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走进南泥湾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宋玉华 时间:2023-11-15

文/宋玉华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首优美动听的《南泥湾》歌曲,把人的思绪带进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挺进南泥湾、掀起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那些情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荒26.1万亩,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陕北小江南”,达到了渡过难关、坚持持续抗日的目的,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想把八路军封锁“困死”“饿死”在陕甘宁边区的阴谋。

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如今的南泥湾究竟变成了个什么样子?多年来,我心里萌发着去南泥湾一看究竟的愿望。今年8月底,我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几人,来到南泥湾学习考察。一进入南泥湾,青山绿水映入眼帘,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让人耳目一新,公路上的“稻香门”雕塑、“党徽广场”分外引人注目。

南泥湾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一条山沟之中。沟两面峰岭叠翠,林木葱笼。沟里面的川坝有五六百米宽,从沟口进入一路前行,长达10多公里都是平展展的坝子。进沟几公里后,过左边汾川河大桥,就进入另一条约四五百米宽的叉沟,也是平阔的川坝。沟的两岸地里种植着一望无际的水稻和玉米。沉甸甸的柳黄色稻穗低着头,正向养育它们的大地母亲施礼膜拜;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茁壮的绿杆阔叶间,背负着头戴鲜紅和粉红帽子的棒子,将为它们流下热汗的人们奉献硕果。之所以称作南泥湾,我想是因为这里的汾川河,环绕着平缓连绵的山下流淌,经亿万年的冲刷积淀,形成了一湾连一湾U字形的川坝而得名。

宽阔的延壶(延安—壶口)柏油公路,在进沟右面的山下延伸,直通延安市。沿途公路两边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一簇簇鲜花姹紫嫣红。沟的中部,是面向公路修建的一排排二至六层的楼房,这里是南泥湾镇的街道。街道周边有幼儿园、小学、医院、敬老院、邮政、移动、联通网点等民生设施。有宾馆、民宿、餐馆、超市、商铺、理发店等店铺众多。店铺里出售当地产的大红枣、小米、白酒、腰鼓、纸扇等地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

南泥湾现为南泥湾镇,位于延安市东南45公里处,属延安市宝塔区。全镇14个村,1.3万多人口。从街上顺延壶公路继续前行,是一片六层高的楼群,楼群旁的广场上,树木葱郁、草坪绿茵、鲜花锦簇、湖荡碧波,这是镇上打造的旅游景区。

南泥湾的汾川河清澈见底,沿河的低洼处,形成了一些湿地和小湖泊。湖水在骄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倒映蓝天白云、绿岭茂林。一群群白鹭、黑鹳等水鸟,在田野、在河湖上空悠然飞翔。一条二十多米宽的汾川河在坝子间潺湲流淌,浇灌着这里2万多亩田地,这也是三五九旅官兵当年开垦出来的良田沃壤。

cf028fdf3ce8f5cba873dcab7afa257.png

南泥湾的水稻  郑昭文摄

25d6082e3c4673b7ce7efb24b1d2345.png

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郑昭文摄

我们在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从纪念馆的文字和图片中,感知到当年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创造出的人间奇迹。

1940年5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蒋介石下令对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实行封锁,要把党中央机关人员和八路军“困死、饿死”在陕北。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返抵延安后,深刻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粮食和各类物资供给将成为革命胜败的关键条件。于是,他和董必武、徐特立等人亲临南泥湾考察后,向党中央提出部队官兵一方面坚持军训,一方面到南泥湾去垦荒屯田、种粮种菜,解决部队的供给难题。这一主张得到毛泽东和中央领导的一直赞同。

1941年3月,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6个团1万多官兵,高唱着“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建设保卫党中央”的歌曲,分批开进南泥湾。部队初到南泥湾,方圆百里荒无人烟,遍地荆棘野草丛生,豺狼野猪成群,一片荒凉景象。官兵们克服一无所有的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搭草棚、挖窑洞,解决住的困难;没有粮食吃,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行走百里崎岖山路,到周边县去买粮背粮;没有菜吃,官兵们到山上、荒地找野菜下饭;没有肉吃,就上山打猎来改善生活;没有劳动工具,垒起炉子打铁自己制造;没有耕牛,既靠人来拉犁,又用镢头开荒……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官兵们不仅没有被困难吓倒,还掀起轰轰烈烈地开荒竞赛热潮。战士们高唱着自创歌曲:“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冈。革命战士不叫苦,扛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

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官兵们每天饿着肚子进行着十几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才进入南泥湾的两个月时间里,因累死、饿死、病死的战士有近千人。1941年从3月到年底,三五九旅共开荒1.2万亩,他们边开荒,边播种,到了秋季收获粮食1200石,收获蔬菜82万公斤,打窑洞1000多孔,盖房子600余间。到1942年已开荒2.68万亩,收粮3050石,粮食蔬菜肉类基本实现了100%自给。1944年底,南泥湾由于垦荒面积不断增加,收获粮食3.7万石,还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万石。官兵们用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平川稻谷香,鸭群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d93bc3e1688854f9830a1516b06e578.png

南泥湾的稻田  作者摄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实行生产自救的同时,毛泽东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号召,整个陕甘宁边区都兴起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主席在杨家岭住的窑洞下的山沟里,挖出一分地,亲自耕种管理。周恩来、任弼时带头学纺线……在党中央的号召下,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陕北根据地里共养牛20.29万头,养驴1.37万头,养羊127.14万头。在延安及周边县,军民陆续办起了米脂毛纺厂、织袜厂、制药厂、炼铁场、造纸厂、皮革厂、农具厂、被服厂、延安无线电厂、中央印刷厂、大光肥皂厂、延安火柴厂、卷烟厂等工厂。陕甘宁边区兴不仅粮食、蔬菜、油肉、生活用品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一些工业制造的生活用品也基本达到了满足,同时还促进了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同战士纺线。作者摄于南泥湾革命纪念馆

党中央还在延安清凉山创建了新华社广播电台,向国内外发出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宣传共产党革命的宗旨政策。办起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艺文学院”“延安保育院”,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不顾千万里跋涉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根据地里人才济济、群贤荟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俊采星驰的景象。马可、张鲁、贺敬之在延安创作了《白毛女》歌剧,冼星海、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李季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长诗,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一些优秀的具有强烈感召力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丰富多彩、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军民们满怀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优秀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学史》《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种地,靠自己动手、艰苦奋斗,发展到丰衣足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致胜法宝。光照千秋的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4a3ee73caf18c6eb85654a11cd452a.png

(房上面的红字是: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作者摄)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不会过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当今的南泥湾人,正在继承弘扬359旅“挥镢垦荒”的创造精神,围绕“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总体定位,以军垦、农垦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以南泥湾镇为核心的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现代农业、民宿康养、蓝色科技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集聚区。成为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的红色旅游发展典范,现已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吸引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2022年,南泥湾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万元。

“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从革命历史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南泥湾人民正在精心绘制秀美壮丽的时代画卷。南泥湾精神,正鼓舞激励着华夏儿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创造着一项项伟大奇迹!

 

编辑:西亮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