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首发列车寻找青春记忆 市民“尝鲜”西户铁路 体验同城“加速度”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时间:2022-11-02
市民刷卡进站 小地铁迷王昕羿和妈妈一起体验西户铁路投入试运营首发列车 “小时候能坐上火车是一件很牛的事,每到年底最期盼的事就是坐西户铁路,伴着‘哐当哐当’声响,一路摇晃着到西安去看望打工的父亲。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都靠这一班绿皮车准时把我和母亲送达……”11月1日,今年59岁的老户县人常全义得知西户铁路投入试运营,早上7点便准时赶到户县站搭乘首发列车奔赴西安。当看到绿皮火车缓缓驶入站台,儿时的回忆扑面而来,常全义仿佛又回到了十六七岁时的深冬,回到了与父母相聚的日子。 市民感叹 “记忆中的绿皮车又回来了” 8点多,在西户铁路阿房宫南站月台上,这条始建于1956年,停运于2000年,承载着几代人青春回忆的市域客运列车,又回来了。 早早抵达西安的常全义趁着等待返程列车的闲暇,在站内站外溜达了一圈,提前为亲戚朋友打探好了周边的换乘线路。作为已经“尝鲜”的乘客,在排队候车检票时,他充当起讲解员向赶往户县站的市民介绍起列车内部的面貌,“还是记忆里的绿皮车,但车厢内部有了新变化,不仅有面对面的火车座椅,还有两节车厢设计与地铁车厢类似,是联排座椅,有可站立的空间。” “列车进站,不要越过白线”“请注意脚下,尽快登车”,8点45分,伴着乘务员洪亮的声音,满怀期待的市民踏着兴奋的脚步走进车厢,争相落座在靠窗的位置,感受这趟公交化开行的市域铁路,为同城生活带来的“加速度”。 背着黑色书包,沿着每一节车厢驻足拍摄,在一众乘客中,户县人牛毅杰显得与众不同。看到车厢内悬挂的户县农民画、老照片,和车窗外鄠邑区蒸蒸日上的新貌,被勾起浓浓乡愁的他难掩激动的神色,“作为农村出来的70后,第一次体验坐火车就是从余下到西安,那种离开家乡出去打拼闯荡的心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说起余下站,牛毅杰疑惑地问起,原西户铁路起始站为三民村至余下站,为何此次改造仅为阿房宫南至户县站?原来,为避免建成区增开客运列车给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实现线路最短距离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网,同时结合当地政府建议,并考虑客流实际,本次西户铁路客运化改造向北止于阿房宫南站,可与地铁5号线换乘,满足客流去往城区各个方向需求。 小地铁迷建议 “车站装修可增添西安元素” 在开通首日迎来的乘客中,除了曾经搭乘过老西户铁路的市民外,还有不少地铁迷,其中11岁的萌娃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来自西咸高新学校五年级四班的王昕羿,把西安地铁的建设、设计与发展讲得头头是道,为了纪念这次试乘,他专门带着手绘的地铁画作前来打卡。一旁为其拍照的涂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孩子痴迷于对地铁的研究,课余时间会主动搜索与地铁建设发展相关的新闻,得知西户铁路开通一定要来实地探访。 “这次乘车的体验感很好,从站台到车厢设计,都是地铁和火车的一次融合,特别是可以刷单程票,或扫公交码、刷脸乘车,完全改变了以往坐火车买票取票的方式,特别便利。”王昕羿神采奕奕地说,未来我也想成为一名地铁设计师,设计新的车型、规划线路走向,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出行。提及有何乘坐建议,他表示,与西安地铁车站相比,西户铁路初期开通的两站装修少了些特色,可以再添加些西安元素,也可以延续做“一站一景”或“西安故事”语音广播,让车站看起来更美观、更耐人回味。 后期规划 将与地铁5号线实现换乘 虽然鄠邑区已更名多年,但因西户铁路为国铁既有线路,且鄠邑站为西成高铁车站确定站名,所以户县站命名沿用路网既定命名。 9点10分,绿皮车停靠至户县站,上一班乘客刚刚离去不久,这趟连通鄠邑到西安的火车,又迎来了不少新乘客。“西户铁路的重新开通运行,意味着鄠邑到西安用时被缩短至25分钟,我们正式迈入西安半小时通勤圈范围。”鄠邑区居民宁静期待地说。 针对市民关注的换乘问题,市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岳海介绍,该线路将执行西安地铁安检标准,后期西户铁路阿房宫南站将与地铁5号线实现付费区内换乘,意味着无需再次购票及安检,市民可以不用出站,直接完成地铁至市域铁路换乘。 一趟公交化开行的市域铁路,约25分钟的运行时长,西户铁路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晓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