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潼区加快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 打造北跨重要承载地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时间:2023-02-27
番茄种业智慧谷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全年策划包装项目204个、总投资847亿元,体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渭河临潼段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百家……2月24日,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过去一年临潼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成绩拉满!这些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临潼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也将转化为临潼全面融入“北跨”战略澎湃的生命力。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北跨”战略的实施,将让临潼与西安主城区融入度、关联性、契合度越来越高。作为全市“北跨”的重要承载地,临潼全区上下倍感振奋、倍添干劲。 “施工图”绘就,“集结号”吹响,临潼正以全新姿态全力以赴全面融入,抢抓“北跨”“东拓”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贡献临潼力量。 过往皆序章 久久为功践行“北跨” 渭河是关中平原的母亲河,两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今的渭河两岸,风光旖旎,与秦岭共同构筑了独具西安特色的“南山北水”城市格局,且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伴随着路网的贯通和重点产业的不断落地,整个城北的生活及生态资源也在加速进阶。 临潼渭北总面积351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为19.34万,地势平坦,要素集聚,具有发展现代大工业的天然优势,是陕西打造关中先进制造业的大走廊,是西安构建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规划布局,建设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主承载区之一,也是临潼区打造关中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先导区的承载地。 近年来,在渭北区域临潼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81亿元,建成双向八车道的秦王一路、秦王二路、秦王一桥、秦王二桥以及渭水一路、渭水六路、渭水十二路等道路20余条,总里程37公里,基本形成“八纵十横两环”的区内交通网络。110kv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自来水厂、污水厂等城市配套设施已建成运营。 2020年9月,渭北中学建成招生;秦御佳苑安置区(一期)完成回迁;交大二附院渭北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其中制剂楼已投入使用;高标准完成道路及公园绿化128万平方米……这些交通、电网、水利、学校、住建、医院、生态重点项目的实施,均为渭北区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赛特金属棒丝材及制品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 在推进城市“北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临潼区围绕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聚力产业发展,使出“临潼力量”,助力“北跨”区域成为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的重要载体之一。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渭北新城园区登记市场主体186家,建成投产企业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5.4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91.24亿元,实际引进外资1.3亿美元。 重点项目方面,临潼区已引进青岛啤酒、海尔虚实网等500强企业;依必安派特、新丰泰、伊思灵华泰、福贞制罐、易商仓储等外资(合资)企业;赛特金属、标准缝纫等行业龙头企业;美兰德新材料、益维普泰、交大思源、净朗园医疗等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格局。 未来皆可期 踔厉奋发融入“北跨” 2023年,临潼区将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高质量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坚定实施“开放办区”战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系统构建“北跨”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上,临潼区将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放大“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化旅游核心区整体效应,提升以秦兵马俑为依托的“东翼”,加快建设以秦东陵为依托的“西翼”,构筑“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系统打造“北跨”科技创新中心上,临潼区将积极融入全市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围绕重点项目做强“点”,立足产业链条做长“线”,构建产业生态做优“面”,坚持“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思路,加大项目招引,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工业半导体、航空动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及新材料新能源等“5+1”产业,全力打造西安北跨渭河发展的重要支点、“人文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先进典范。 在系统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发展上,临潼区将不断加快新区、渭北新城、老城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与经开区等开发区合作,打造“人文产城”一体的渭北新城,建设关中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强力推进互联互通,临潼区将加强与省交控、中铁一局、陕建等大型企业的片区化整体合作,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保障西安东三环至临潼公路等重点工程,加快芷渭路、骊渭路建设,打造内联外通交通网络体系。 