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子洲生态立县显成效 争当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龙 张嘉懿 魏韬 时间:2022-05-25

4dc1d8db6d395bc1fe1e08605e549120_img_42_1115_192_138.png

今日佛殿堂生态公园(资料图)

4dc1d8db6d395bc1fe1e08605e549120_img_245_1115_191_138.png

昔日“佛殿堂”(资料图)

4dc1d8db6d395bc1fe1e08605e549120_img_447_1116_211_137.png

白家沟生态示范工程

4dc1d8db6d395bc1fe1e08605e549120_img_669_1116_195_137.png

金鸡山生态公园


子洲不是“洲”,这个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腹地的县城,似乎在人们旧有观念中便是典型的“陕北印象”——生态破碎、干旱干燥、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然而春末,一趟子洲采访之行,看过生态、绿色的子洲后,却让人不禁慨叹:子洲也是“洲”——退耕还林、绿色生态、山河安澜、绿水青山。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全民参与生态建设氛围浓
  4月26日,子洲县佛殿堂生态公园。极目眺望,远处连绵的山梁此时已经满是翠绿,逶迤起伏的成片绿海,使这里的空气似乎也显得格外清新。站在公园高处俯瞰,一阵深呼吸之后不禁让人心旷神怡。事实上,这个距离县城仅2.5公里的“天然氧吧”,是子洲县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而建设的集生态示范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综合治理面积24750亩,林地面积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2.5%。主要树种有30余种,乔木树种有侧柏、油松、刺槐、山杏、火炬等,灌木树种有紫穗槐、柠条、山桃等,花草有蜀葵、山荞麦、波斯菊等,经济树种有核桃、苹果等,野生植物以草本类居多。
  在佛殿堂生态公园里,一幅巨型的宣传标语醒目地映入眼帘:全社会办林业。仔细打听之后才得知,在子洲“全社会办林业”并非一句空话。子洲县林业局的干部王彦华介绍道,在2021年一年时间里,全县完成义务植树75万株,县城峨峁峪雷家沟村新打造了一处义务植树基地,县直部门完成4万株,各乡镇共同完成71万株,打造了一处100亩以上的高标准义务植树基地。清明期间,还免费向群众发放绿化苗木6.5万株;动员子洲县顺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榆林金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子洲县程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子洲县永兴煤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参与造林,筹集资金49万元,造林面积240亩。
  子洲植树造林成绩背后,或许正是这种人人责无旁贷的“全社会办林业”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林业局干部王彦华的解释也着实让人心悦诚服:“不计较得失,尽管埋头苦干,我们唠叨多了,总会有那么几句话进入群众耳朵里的——因为大家都懂得,在陕北、在子洲,要种活一棵树,保护好一棵树,有多不容易!”
  倾心呵护每一片绿,在漫步子洲金鸡山生态公园时,一则事例让人同样闻之动容。金鸡山生态公园位于子洲县城南,与县城城区隔河相望,目前已经是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这个总占地面积2787.45亩的公园里,植满了30余种树木,树种有侧柏、国槐、油松、五角枫、刺槐、山杏、紫穗槐、柠条、山桃等。
  “公园在修建护路坡时需要挖土,现场负责的人会再三叮嘱施工的工人,尽最大可能保护好每一株树木,或许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体会到种活一棵树到底有多么艰辛。”王彦华的感受是子洲人爱护生态的一个侧面反映,金鸡山生态公园则是子洲群众眼里的桂冠与骄傲。2021年,子洲县委、县政府结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县级财政投资1975万元,实施了金鸡山生态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2022年,市级财政投资57万元,实施了金鸡山生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绿化工程,栽植国槐、白蜡、垂柳等24种景观树1.8万余株。
  如今的金鸡山生态公园,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养生、康体娱乐、自然科普和传播地方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综合型市民公园”,集中凸显了地域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对城市空气质量、防风固土起到关键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站在高耸的观景台上,子洲县城尽收眼底,每一个子洲人在饱览子洲美景、享受“指点江山”的豪情时,无不为这座城市的未来信心满怀。而子洲的黄土文化、农耕文化也衍生出优秀的生态文化,构建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和融生态科普、生态体验、生态实践于一体的生态文化阵地,由此,也日渐形成全社会关心、各方支持、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氛围。
  生态综合治理科学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
