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根于乡土社会的民间曲艺,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源源不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文化养分和精神慰藉。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曲艺的发展和传承正在节节败退,尤其是地方曲种,面临观众群体流失、生存空间狭窄、传承动力不足等举步维艰的局面。本文以地方曲种汉中曲子传承发展为例,探讨当代文娱背景下民间曲艺振兴的路径方向。
关键词:民间曲艺,汉中曲子,曲艺振兴
截至目前,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曲种有评弹、琴书、说书、道情等145种。陕西省七批非遗名录中,曲艺项目包含陕北说书、榆林小曲、洛南静板书、汉中曲子等32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陕西省戏剧志·汉中地区卷》记载,汉中地区戏曲剧种有8种,“汉中曲子戏”列入其中。曲子起源于先秦,后随着历史移民的迁徙从关中流入汉中。曲子流入汉中后,融进了当地的小调、民歌,并以汉水上游人民群众的语音为基础,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汉中曲子。
一、汉中曲子生存现状
清光绪四年(1878)城固县原公西坝村姜尚志、吴金榜组建曲子戏班,弟子甚众。后来,众徒弟又在汉中各地组建曲子戏班,这个时候是最为繁荣的时期,曲子与汉调桄桄、汉调二黄、秦腔成为汉中戏曲四大主流。新中国成立前后,汉中曲子在各县逐渐衰落,而城固曲子班,尤其是姜尚志所创建的曲子班独领风骚。后来,随着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黄逐渐发展,曲子班艺人被打散重组,分散在不同曲艺队伍中,虽都保留有曲子戏剧目,但城固曲子受此冲击逐渐衰微。
汉中曲子曾广泛流传于汉中地区的城固、洋县、西乡、南郑、勉县五个县区,经过汉中市民协挖掘整理,于2007年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中曲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献老人是城固姜家班最后的弟子,经其多年整理,于2006年出版《汉中曲子》,含剧目194个、曲牌61个。王文献老人去世后,李玉春于2019年被命名为“汉中曲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二、汉中曲子传承发展桎梏
表演团体散、杂,传承仍处于原生状态,汉中曲子因其草根性和民俗性,多处于自发演出的状态,有演出也多和婚庆演出、公益演出混杂在一起。曲子无专业团体,都是临时搭班子演出,演完散伙,生存状况堪忧,不利于地方曲艺的发展传承。曲艺传承队伍萎缩,面临传承断层困境。曲子市场持续低迷,戏剧团体演出萧条,许多职业演员、艺术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需要长时间花费精力学习实践的传统曲艺难以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经济社会,老艺人收徒传艺困难,使戏曲艺人队伍日渐缩小。演出规模缩水,生存空间狭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方式不断演变,民间曲艺受到极大冲击。在多元文化娱乐竞争下,年轻受众已被新兴娱乐形态,如电影、舞台剧、微短剧、剧本杀等吸引。地方曲艺的观众群体数量不断下跌且普遍年龄偏大,导致专业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很多演出活动出于群众兴趣爱好的自发组织,在口袋公园、广场等地自娱自乐。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地方曲艺被逐渐边缘化。
三、民间曲艺振兴的路径思考
加强艺人管理,规范演艺市场秩序。汉中曲子目前多为草台班子组成,人员流动性强,艺人常常在表演的间隙还要兼伴奏,演出不拘小节草草了事,艺术水准难以保障。因此,必须重视汉中曲子传承中的不足,相关单位可进行排查,对民间服务团体进行调查摸排,并宣传相关政策文件,对民间游散艺人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演艺团体及游散艺人成立正规班社,增强游散艺人集体意识,规范演艺市场秩序,形成合力整拳出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配套设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传”,核心在“人”。做强曲艺传承有力的支撑便是壮大人才队伍。政府加大对地方曲艺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曲艺产业广纳贤才,建立曲艺人才梯队化和常态化机制。吸纳更多社会艺校、社团、协会共同加强对曲艺艺术的教育培训,激发年轻人对曲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新一代曲艺人才。
文旅融合增效,丰富“演出+旅游”业态。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深度合作,参与制作运营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项目,设计运营主题化的旅游演出线路。”政府应支持演艺团体在景点开展驻场演出、流动性曲艺演出等活动。利用节庆和旅游旺季等时间节点,在景区开展专场演出。让曲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非遗项目参与各种活动开幕式、节庆演出及古镇庙会等演出活动,加大演出频次,引导其打造“演出+旅游”品牌。
推动数字赋能,丰富保护传播渠道。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曲艺保护和传播,扩大其受众和传播途径。充分发挥数字采集、处理、存储、展示、传播的五大功能,为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活力,让民间曲艺更易于传播和分享,促进其创新和发展。通过摄影、录音、录像等手段,将优秀剧目、传承人及舞台故事等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编辑和优化,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优质保存和分享,让民间曲艺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推广至更多人,增加其影响力和认知度,引流更多人参与到它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四、结语
民间曲艺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用口语说唱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表达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它曾是中国人民最为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当代文娱背景下,要推动民间曲艺的传承发展,我们必须在挖掘民间曲艺的时代价值基础上,加强对曲艺传承人、从业者、爱好者的培训,提高其传承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作优秀作品。扶持曲艺演出,规范演艺市场秩序,积极协调各类演出场地开展演播活动。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曲艺宣传普及,扩大曲艺受众,打造良好曲艺文化生态。多措并举激活民间曲艺振兴的活水源头,让民间曲艺在当代文娱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编辑: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