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中别有韵——高凤香散文集《栖息地》序言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安黎 时间:2020-08-10
我与高凤香的文字互动,大概已有十年余。初始,我们栖身于博客,谁也看不见谁,却时常或留言,或字条来去。后来就从虚拟的空间里走出来,现身于现实世界,并逐渐成为可以敞开心扉的朋友。 高凤香最早留给我的印象,像是一头受伤的羔羊,充满了忧郁和哀怨。这一点,我是从她起初的博客名称“残梅飞雪”,以及文字的精神气质上感受到的。她文字的叙述基调,颇带有几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动辄涕泪欲出。就文字的表达而言,她颇为考究,有点儿咬文嚼字,其一字,一词,一标点,皆极具用心,鲜有错漏和病句。这样的写作基础,以及对自我精益求精的苛刻要求,放眼当世的文坛,极其难能可贵,亦并不多见。很多所谓的名作家,红得像猎猎招摇的旗帜,但究其文字,却像一团纠缠不清的柴草。语法的错病,标点的谬用,致使其笔下之所写,给人以断腿断胳膊的挣扎与扭曲,宛若遭遇车祸那般,伤痕历历在目。 连基础性的文字和标点都不过关,却莫名其妙地红遍天下,可见我们当下的文学生态,是多么地灌木丛化,既低矮,又杂草丛生。与之相比,高凤香在起点上,就略胜一筹。当然,对于才把一只脚踏入文学门槛的高凤香来说,字词的基本功,才是文学的树苗,而不是文学的树木。就她此时文章现状而论,远远没有达至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中的缺憾亦触目可见。在我看来,那时的她,有很好的文字,却无很好的文章。文字是砖石,而文章是房屋。砖石的精美,并非一定就能构筑出巧夺天工的华屋。好在高凤香具有谦虚和自省的美德,没有膨胀到昏头,其表现则是常以求教的口吻,逼我读其文章,并向我不懈地追问她文章的短长。在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恳求面前,我既无奈又为难。无奈在于,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阅读文本异常挑剔的人,她的文字,显然还不在我的阅读基准线之上。读遍世界一流大师的作品,回过头来再读中国一流作家的作品,我都难掩自己的厌食,唯有硬着头皮,才能勉强过目,何况高凤香这个阶段的文章,与中国的一流,就其宽长,无异于渭河比之长江。况且,依我和各等作者打交道的教训所得,我明白,但凡请求你读他文章并提意见者,十之八九,是在耸起耳朵,等待着接收你的夸奖之辞!你胆敢对他据实以告,他尽管嘴里诺诺着,但不悦的表情和转向的头颅,却已在告知你,他今后会永远不再搭理你。赔进去时间和精力,出力不讨好地让人生厌,却又何必呢?人生苦短,是经不起耗费的,于是不读当下作家的作品,哪怕这部作品的叫卖声震耳欲聋;更不读低层次的作品,这类作品,读了毫无教益不说,还能腐蚀和弱化人的判断力……便成为我内心的红线。当然,在现实中,碍于情面,要真的做到如此,并非易事。 值得嘉许的是,高凤香并非那种虚荣而虚妄的浅薄之人,她是真诚的,是有自知自明的。她让我提意见,既不是客气,亦无意于获取奉承,而是有着提升自己文学水准的强烈渴望和期待。鉴于此,我也就在少许的客套之外,开诚布公地对其文章的病理,予以了诊断。我主要谈论的有两点:一是她的写作,像是在织毛衣。很在乎一针一线,很重视花色的搭配,表面看起来,一团锦绣,且毫无破绽,但读之,却有咀嚼衰草般的索然无味之感。其因在于,毛衣再华美,再精致,都是毛衣,都是冰冷的衣物,而不是充溢温度的人之皮肤和具有痛感的人之血肉。人读文章,不是仅仅观赏文字就能得以满足,而是要借他人之言说,寻求自我精神的呼吸与灵魂的抚慰。也就是说,是想找到心灵的相通和生命的同路人。二是她写散文,写得紧绷绷的,像被紧身衣束缚的躯体,不自由,亦不灵活。