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雍城近郊首次发掘出大型平民聚落遗址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时间:2025-02-19
M8随葬品组合 来源:考古陕西公众号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为配合宝鸡凤翔区新博物馆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等对位于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西的六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1000余处,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组)。记者了解到,该遗址在秦雍城城址东侧,二者之间隔着纸坊河,直线距离仅500米。这是秦雍城近郊首次发掘的大型平民聚落遗址,对研究战国时期秦文化平民居住形态、生产生活及秦雍城城市功能变迁、手工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秦雍城是秦公帝王诸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经过十九位秦君的苦心经营,逐渐由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迈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在秦雍城外围发掘的平民聚落遗址清理了大量战国时期道路、房址、水井、墓葬等各类遗迹。房址为半地穴式,平面呈圆形或长方形,部分房址一角或一侧有灶、壁炉;水井井壁竖直规整,灰坑有圆形、圆角长方形等多种形状,部分灰坑壁有工具修整痕迹,出土盆、罐、鬲、釜等日用陶器残片;瓮棺葬葬具多为盆、鬲或盆、釜组合,少数葬具是陶罐。居址区内有少量墓葬,时代早于其他遗存。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墓葬都是中小型秦墓。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土圹墓、偏洞室墓、直线洞室墓三类。竖穴土圹墓以东西向为主,葬具多为一棺一椁,葬式为屈肢葬,分为仰身屈肢和侧身屈肢两类,头向西,是典型的秦人葬式,随葬陶器多为日用陶器,少见陶礼器组合。偏洞室墓墓道以东西向为主,墓室多位于墓道北侧,少量位于墓道南侧,葬具为单棺,随葬品较少。直线洞室墓墓道以东西向为主,墓室多位于墓道东侧,葬具为单棺,头向西,屈肢葬,随葬品较少。 M255是此次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圹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棺椁之间西侧有头箱,头箱上部放置有四堆动物骨骼,内部放置随葬陶器。墓主腐朽严重,头向西,葬式为仰身屈肢葬。墓主南侧随葬有铜剑、铜戈、铜箭镞等,考古人员推测其可能是一名武士。此外随葬有金器、玉石器、陶器、铁镯子等共计176件。根据随葬陶器初步判断,这一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晚期。 该墓葬的车马陪葬坑,埋藏有3辆车。考古人员目前仅对西部的1辆双轮单辕木车进行了清理,车前驾2匹马,车辕、马头朝东。马车结构清楚,车舆东南角有伞柄遗痕。马骨保存完整,呈卧伏姿态,两马头部后脑相抵,北侧马头面朝北,南侧马头面朝南。为了保护与展示,考古人员对车马坑进行了整体提取,待博物馆建成后,在室内做进一步清理、展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项目负责人杨武站表示,宝鸡六营遗址的发掘基本厘清了遗址的功能分区,居址区和墓葬区以道路为界,功能分区明确。既为探究秦文化平民居址形态、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丰富了雍城地区中小型秦墓的分布、葬制及演变特点,又为研究秦雍城城市功能变迁、手工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 编辑:图图上一篇:出土西汉封泥665枚的张闫遗址或为汉惠帝安陵邑下辖乡级建制聚落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