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重新凝固的烟云一一读赵智宝先生的《西岐戏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武志斌 时间:2021-10-27

作者/武志斌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

优秀文艺工作者就是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的人。

智宝先生的专著《西岐戏苑》置于我的案头时,我喜不自禁地诚谢。翻检书面及序言:贯生封面设计大气贴切,唐栋书名题签骨透纸背,建国、向阳大手笔写序……真是一书会名人,名人赞一书。两天时间,我将一部43万字的大书浏览一遍,如食饕餮大餐,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禁不住引起了深深回忆,油然而生赞誉。

image.png

(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也是一个秦腔迷。对于秦腔台词,演员的扮相,台上场面布置,生净末的程式亮相演出都铭记于心。许多名剧名段的台词我都能哼几句。其中高台劝化作用,对我人生观的形成不无裨益作用。

当年岐山县剧团的主要演员,大部分我都熟悉。一缘乡党:老演员中,县域东北乡演员不少,其中青化太方村、焦六村是出戏子的地方。缘于地缘,我与他们极熟。付志忠,付治平,付星斗,付友良……我与西府“活周瑜”张凤才还有一段私交。二缘人脉:在岐山高中读书时,两年时间就住在老演员赵德胜的家中,与其小儿子同班好友一起夜读。他们家是戏曲之家,其长子两口都是演员,曾琼瑶还是青衣雁首(书中未立传,本人亦有遗珠之憾),夫妻人品端正,在剧团人缘极好,加之德高望重的公父,常有演员来家聊天。由此我结识了不少老一辈演员及走红的中青年冯晓风、鲜新民、贺冠玉、庞宏丽、王学勤等,杨元丽的丈夫是我初中同桌好友。后起之秀丁良生我曾带过课,青化初中时,丁良生缘于爱唱歌,声音宏亮备受我关注。我当年带政治课,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常识教育,我特别关注各班文化课,非常注重在绘画、书法、音乐、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为此在学校每周教师学习例会上,讲了自己的看法,要全面看待学生,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文化课落后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丁良生就是我举例之一,为此还与其班主任发生几句争辩。武招弟是我的堂姐,其父是西北德胜马戏团的创始人及掌门人,从小随父母演杂技,未入一天学堂,实践使她成为一名功力非凡的刀马旦。

张凤才、付志忠、庞宏丽、杨元丽等第一二批学员成长史告知世人,兴趣是成为专家的最大源动力,汗水是鲜花开放的乳汁,毅力是登高的垫脚石。

武招弟的阅历告知,技艺在身,终有大用。读书不是唯一道路。

丁良生的阅历诚告为人师表及父母,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爱好和天赋,并加以呵护和培养,或许比只注重书本学习更有成就。

我对岐山剧团是有感情的,当年团长王策云,剧作郭怀智,都是我熟悉并敬重的长者。

对秦腔的欣赏趣味,我与智宝发生了共鸣。为史立传,困难如山。原始材料的搜求获取就是一座昆仑山。智宝在后记中真实披露成书艰辛过程。动笔写未超一月,恢复历史原貌,寻找原始档案、照片、知情人……流汗加金钱,共耗时二十多个月。也属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之列。

这一点,我有同感。我曾用歌行体这种文体为已逝和将逝的景物立传,确为不易。周公庙柏抱槐,陵头白皮松,西北德胜马戏团均抒放了自己的情怀。青化镇抗日名将冯汉英,为国捐躯中条山,我想为之歌,苦于无史料,其后人不知其详。耽延于无史料依据中近五年,但心念从未死。去年一个偶然机会看到一篇追忆冯将军的史料,立即动笔为将军歌吟,以彰将军铁血爱国之志,激励后人效法。

青化玉皇阁,三层砖木结构,雄浑大气。我上高小(1958年)时常冬阳夏阴绕其周与伙伴玩(新中国成立后该处辟为高小),只听说是明清一姓莫的高门户人家所建。十年前,我想恢复其记忆,无人知其原委,此景我估摸将永远沉入历史的烟云中。

(二)

有人挖掘,历史才可能重现;否则,任何有意义的历史都将随风无影或深埋地下无人知晓。随着网络电视电影的广泛传播,秦腔这一舞台艺术后继乏人,主要是观众断链。抢救秦腔,刻不容缓。如何抢救,人为,政策乏术,能否抢救成功,答案是个谜。但秦腔曾经在西北的辉煌却是不争的史实。一批批优秀传统剧目和阵容整齐,技艺娴熟的专业演员却是老百姓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碎片化的记忆在至今爱好秦腔的中老年人中口口相传,但无人专访,无人串缀,无人翻检原始档案及照片,怕是再辉煌的历史也经不起岁月的冷却。正统历史都是新建王朝成立专门班子,搜集整理前朝史料。这样的史料最真实最有说服力。行业史就要后代人写前代人,才史料翔实,给人以活着的画面。

智宝先生非组织委派,单枪匹马,自掏腰包,为岐山的秦腔发展立照,为岐山剧团辉煌历程立碑,为岐山秦腔历代有贡献的艺人立传,为曾经活跃在西岐大地及周边县域的各种戏曲送匾,是值得点赞的功德事。

我是一个从秦腔的狂热徒渐凉成40年不关注秦腔的老人。但赵君的《西岐戏苑》同样勾起我对岐山剧团曾经的辉煌及名老艺人的美好回忆。现在不喜欢不等于曾经喜欢过的细胞全部死亡。凡在历史进程中曾为人民喜欢和赞誉过的人和事都是值得回首的。文化应该是一个永远继承、发扬并不断创新的文明事业。创新不是否定,记住了曾经,就明晰了当下,就有了到哪里去的方向。这是缘于任何曾经闪光的历史都有凝结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永不消逝的灵魂。智宝用汗水和笔告诉岐山人,秦腔在岐山的曾经和当下,希望岐山秦腔剧团明天更辉煌!曾经的各种戏曲能重放光彩!

(三)

智宝先生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著述颇丰。我只读过他的大作《李淳风传》《桑榆集》《春华秋实》等。我与智宝相识逾50年之久,从未见其高声、愠怒、瞪眼、闲遛,常见其手拿报纸杂志或稿件,急急地走,眯眯地笑,淡淡地说,给人印象永远是低低的调。望先生青春永驻,笔耕不辍,为岐山文化事业再立新功!

最后以几句像诗不是诗的话赠智宝:

石头河边草,

雨露滋青春。

乐读万卷书,

好做千里行。

一仁入泥土,

卌年抚白云。

心向春风拜,

永写岐山人。


2021年9月15日


(作者武志斌,生于1946年,陕西省岐山县青化镇人南武村人,退休干部。岐山县诗词学会、宝鸡市诗词学会、陕西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子曰诗社社员。在各级诗刊发表作品逾二百首,在全国诗词征赛中获奖六次,楹联获小奖两次。著有《冰糖葫芦集》。)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