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建筑师卢璐: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创造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8-05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砖瓦水泥的堆砌,更是对人、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表达。我觉得建筑本身要服务于使用者的合理需求,而不是片面追求艺术美感,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舒适,让人们在其中找到幸福感。”从2014年6月踏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卢璐就怀揣着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如今,站在职业生涯的第十个年头,卢璐回望过去,感慨万千。
  设计师的成长从助理建筑师到主创建筑师
  谈及为何选择建筑学这个专业,卢璐表示,这主要源于家庭的影响和个人兴趣的结合。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卢璐,对建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再加上他对美术和写作的热爱,让他最终选择了建筑学这个专业。卢璐说:“我选择建筑学,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领域。我喜欢从无到有,用设计来改变世界。”
  在大学期间,卢璐深入学习了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他认为,学校的教育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起点,真正让他受益匪浅的,是工作中的实践和经验。卢璐说:“学校的教育让我了解了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路径,获得了一些设计的灵感和技能,但真正让我成长的是在工作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每一次解决问题,都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回忆起刚毕业时,卢璐告诉记者:“我当时的老板是厦门的知名建筑师。我加入天厦建筑设计公司,希望能跟随这样的导师,系统地学习建筑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天厦的两年里,卢璐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他参与了数十个投标项目,面对不同的地形环境、社会环境和甲方诉求,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将设计理念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可实施的设计方案。他感慨地说:“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成长。”
  从助理建筑师的青涩时期,到晋升为主创建筑师的成熟阶段,他从未吝啬于分享内心的思考与构想。“即便在我担任助理建筑师的日子里,我也习惯直言不讳,有任何新点子都会立即提出。”卢璐如是说。
  后来加入上海设计研究院,他在半年内晋升为团队组长,引领着一个由四位成员组成的精英小队。尽管职位角色有所转变,但他那份直接而高效的工作风格却未曾改变。“我们的团队成员彼此间努力程度相仿,工作年限也相近。作为组长,我主要负责规划进度、监控项目进程,并在团队讨论中融合各方意见,迅速作出微调决策。”
  他回忆厦门金砖会晤会展片区立面改造项目时说道:“那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项目,紧迫性不言而喻。”作为组长,他不仅需频繁与政府领导沟通,阐述改造愿景并确保项目按时推进,还需耐心说服心存抵触的住户。这一过程中,他学会了在高压环境下迅速作出决断,这种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回望过去,我深感那段经历的价值,它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卢璐说,金砖会晤会展项目设计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将设计蓝图完美转化为现实场景。他解释说,设计阶段往往追求艺术性与创新性的极致,而实际施工中却不得不面对工艺限制、成本控制、居民配合等多重挑战。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让他深刻意识到前期与甲方深入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项目时间紧迫,基础资料不全,我们不得不在现场边测量边设计。”这种“边做边改”的方式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让他对设计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超高层”“积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建筑的多元设计
  “曲江城市树”是卢璐设计的建筑中比较亮眼的一座。卢璐作为该项目的首席设计师,从项目立项到最终交付,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个项目我们从八年前就开始介入,当时西安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规模推出大平层产品。”
  在设计过程中,卢璐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原本我们设计的建筑高度是100米,但就在项目进展到一半时,用地面积被缩减。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按照新规定来执行,项目的容积率将无法满足,甲方的收益也会受到损失。”
  后来经过卢璐和他团队的反复研究,决定在沿街部分设计两栋140米的超高层。这样既可以弥补因高度限制而损失的容积率,又能提升项目的整体品质。同时,这两栋超高层还能为住户提供更好的景观视野,让他们能够欣赏到西安的美丽景色。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居工程项目,卢璐也有参与。整个安居工程被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而他所负责的前两个阶段,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精心规划,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提出了‘积木城市’的概念,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思路。”他解释说,由于雄安新区的安居工程需要满足大量的安置需求,而且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设计时,将整个建筑化简为几个基本的户型单元,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满足不同的安置需求。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实现了标准化、快速化建造,还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卢璐自豪地说,通过“积木城市”的设计,他们成功地解决了安置户的需求问题,为雄安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积木城市”的设计理念外,卢璐还参与了地下空间的研究工作。他告诉我们,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潜力和可行性,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地下空间的全面开发,但我们的研究为我们未来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十年建筑之路,建筑师的坚守
  十年间,卢璐见证了建筑行业的变化,也经历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伏跌宕。从最初的辅助别人,到如今能够独立完成项目设计,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卢璐说:“这十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我的每一个设计都是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说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对人、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关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我觉得一个建筑师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当我看到客户对我的设计表示满意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卢璐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坚守自己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未来,我想能够带领团队做更多符合实际需求、贴近人群生活的项目。只有真正了解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他们期望的建筑作品。”他认为,未来的设计将更加注重个人化的表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追求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因此在往后的设计中,需要更加关注个人的需求,通过设计来创造出符合个人品位和需求的居住空间。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卢璐计划将团队的工作重心转向更加贴近生活的小型项目。相比于大型项目,小型项目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也更能够直接得到客户的反馈。这种直接的反馈对于团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卢璐还开始尝试将更多的个人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他通过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审美偏好,然后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既有美感又有个性的居住空间。
  十年里,卢璐在城市构筑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我相信,只要保持对建筑的热爱,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卢璐这番话,是对自己十年之路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未来期许。相信在以后,卢璐能用建筑书写更多关于城市、关于生活的美好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
  见习记者 马溯萱

编辑:北月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