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劳动者之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凡:专注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女电工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3-01-26
大年初二,樊凡回到西安市区的父母家一起过年。在202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她让家人很是骄傲。樊凡今年42岁,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车身厂的一名维修电工。与传统电工不同的是,她维修的是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通过一组组程序控制着车间里的庞然大物。 樊凡的父亲曾是陕汽的一名卡车司机,性格外向的樊凡从小便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车间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报专业时便选择了电气控制专业,毕业后进入陕汽集团成为一名电工。 “作为一名女性,为什么选择进车间做电工?”这个问题樊凡经常被问到。“其实我觉得电工工作挺有意思的,女性的细心、耐心在这份工作中有独特的优势。”樊凡笑着回答。 樊凡对焊接机器人焊钳对中性进行检查。 2006年春节刚过,樊凡因为工作调动来到陕汽新投产的西安商用车产业园,一位相熟的工友招呼她“去看个好玩的东西”。走进车身厂装焊线,樊凡见到了一幅震撼的画面:6台比人还高的机器人在一个工位上同时开动,机械臂上下挥舞,充满了机械的美感。“太震撼了,我当时就意识到,这就是生产线的未来!也是我的未来!” 这是车身厂最早到岗的机器人,也是陕汽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主要应用单元。樊凡受命成为第一批维修电工,从维修传统单台机加设备到自动化生产线维保,樊凡下足了功夫。 “机器人所有的程序和操作说明全是英文的,我本身英文底子也不好,就先从单台机器开始,用翻译软件逐字逐句查。”现在车间里樊凡常用的机器旁边,几乎都贴着一张她总结的常用词中英文对照表。 历时半年,樊凡终于将机器人的上千句程序摸清楚。就在此时,新成立的车间班组实训园地为樊凡打开了又一扇大门。 在陕汽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车身厂组建了实训园地,后更名为“李青刚创新工作室”。“这里已发展成为包括全生产环节软硬件技术在内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发掘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樊凡就是其中之一,她身上有股‘一根筋’的钻劲。”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青刚说道。 樊凡在现场对机器人运维班员进行提升培训。 正是凭着这股“钻劲”,让樊凡成为车间里备受信赖的技术骨干。目前,樊凡已累计参与车身厂设备改造改进项目37项,完成小改进33项,其中仅“重卡驾驶室制造过程人机适应性研发与推广”项目就实现降本841万元。 2019年,全国第三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开启。因为技术过硬,樊凡被陕汽推荐组团参加了陕西省的预选赛并进军国赛,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此后,她先后参加了数十场比赛,并相继荣获了“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技术能手”等称号。2022年5月,樊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维修电工听起来枯燥,但在我看来需要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台机器人可以搬运、焊接、涂胶、打螺柱,它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取决于我输入什么样的程序。看着一台台机器人经过改造后,逐渐能做一些重体力、重复性的工作,是这个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樊凡说。 记者:李亚楠 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 编辑:煜辰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