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美食餐桌上的人性较量

——读吴图的长篇新作《舌尖上的名侦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常加减 时间:2020-08-10

陕籍青年作家吴图的新长篇小说《舌尖上的名侦探》在“豆瓣阅读”上线。作为前两部长篇《耳赤迷局》《一个音乐人的计划外之殇》系列作品,延续了以往悬疑推理的烧脑风格,从朋友邀约的一餐吃请的一道特色菜,引出了一个惊天杀人陈案。作者以极强的逻辑思维,把一起起扑朔迷离看似不相干的线索,巧妙地联缀、梳理、铺陈、勾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体系错综复杂、曲折严密的案件证据链,读来令人疑窦百生,甚至焦虑不安,产生极强烈的欲罢不能的阅读兴味,这正是此类作品的魅力所在。

作者选择本市叱咤风云十余年的餐饮界龙头企业——“厨魔列饌”作为故事发生地,号称警界第一吃货的蔡远颖因偶然在这个餐厅吃饭,通过舌尖上的味道,发现这家餐厅七号厨师袁勤高度疑似在逃的通缉犯项东方,使这个六年前涉嫌杀死了自己的女友方娟后,整容乔装、隐姓埋名、重回餐饮界的杀人犯落网。这故事原本就有些荒诞离奇,但作者接着展开的是,看是独立但却与此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另外5个案件,而这些案件都和这个神奇的“厨魔列饌”餐厅有关,且每个案件均对应了一种这里出品的美食作为核心元素,6个案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闭环,构架出了一个以“厨魔列饌”为舞台的夸张离奇,充满寓言色彩的迷离世界。

与上两部小说相似之处是故事切入视角独特。《耳赤迷局》把人生、世态放在了围棋棋盘上,在一群少年围棋天才间展开;《一个音乐人的计划外之殇》是伴着绮丽美妙音乐背景的人生绞杀;《舌尖上的名侦探》则是从美食切入,视角同样新颖。随着案件展开,我们读到大量从清初至民国时期的餐饮界轶闻,而堂而皇之地开在当下的这家极具荒诞色彩的“厨魔列饌”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舞台,随着案件的侦破,作者没有忽略被许多网友称为“冷知识”的餐饮业、酒店经营、行业规则、饮食文化风尚、众多美食烹饪技艺、厨师生活生态等方面的情节描述,这些看似顺手捻来的描写,不仅增加了专业意趣,更提升了这些从吃吃喝喝的美食中切入的悬疑推理、侦探破案的专业可信度。一个案件一个食品名,妙趣横生,连环套一样的案件追踪是小说的主线。“厨魔列饌”的经营之道和方娟的死亡真相是陈述中故事的两条暗线,作者着意刻画了安梓芩+蔡远颖、林秀丽+沈晨、项东方+苗义星三组核心人物,理清了这三条线,和这三组人物,你才会比较方便地找到故事脉络,否则正如一些网友阅读后留言称:“这生活怎么象一团乱麻,越理越乱了?”                           

越理越乱,正显示出名侦探们的非凡智慧和过人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些被偶然进餐吃出来的案件线索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名侦探们把这些看似无关联的线索,联缀出合情合理的证据链。会让读者的思维情不自禁地跟着刑警们转圈圈。有读者留言,希望作者指点,寻找故事中的餐厅,也去分享一次这些与案件相关的美食;还有网友留言,问询案件中的嫌疑人项东方会不会被判死,要被判死,该永远也吃不到那么好的“爆双脆”了。可见作品提供了真实感多么强的艺术氛围啊!

网络出刊方式是连载式的,这让许多人产生一种期待,留言里有“我已坐在屏幕前了,期待结果”。但作者层层剥皮,结果总是深藏不出,忽隐忽现。这类作品的高下之分正在这种收放是否自如、故事推演是否有趣、是否引人入胜。节奏感要带着读者与侦探们一起追寻。这部作品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足见在这点做足了功夫。

为了制造悬念,这类作品往往会写得大起大落,灭火又放火,升东击西,自造紧张,甚至连作者都不能自圆其说地制造突兀奇绝,以带火节奏,往往把案件本身消解在吵吵闹闹大哄大嗡的描述中。但吴图的描述却一如既往地理性、平朴,即使是追凶、侦案、与罪犯周旋的当口,他的讲述依然平静,象是与一群熟识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也许正是这种平静,反倒让急于看到结果的读者的心更悬,更焦虑,这也正是作者的语言更高明之处。

这部小说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作者在错纵复杂的案件推进中,一直在努力塑造人物。故事中的三组核心人物在适者生存的“人竟”环境中,都有一个与内心拉开距离的面孔,而每个人的内心又都是波澜滚滚,深藏着个性不同的思维脉络。作为案件当事人,从小说开始到真相大白前,有几多读者猜得这些人物的真面?谁能相信长期以来都在调查沈晨成名真相的安梓芩,竟和方娟遇害相关。当一大批证据浮出水面,这些证据却是人为伪造的,而伪造者竟是安梓芩和一名叫苗义星的过气歌手。故事中的许多人都会以假面示人。这就引出了作者想要探讨的话题: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仅凭表象是很难甄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人性的复杂性,世态的艰难,都会使人们的认知产生障碍和异化,只有揭开假面,才能看清内核。这本书中的故事看似离奇荒诞,但却折射出人性的明暗是有极清楚的界线的。作者呼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渴望的是能剥开虚伪的文明,丢弃假面的伟大。这难道不是今天社会共同的期待吗?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