散文不是诗,一句顶百;散文是松散的文体,是拖泥带水的,是家长里短的,是油盐酱醋的,是随意随便的。要精致,但不要过于精致。过于精致,就像树木的枝叶一概遭到刀斧的裁剪那样,反而会使树木失却蓬勃之象。精致是一把双刃剑,须把握有度,稍有偏差,就会沦为散文的囚牢。 善于吸取和接纳意见的高凤香,渐渐地,在不断地感悟与磨砺中,文章的面目有了鸡鸭脱变凤凰般突飞猛进的质变,而且越写越斑斓,越写越娴熟,越写越自如,越写越靠近生活的本体和贴近人心的敏感部位。这部名为《栖息地》的散文集,即是她在文学方面得以冶石成金抱薪化火的有力证据。 读这部散文集,就我的心理感觉而论,与最初读她的文字,有着天壤之别。从取材到剪裁,从视野到视觉,从内容到形式,这部书皆能令我耳目一新。过去,她的文字是拘谨的,而今是洒脱的,像风一样地飘荡,像野马一样地驰骋;过去,她的文字“我眼里只有我”,而今“目中有人”,从庙堂士族,到贩夫走卒,她皆能俯拾入文,并为之而或歌或叹;过去她的文字是屋子里的舞蹈,而今在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在深度介入更为繁复的生活;过去她的文字是浅浅的一弯小溪,而今却是汹涌一条河流,岸边奇石与草木繁茂,水里鱼虾与舟船并蓄。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女性写作者,她能摆脱很多女性作家文字的香艳与矫情,却又能保留女性特有的慈悲与大爱,以带有温度的情怀,一丝一缕、一点一滴地将山川地理与人文历史予以衔接,将地域风情与人物情状进行叠加,从而使外延的宽度得以拓展、内涵的深度得以扩充,呈现出山重水复的景象。她的书写,是厚实的,又是翔实的;是生动的,又是严谨的;是朴素的,又是锦绣的。她在用笔,倾诉着对故土、对居住地、对远方、对亲人、对河流、对植物动物的炽热之情与赤子之爱。其最为闪光的表现,主要集中体现于两点:一是无处不在的生命意识。从植物到动物,从山石到流水,从故乡到异乡,一切不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化为了与作者肌肤相依情感相连的活物。生命意识,是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而作为一个成熟作家的高凤香,无疑对此已有所意识和觉悟。二是对那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哪怕是偶尔瞥见,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特写,仅施之以寥寥数笔,都能看出作者人性的善良和悲悯。对那些草芥般轻贱灰尘般飘浮的生命,高凤香的笔触,总是能给予其更多的关照,更多的尊重,更多的慨叹一一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 高凤香为同学们签名赠书 当然,我也留意到她行文的节奏和运笔的基调,是不慌不忙的,款款而行的,没有小脚女人的矜持,也没有粉黛红颜的扭捏,而是透露着一种从容,显示着一种自信……凡此种种,都在诠释着她已然具备一个优秀作家的各等要素,并将朝着具有更大格局和更大风范的方向迈进。 高凤香原来的博客名叫“残梅飞雪”,我觉得此名从天命学的角度,算不上吉祥,于是就建议她将其更换。禅香雪,是她为自己的博客新起的名字。从她早期博客的名称里,不难看出,她对寒梅情有独钟,及至于以梅喻已。然而冰雪里的梅香,毕竟属于冷香,其香艳里,蕴藏着太多无法言说的苦痛。我倒希望她,也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在相对温润的天气里热烈地绽放,并用自己释放的纯香,抵御与驱逐俗世的污浊之气。当然,我更期待于高凤香的文章,从思考到书写,都像她游览扬州时路遇的那幅对联中的妙句那样,“香中别有韵”,既香溢四野,又特立独行,更别有意趣。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