在系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上,临潼区将抓民生强保障,发展富民产业,支持就业创业,促进群众增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提升工程,全年打造20个示范村、139个重点村、67个清洁村。办好民生实事,建成秦汉九年制学校及区第二幼儿园等30个民生项目。 在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临潼区将聚力打造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先导区,推动石榴、蔬菜、奶畜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将番茄种业智慧谷打造成全国种业一二三产融合集聚区。以渭北新城为主阵地,延链补链强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大西安“北跨”利在长远,临潼区将站位全市大局,抢抓宝贵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渭北产业布局和空间发展布局,全力服务保障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强与周边板块协同联动发展,加大渭北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坚决答好“北跨”发展临潼答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临潼校区效果图 重点项目 番茄种业智慧谷产业园项目 打造国内种子企业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 “番茄种业智慧谷布局在家门口,我们是最大受益者,可以就近学到水果番茄种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技术。”2月23日,临潼区雨金街道照渠村村民贾新利高兴地说。 目前,总投资3.67亿元,年度投资2.85亿元的番茄种业智慧谷西优番茄制种示范园及沿途风貌提升项目,番茄育繁推中心智能化温室主体已建成,配套建设的苗床、加温、喷淋等生产设施已完成安装。综合楼的番茄产品展示厅、育种实验室、番茄博物馆等主体工程改造已完成,内部装修近期即将完成;展厅展示实物摆放,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安装,番茄主题博物馆的翻新改造也正在加速完工。 据了解,临潼区番茄种业智慧谷西优番茄制种示范园项目将新建育繁推中心智能化温室1栋;围绕综合楼产业展示中心、实验室、博物馆及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园区内路域环境提升;对西咸北环线新市高速出口,油高路,临阎路滩张十字等路段提升改造。 番茄种业智慧谷项目将打造国内种子企业研发经营聚集区、种业产业发展示范区、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智慧谷发展按照“一核一心两区一轴”的“1121”发展模式布局定点。即:一核,依托西优番茄制种示范园,建设核心园区,打造技术创新引领核;一心,以栎阳街办朝邑村制种企业聚集区为重点,打造种企商业服务中心;两区,以雨金、新市、栎阳、徐杨4个街办为重点,建设万亩标准化种业基地和千亩番茄制种示范区,打造种业标准化生产区和番茄制种示范区;一轴,以关咸路两侧为重点,积极推进种业与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功能的整合,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15亿元,带动就业约4000人。 渭北新城鸟瞰图(效果图) 赛特金属棒丝材及制品产业化项目 总投资额10.5亿元 部分生产车间结构封顶 “目前项目生产车间一和生产车间二钢结构已实现主体封顶,立面及屋面围护系统过半,锻造设备基础施工接近完工。”2月24日,在渭北新城赛特金属棒丝材及制品产业化项目基地,记者看到项目正进行生产车间室内外管网及围墙建设施工。 据了解,赛特金属棒丝材及制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10.5亿元,年度投资3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稀有金属材料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中试研究平台、生产厂房、研发楼等。计划近期生产车间一和生产车间二屋面工程完成,锻造设备基础完成,室外管网工程完成80%,绿化工程完成50%。 西北有色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中心,连续多年位居有色行业转制科研院所第一名。布局临潼的西北有色院西安赛特高端稀有金属棒丝材及制品产业化项目,主要承担国防军工重大科研任务,解决国内军工紧固件用材“卡脖子”技术问题,主要生产高品质稀有金属棒材丝材、板材精加工及制品等。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01亿元,年上缴税收约4.6亿元,带动就业约500人。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临潼校区(一期) 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素养 2月26日,春光明媚。地处渭北新城的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临潼校区(一期)工地整洁干净,清洗后的车辆正有条不紊出入工地,场内大型机械正在忙碌作业,一辆辆工程车往来穿行,施工人员在各自岗位紧张地忙碌着。 据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部临建、场地平整、内部临时道路硬化已完成;综合教学楼A座、D座、E座、F座土方开挖、桩基施工、宿舍楼土方开挖已完成。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是位于渭北新城远秦路以西,秦王一路以东,渭水一路以南,占地132亩,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年度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综合教学楼、建筑工程学院、宿舍楼等。 学校建成后,预计在校师生可达2万人,带动周边区域价值跃升;通过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为临潼区产业发展提供急需人才;图书馆、体育场等文体设施的建成,将丰富周边群众的文体生活;学校建成后,随之而来的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交通、商业等产业,将为临潼加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本版文/记者骆妍 图/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温言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