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清代陕南官员严如熤:尽心竭力谋民生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振峰 时间:2020-10-19

严如熤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桥江镇一个耕读农家,13岁入岳麓书院拜湖湘大儒、山长罗典为师,20岁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严公饱读孔孟学说,尤是程朱理学,留心天文、地理、军事,注重经世致用。纵观严公一生,“民为邦本”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处世做官的理念和准则。他从嘉庆五年(1801)任洵阳知县到道光五年任陕西按察使,陕南为官20多年始终坚持并努力实践这一宗旨,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

c9ec84be1dfca627fdf3b3dc87bfd34.png

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湖南苗民大规模起义,波及许多地区。严公经湖南学政张姚成举荐入湖南巡抚姜晟幕府,参与平苗事宜。此间受湖广总督毕沅所托编写《苗防备览》一书。严公实地踏勘苗地、审阅档案和川黔志乘等,撰写了舆图、险要、塘汛、村寨、风俗、杂记等14门,提出剿抚兼施、多措并举,减轻民众负担、化解疏导矛盾、恢复正常秩序等具体建议。嘉庆五年,他以孝廉方正赴廷议,皇帝两次垂询平定白莲教事宜,严公提出镇压和招抚结合、安置流民化盗为民种粮交粮、编练民团化民为兵保境作战等意见,被皇帝定为第一名,将其上疏发至三省督抚参阅。

04436cae15b83a3467c32c5ed606c84.png

       湖南溆浦严如熤老家故居

严公先后任洵阳知县、定远同知、汉中知府、陕安道、陕西按察使。他深知兵灾连年、民生凋敝,他新办学校、培养人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修筑城寨、抵御兵匪。还经常周视村寨访苦问贫,对庄稼种得好的表扬奖励,对种得差的就批评指导。他发现山内农户广种包谷,但不注意储存,“剩存不论多少,取以烧酒、喂猪。秋收之时,满场堆积,至青黄不断,往往十室九空。天道有丰有欠,决无岁岁丰登之理……倡率各民,积存粮食愈好。即极不济,亦须余得一年粮食,可免饥饿流离之苦矣”(《预盖藏以备凶荒示》)。他要求各地普遍建立义(社)仓,以备灾荒时周济应急。他始终坚持劝促农桑。从史料看,汉中地区尤其是平川丘陵很适合种桑养蚕,棉花也是有种植的。严公认为除洋县、宁羌外,其他地方的纺织业还很落后,他让自己夫人率先纺织示范,培训妇女纺线织布。严公撰发的《劝纺织以兴女红示》“照得衣食为民生之命,男耕妇织,共勤工作,则饥寒无虑”,这就是严公为官办事的理想追求。他说“查作布并非难事,妇女用轻巧弹径,将花自弹,日可弹得四五斤,用脚布纺线两条,一日夜可纺线一斤几两……计由纺而织,勤能妇女四日可成布一匹……村村妇女如此操作,所以不忧饥寒”“绅耆诗礼之家,即应训诫妇女,学习纺织,挽偷惰之俗,成勤俭之风。如有需用弹经、纺车、纱马、捖床等式,着乡地向府署请领。特示。”由官府免费提供纺织设备,我阅读史料之前没有想到。

c02e5ae817300249a7456e256352fba.png

严公《墓志铭》等资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遭大灾,秋粮严重欠收,年初严公被派到宁陕督修厅署和新旧城垣,年底返汉,请赈期限已过,严公不顾严寒路艰,顶风冒雪翻越秦岭到了西安,次日恰是正月初一,这天上午董教增巡抚接见了严公。严公把身带的知府印绶拿出放在桌上,他全身伏地不起,流着眼泪说:“某治郡无状,致天灾,宜劾。且十数万人待死沟渎,请赈勿得,亦无面目还郡也。”严知府感动了董公,破例积极办理,最终成功请赈,赈济粮下发救了汉中大批灾民。当时汉中人口不多,平川县一般只有五六万人,十数万灾民可谓巨大。

368e2600314682a1a4e576bc3cfcf94.png

严公生性淡泊,不修边幅,待人随和,崇尚简朴,视其衣着如同农夫野老。他为官清廉勤勉,遇到的问题和诉讼都能够及时地处理,在民众中有“讼无宿留,言不再炊”的美誉。严公逝后,两江总督陶澍为其撰写了数千字的墓志铭,其中这样记述“疏节阔目,与民休息,南山遂大安。……公在南山既久,亭障要隘,村寨径路曲折,无不口讲指画,而心萦缭之。穷乡䆳谷,老兵妇孺,皆识其姓字……益恳饬吏治,勤民事,名满三省间。公讳如熤,字炳文。生平慕范希文为人,取先忧后乐,自号乐园。性豪迈,去边幅,泊荣利。晚更冲粹,视之田夫野老也。……讼不再炊,亩有余粮,以拯秦人,于沟于隍……秦人望公,如岁如慈。秦人敬公,如保如师。孝廉方正,其名甚美。如公克称,一人而已。”陶澍是大清名臣,其父陶必銓和严公是岳麓书院情同手足的同学,陶父子与严公均有交谊,陶澍说:“澍之先人与公敦古交、知公最详”,陶公写的《墓志铭》当为真实可信。

abfcd0482cd792c42fa9cc77c7bd81b.png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时光如风如烟,但我们仍可窥见到部分的人文心迹。今天看到严公的诗文,明显感受到它那浓厚的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和民生心缘。严公《抚绥至娘娘坪坝感怀,时甫旱得雨》“几人结体有完襟,愁对饥黎哭绝岑。……我与诸公共民命,未必优勤能济物,敢言抚字剧劳心”。《秋获词》写:“云黏桂黏一齐黄,田家十人九人忙。……粒粒都比珍珠颗,一穗抛遗怕罪过。……债主踏田收籽粒,量去有泪暗汪汪。不量明岁谁当借,板桶声停已断粮。……呜呼!我亦腆颜绾符为民牧,忍心不舍尔农苦?”《祈晴词》“长吏实不德,召灾生坎坷。一身敢自惜,奈兹民命何。”喜雨为题入诗史不绝书,严公也写有《喜雨词》“村人齐相庆,今年又有岁。我生无他求,亦思饱粗粝。”《夏耕词》“新谷五月卖,几人隔岁粮?……讵知甑中饭,汗血粒粒藏?”《谕农词》“民生在勤俭,……空腹不能耐,鬻卖及妻儿。先民崇淳朴,俭者福之基。……尔不勤与俭,酸辛更怨谁?”

dfd0b579edc5ab37fb5b1d7856cdb28.png

严公注重教化和倡导良善守正之风,从他修编的《汉中府志》亦可看出。志中记历代秩官3520人,凡爱民清正者皆简略记明。通常方志只记官不写民或少写民,而《严志》中写了许多平民百姓。我从人物、选举两部分(义烈部分非严所辑,未计),就数出所记有名有姓各厅县贤良正义、文武人才3851人(其中妇女626人)。严公以民为本、心为民谋,十分难得,其德可风!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