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23年后 延安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 时间:2023-01-07
新年伊始,圣地延安传来喜讯。1月6日,记者从延安市政府获悉:2022年全市粮食继续实现增产丰收,全年总产量达到72.4万吨,比上年增长3.7%,平均亩产328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2022年10月21日,南泥湾千亩水稻开始收割,工人们抢抓农时,加紧收割。记者 陈宏江摄 “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并不矛盾。”延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凯说,“过去20多年,延安粮食种植面积从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时的470.04万亩下降到如今的220.6万亩。虽然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但单产却实现了翻番,总产量上多出了2万余吨。”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千百年来,战乱和无休止的毁林垦荒,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使这块土地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老百姓曾戏言:“山是和尚头,沟里干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 金秋时节,南泥湾金色稻田与连绵青山相映成趣。记者 陈宏江摄 上世纪末,党中央作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策,号召“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从那时起,延安人民“变兄妹开荒为兄妹造林”,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77.5万亩,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与此同时,延安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面对耕地减少的实际,延安市一手抓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红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2.2万亩,做到“藏粮于地”;一手抓产能提升,推进品种培优,良种覆盖率超过95%,做到“藏粮于技”。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让延安人民在守护好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70万吨左右。 10月21日,南泥湾千亩水稻开始收割,工人们抢抓农时,加紧收割。记者 陈宏江摄 “如今的延安,已由过去的毁林开荒、广种薄收变为退耕还林还草、精种多收,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让中国碗中能有更多的‘延安粮’。”延安市市长严汉平说。(记者 张权伟 通讯员 刘彦) 编辑:煜辰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