  4月28日,一场大雨过后,子洲县周硷镇白家沟不再是昔日大雨洪涝、水土流失的揪心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梯田片片规整,谷坊农田地力肥沃,盘山路边的水窖里蓄满雨水……莽莽陕北大地不再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而忧,只为雨水滋润带来的希望而欣喜欢呼。
  站在白家沟生态示范工程项目的坝顶上,子洲县水利局副局长乔东指着远处治理后的山头田地,憧憬着收获季节这里的美好图景:“等到八九月份,那时候你们再来,咱们白家沟处处瓜果飘香,比现在更绿、更美、更诱人。”乔东介绍的这一片区域,这几年来他是看着一草一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在白家沟,新修基本农田,打坝淤地,发展苹果、粽叶等产业,开展山水林田草村综合治理,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该项目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将原来坡耕地中距村较近、坡度在15度以下,且土质较好、相对集中的连片新修平梯田,并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配套泵站、高位蓄水池灌溉设施,打造高标准农田。对于水源条件充足、土
  质较好、坡度在15毅-20毅的坡耕地,采取大鱼鳞坑整地措施,栽植经济林。沿项目区主沟道内的荒草地栽植侧柏、香花槐乔木林。沟谷底结合现状淤地坝,选择在其上游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支毛沟建谷坊群小型水保工程,提高侵蚀点,防止沟道延伸、下切和河岸扩张,充分发挥河流、库坝、坑塘、沟渠等涵养水源作用,将雨水进行充分利用的这种“海绵农业”发展模式,在子洲县生态治理与修复中发挥出了积极的效应。
  白家沟的村民刘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治理以前,这里翻一亩地,需要3个人干上一天;治理之后,农地更平坦易于耕作,用拖拉机一天就能翻100亩地。当地村民受惠最大,种植粽叶每户平均增加收入8000—12000元。”经过治理后,白家沟众多经济作物中的68亩苹果园,今年就将挂果了。站在田间地头的村民刘强,望着生养自己的这方土地,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预言:“照这个势头,说不定再过几十年,咱陕北要比陕南还要好哩!”
  村民刘强的希望,或许并非奢望。白家沟治理项目之外,子洲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大理河流域的治理还有小河沟、田山渠和大理河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等生态示范工程。再推而远之,子洲全域的治理目标更值得期待:到2025年,全县完成生态治理面积762平方公里,对区域内的沟坡梁峁通过林草措施和坡耕地治理,从源头减少洪水来源。沟道河道采取骨干工程措施,确保行洪顺畅,坡面植被明显改善,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全力构建“梯田台地集中上苹果、小杂粮,缓坡梁峁栽核桃、种药材,陡坡沟坬广种柠条和牧草,川台地推广设施蔬菜、瓜果花卉,家庭适度规模养湖羊、超细白绒山羊”的现代立体、生态循环产业格局。全县将形成完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使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子洲取得重大突破。
  谋篇布局生态立县 力争建成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县
  2022年,子洲县立足县情实际,出台《关于坚持生态立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谋篇布局生态立县。到2025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式全面形成。
  立足“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教育强基、创新驱动”的发展方略,子洲在生态立县方面有着明晰且坚定的思路与方向。子洲县委书记封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描绘出子洲生态发展的蓝图:子洲县第十八次党代会以来,县委立足子洲作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实际,广泛调研、专班推进,出台《关于坚持生态立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绘出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子洲“路线图”:即突出“一个建设目标”,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县,要在绿色发展上形成子洲特色、创出子洲经验,使子洲成为绿色发展的标兵;构建崇尚自然的生态功能体系、富民活县的生态产业体系和宜居宜业的生态城乡体系“三大生态体系”;实施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河流水系修复与保护、生态流域高质量治理、林草植被提质增效、建立健全生态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和构建宜居宜业县城等“九项工程”;着力形成“两廊三区多节点”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榆林实践”上形成子洲样板。
  子洲县县长赵贵波2022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决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导向,紧盯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县目标,按照“两廊三区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加强山水林田坝草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龙 张嘉懿 魏韬
  摄影 付昭华

编辑:王俞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