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情感、人性、地域与历史的诗性书写 ——凌晓晨诗集《金属记忆》阅读印象(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谭五昌 时间:2021-01-27

我与陕西诗人凌晓晨相识于2020年,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这位来自陕西咸阳的诗人凌晓晨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前,他交到我手上的书稿《金属记忆》是他准备出版的第五本诗集,真是一种创作爆发的可喜状态。断断续续地把凌晓晨的这本诗集《金属记忆》读完,读完以后,我感觉这本诗集写得非常扎实,内容十分丰富,我脑子里不自觉地涌现出了情感、人性、地域、历史等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大致可以概括凌晓晨诗集《金属记忆》的主题方向与题材内容。
  情感的自觉表达与强烈抒发
  阅读凌晓晨诗集《金属记忆》开头部分的诗篇,一股浓烈的抒情氛围便扑面而来。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雅各布森曾提出“文学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中西方理论家大体将“文学性”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特质:语言性、情感性、意象性、想象性。由此可见,凌晓晨的诗集《金属记忆》具有鲜明的“文学性”色彩,当然,凌晓晨诗歌中鲜明自觉的“情感性”表达与抒发,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缘情说”。陆机《文赋》有言:“诗缘情而绮靡”,在凌晓晨这部诗集的第一辑《爱的三行诗》中,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身的情感经验与情感记忆的强烈书写意愿,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语言形式上的刻意追求与艺术设计。这一辑中,形式上,诗人有意采用“三行体”的体式,以小节串联与叠加的方式,构成了诗歌抒情与意象双重的完整性。诗歌在这儿,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换言之,诗人情感的诉求不仅有它自身的内容规定,也有其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表达与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诗人的心灵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为诗的产生就是一个情感冶炼与化合的过程。纵观整部诗集,诗人的形式意识鲜明自觉,第一辑《爱的三行诗》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业已说明诗人在创作上已趋于成熟之境。我们在此举其中一个诗节:

  我站在你的眼内,那湖水的荡漾
  才是欢愉真切的波浪,相伴
  如同万千激流,回归海洋

  这三行诗,将诗人绵绵的情意与人的感官“眼睛”以及“湖水”“波浪”“海洋”等意象连接在一起,诗句非常具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有效地抒发了诗人的爱恋情感,给读者以有力的情绪感染效果。
  凌晓晨诗歌中的情感抒发与表达既有纯度(纯粹性),更有强度与深度(强烈性与深邃性)。在凌晓晨的抒情性诗篇中,我们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身上某种“酒神精神”或“日神精神”,体会到诗人那种忘我、迷狂或亢奋、激越的情感沉醉与快乐状态。在“日神精神”的表达中,诗人的主体性或主体意志得以充分彰显,比如,在《我,可以证明时代》一诗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这样的激情宣言:“无须任何证明,我可以看见自己的内心/心中那盏明灯的照耀,就是指引/智慧无限的传递,嫁接科技的力量和勇气/任何生命,都有观照天下的镜像原理”。凌晓晨能够直面科技时代表达这样的精神自信与情感烈度,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相形之下,凌晓晨诗歌中的情感深度的艺术化表达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本诗集名为《金属记忆》,我们在诗集中可以发现很多和“金属”相关的抒情诗篇。令人感觉有些惊奇的是,日常生活中这些冷冰冰的金属物体,到了诗人的笔下,却包含着如此深沉、动人的情感寄托。我们来看看《想起金属》这首诗中的一个片段:“心有多热,情有多冷/金属的宁静在冬天容易显示个性/你冷,我比你更冷/你热,我比你更热/谁愿意吞噬金属,让死亡没有血性”。在这里,“冷/热”的二元对立并不仅仅是金属物体的表面温度,更是诗人内在情感的炽热与深沉。我们再来看看诗作《金属体》的一个片段:“我知道金属的表情,饥饿时很累/张扬的时候,其余都是空白/在收获的时候铮明,在权力的心思中淡去/最长的祝福,就是沉默后死去”。在这里,诗人以敏锐的感知触角,通过金属的表情,指出了人类身上世俗的名利元素与最终的死亡结局,情感低落而沉痛。究其实,金属在诗人的笔下高度人格化了,金属与人合二为一,正如诗作《金身》中所言说的那样:“我始终不明白,阳光蒸腾之后的干枯/变为辉煌的金色,一切为死亡而举行的仪式/都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谁能够容纳我的孤立”。这是诗人对金属物体空虚、孤独本质的确认,也是诗人对自我生命空虚、孤独本质的诗性独白。
  人性的揭示与反思
  凌晓晨的诗歌中,不仅着重于情感(以爱情与亲情为主体)的抒发与表达,而且还自觉地对于人性本身进行揭示与反思,体现出诗人写作的思想深度。在人性探讨与揭示、思考层面,诗人以人性意识为支点,展开对于事物的观察与沉思,颇具哲思色彩。比如,在诗人笔下,写过多位不同身份的女性:“母亲、妹妹、妻子、女儿、女朋友、老师……”不过,诗人不仅满足于展示女性的多种身份,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塑造出女性完美、动人的性别形象,以此凸显女性在社会与历史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凌晓晨对于人性的思考几乎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在本诗集的所有题材与主题之中,即使在对那些现实题材的处理与书写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诗人的人性意识的曝光。例如,凌晓晨诗集的第五辑《春光祭》主要是对2020年春天武汉及中国各地新冠病毒疫情的纪实性书写,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但我们在诗人对于受难同胞们的深情告白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人道主义精神底色,比如这样的诗句:“为那些在疫情中牺牲的人们呼唤,安息吧/愿你们的灵魂安息,愿你们在天堂一切安然/我湿透的身躯发冷,我紧缩的心情颤栗/不断地叩问大地,病魔的身影何时归阴”。这样真情告白的诗句在本辑中可谓比比皆是。2020年,面对疫情,诗人以真挚的祈愿,慰问同胞,鼓舞国人,在对当下现实的强烈关怀中,又饱含着诗人自身生命的温度与气息。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