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咸新区西郭村发现汉惠帝安陵陵邑居民公共墓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时间:2025-02-17
铜銗镂(M328:3) 陶釜、灶(M433:2) 来源:考古陕西公众号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西郭村的两汉时期墓葬,距离安陵约2.5千米,距离张闫遗址约1千米。在张闫遗址出土的200余枚封泥,明确了该遗址是安陵陵邑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西郭村墓地应该是作为安陵邑居民的公共墓地来统一规划和使用的。”日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柴怡介绍了陕西省西咸新区西郭村秦汉墓地的考古新成果。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郭村发掘了一处秦汉时期墓地。墓地东南距汉惠帝安陵封土约2.5千米,西距上召窑秦陵约3.5千米。秦汉时期墓葬择地,普遍有“高敞”的要求。这一区域作为都城咸阳、长安周边的高敞之地,以其特殊的位置与地形条件,成为重要的墓葬区。历年,考古人员在周边还发掘了陶家村、蒲家寨等战国秦汉墓地。 西郭村墓地规模较大,遗迹丰富,考古人员在这里共发现墓葬1000余座,出土不同材质随葬品4000余件。发掘的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斜坡墓道洞室墓三类,其中竖穴墓道土圹墓发现数量极少、规模较大、等级较高,墓葬的时代约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墓主为士级贵族。竖穴墓道洞室墓整体规模较小,根据随葬品的不同,此类墓葬可分为两组:甲组墓葬在墓主身侧多随葬有铜镜、铜带钩等实用器以及兵器,墓室口部放置1—2件釜、盆等金属容器与成组的彩绘陶礼器、灰陶器,墓主可能是拥有一定财产的富裕平民;乙组墓葬基本不见随葬金属器与彩绘陶礼器,只在墓室口部放置少量罐、灶等陶明器,墓主应为普通平民;这类墓葬之间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墓葬外围环绕有围沟,应该经过统一规划。斜坡墓道洞室墓以土洞墓为主,另有少量砖室和空心砖室结构,墓内随葬大量彩绘陶礼器以及少量玉器与金属器,墓主应该是中下级官吏或者富裕地主。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整个墓地主要使用时代从战国晚期延续至东汉时期,以西汉早、中期最为繁荣。其中战国晚期 至秦代墓葬主要分布于墓地西北部,西汉早、中期墓葬分 布于墓地中部,西汉晚期墓葬至新莽墓葬分布于墓地东部,呈现出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的埋葬格局。这一墓地南近秦咸阳城,东邻西汉安陵邑西郭,主要使用时期与秦咸阳城、汉安陵邑的繁荣时间重合。 陵邑制度最早起源于秦代。汉承秦制,并发扬光大。安陵是西汉第二代皇帝惠帝刘盈的陵墓。刘盈是刘邦和吕后唯一的儿子,6岁立为太子,16岁即皇帝位,为人宽仁文弱,因不满吕后残忍诛杀戚夫人、赵王刘如意的做法,而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23岁时抑郁而死,葬于安陵。安陵邑设在陵北,当时汉朝政府从关东地区迁徙了5000户倡优乐人到安陵邑,以作为陵邑的一部分。这一事件在《汉书》中有记载:“孝惠帝葬安陵,徙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 西郭村墓地西汉时期墓葬具有完整的围沟,是近年来发现的较为少见的布局完整、鲜见打破关系的围沟墓地,是研究西汉小型墓地布局、家族聚落形态的新发现。对揭示西汉安陵邑居民来源、西汉时期的聚族葬、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的发展确立提供新视角。 西郭村墓地的发掘,对确定汉安陵邑西部范围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张闫遗址大量封泥的新发现,对安陵邑的布局结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研究西汉帝陵陵邑布局结构具有参考价值。 根据此次发掘墓葬的数量,并结合以往的工作成果,考古人员推测安陵邑西侧是一处墓葬数量在3000座以上的大型公共墓地,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安陵邑居住人口的数量及繁荣程度。 编辑:图图上一篇:渭南长春西周遗址:关中王畿东部一处重要采邑性聚落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