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立足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阐释了“三个课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鼓舞和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三个课堂”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场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反观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下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改革。
课堂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更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不是个别现象;只顾个别好学生、不顾全体学生的所谓精英教育比比皆是;只顾升学不顾学生全面发展,把升学率当作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做法被推向极致;只顾学生学业发展、不顾教师成长与发展致使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许多人喜欢把它归结为教育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我们更认为是与育人模式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已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如果我们的内心始终想着孩子的发展,始终想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就会从心灵的深处有一种历史紧迫感,所以课改首先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课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课堂的优化,要求我们真正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
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
我们的良好愿望和先进理念只有落实到教育方法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我们必须遵循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和自身的文化背景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积极引导教师掌握课改的核心要领。
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心态决定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方法,但不论什么样的方法只有变成行动,才能转化成成果。想到和得到之间必须做到,所以行动是第一法则。课改不论说多少话,思考多少问题,如果我们抓住以上四个关键,即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和行为革命,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地前进。
立足“三个课堂”,推动陕西艺术学科“课堂革命”,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引领重塑教育观念。
“三个课堂”要求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学习观。
“三个课堂”引领的教育观: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个课堂”引领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个课堂”引领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三个课堂”引领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
“三个课堂”引领的学习观:学习是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和自我体察,非单一的分数所能衡量。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者,使他们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注意“三个课堂”相互关联与协调的作用。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既有基本理论知识,又有大量艺术技能学习和综合表现能力的考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把教学工作做实做细,使学生在“第一课堂”获得基本艺术技能和必备素养,为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应做好“第一课堂”艺术普及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特色艺术学习的辅助衔接工作,革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需要把“课堂”从知识场拓展成生活场、生命场;把学生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将学生成长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更广阔的社区、社会中去;把学习场域从有限校园拓展到无限社会;需要把教育目标从知识能力提升到人格素养、精神信仰的铸造上。
注意利用艺术场馆等,积极发挥“三个课堂”的有效育人作用。
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和各类艺术场馆资源,将课堂延伸到学校和艺术教室之外,将艺术学习放在一个广泛的文化场域和艺术背景之中,让学生看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真实作用,使他们在真实的艺术场景中,感受到艺术对自身身心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愉悦,体验到博物馆学习的真实情境性,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三个课堂”构建了一种全领域的学习场,把书本与社会连通在一起,把认知与实践连通在一起,把传统知识学习与学生个性发展、知行连通在一起,使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抓手与着力点。第一课堂突出以学定教提升教学质量,第二课堂突出个性培养提升综合素养,第三课堂突出知行融合提升人格养成。“三个课堂”有效整合,让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育发展与人格养成三位一体融合促进。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一体化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新生态。
“三个课堂”中,“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打破学生年龄、班级界限,建立师生全学段、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三个课堂”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的一个统一体。
艺术和科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与科学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学科也应努力打破学科疆界,建立“STEAM”教学思维,将科学的思维模式,带入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中。狭义地讲,就是将艺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融合构成“STEAM”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项目化教学为特点的教育方式,由此延伸出广义的学科融合思维,全省艺术学科也应借鉴其最新的教育内涵,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目标的转变,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二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三是课程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破解跨学科教学难题;四是育人模式的转变,从应试到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模式、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五是学习内容的深化,以素养为核心,强调将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工程思维、技术思维、艺术思维的提升,落实到艺术课程教学,应把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综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课堂革命”和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指出的“三个课堂”理念,为艺术学科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课堂结构与组织形式的变化、立德树人及“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要求的落实,都是有着非常及时和现实的参照与指导价值。
(作者刘宏恩系陕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长远系陕西省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