录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有同学师友之间的怀思与应答,有游历名山大川的新奇感受,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有自然节令的敏感,有对时事的关切,有咏物、论史、明志、逞才,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哀、诔、赋、铭、碑、祭、联语等带有很强应用文字。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本诗文选集,更是作者生活的记录。作者自谦这些作品的写作并非为了“随俗雅化”,而“志在自赏”,但正是这些来自于日常生活的题材,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亲切。如《辋川行》五首为作者参加学术会议途中的寻访,如《丁酉岁暮长安飞雪》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如《戊戌岁末吟留别》写诗友的聚会,都是取自生活的场景与记事。再如《春去秋来,硕果满枝——忆喀什师院的老校园》一文,短短千余字,就把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喀什师院的旧貌作了生动的记述,笔墨轻松优雅而充满了风情。它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好的诗文,都来自于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作者丰富人生阅历的体现。
  让我感动的第二点是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情感。好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注入其中的情感。如本书中收录最早的一首诗为作者1967年夏从新疆回陕西老家探亲所作的《归来歌》,作者于1964年由陕西商县三中转学新疆,当时作者刚升入农六师子弟学校高中部,暑假期间再次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其快乐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有感而发而写了这首诗。在《菊香斋诗文钞》里,这也是最为稚嫩的一首诗,但作者却把它收入集中,足见其情感的深沉和怀旧意识的强烈。也许,正是这种感情,成为作者五十多年来笔耕不辍的强大动力。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诗词当中怀旧、有感、唱和类的诗题最多。无论是咏物明志,还是抒怀追古,皆为情之所托,兼表兴观群怨之志。其中令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所写一系列怀念陕西师大诸多老先生的诗词、挽联、碑、诔之作,将敬慕、追怀、忆旧、感伤诸多复杂的情感融入其中,篇篇感人。如《诔王守民先生并序》一文,作者述其生平、经历、性格、遭际,怀念中寄有同情与感怀,意味深长。
  令我感动的第三点是作者的古诗文修养。胡安顺教授是陕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内古汉语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同时喜欢古代诗词,有深厚的古代文史修养。他兼善古代文学诸体,所作诗词严守格律,其他文体亦严守法度。刘炜评教授评其诗作,有“开阖文华众妙门”之句,可谓确评。他的诗文写作,里面融入了丰富的古代文史知识典故。如《陕西师大2012年80岁老人集体祝寿词》等,内中化用多种古诗文名句、典故,典雅而厚重。这一点,在他的文与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丹江赋》诸篇。其《曾因酒醉鞭名马——旧体诗与中国酒文化》一文,颇得汉赋述主客以问答之法,在诗博士与酒博士的辩难之中,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汪洋恣肆,挥洒才情。
  第四令我感动的是作者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古诗文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下去,但如何传承却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就传统的古诗文各体来讲,它们与现代社会所流行的各类文体已经大不一样。但是传统诗文并非没有它们的用武之地,作者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状而将这些文体驾轻就熟地加以运用。作者深得古诗文写作之要,坚持有感而发,严守诗家情怀,不忘社会责任,在传统中求变,在守正中出新。如作者的七言绝句《青海行》组诗六首其二:“七月驱车青海行,翻山越岭快如风。牛羊遍地看不够,一路相迎一路情。”《桂林行》十首《阳朔》:“风吹红藕水连天,云绕奇峰天外天。夜夜对歌人如海,长街灯火照南天。”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是现代青海与阳朔的风情,语言也有鲜明的现代风格,给传统的七言绝句以清新自然的现代活力。
  胡安顺教授是我的校友兼学兄,我很佩服他的古汉语专业学识,更羡慕他有诗人的性情和一支生花的妙笔。他是一个真正把古典融入现代的人,也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祝贺他的《菊香斋诗文钞》出版,同时也希望看到他更多的古诗文新作。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