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举起父辈的旗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郝明华 时间:2020-05-08

我出生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爷爷是一位被收养的逃荒者,父亲也是一位被收养的逃荒者,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对旧社会民不聊生的现实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作为家中唯一而且被收养的孩子,父亲毅然参军,奔赴朝鲜。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自从有了共产党之后,他们终于有了稳定的家。从未读过书的两代人,却会滔滔不绝地讲岳家军,讲岳母刺字,说做人要有岳飞的品性。

战争结束后,父亲转业在县电厂工作。1960年国家困难时刻,动员公职人员返乡,我父亲率先递交申请回到农村。1984年,国家为这些人复职。那是一个夏天,大学毕业的我刚回到家中,县里派来两位调取材料的人,一位姓孟,一位姓周,态度非常友善、真诚。父亲讲起朝鲜的故事,一讲就没个完,到下午4点多,该吃晌午饭了,父亲才停下来。周同志这才记起正事还没谈,就提出让父亲谈谈从电厂回农村的情况,并拿出一张表让父亲填。父亲只在部队上过识字班,不会填表,这不重要,大学刚毕业回县城教书的我放暑假刚好在家,重要的是父亲不让填。父亲说,年龄大了,复什么职,再去领国家的钱不仗义。来人说,复职后可以不出去工作,但家里可顶替一个小的招工进厂。父亲说,我有七个小的,哪一个去顶替?周同志说哪一个都行,父亲说那叫享现成福,都去享现成福,国家咋养得活?由于父亲的坚持,复职一事就放下了。

直到父亲去世之前,他也没后悔过,我们弟兄姊妹七人至今谁也没有埋怨过父亲,我们时常感到骄傲,父亲不识字,但他通大理。

父亲回到农村以后,当过民兵连长,大队长,文革中又被罢了“官”,被批斗打击,但他从来没有叹过气诉过苦。“文革”后期,武斗开始,帮派林立。他在朝鲜时的战友当时是一个派别的“副统帅”,带人抄了我们的家,掘地三尺,连父亲在朝鲜战场获得的十枚勋章都抄了去,并提出要“站队”。父亲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早就站好队了,他同时劝那位战友,不要跟着闹了,党不会让国家就这么乱下去的。就因为这几句话,父亲被当场带走,去了大队、公社和县上,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批斗。回家后,他说,人一生该走的路就要走,但有一点:心眼不能坏。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红卫中学(后来叫镇巴中学)教书。我将一个初中班从初一带到初三,全班28人被中专初录(是全县100个名额的四分之一多)。后来调进县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与辅导,我想方设法培养业余作者,反复为他们修改稿件、推荐稿件。甚至对有前途的作者,我不惜将自己大学时购买的文学名著相赠。我也聚精会神搞创作,先后获得过中、省、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创作奖。

后来又借调到县文教局,先后参与扫盲、普九,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国家文化先进县的工作。那几年,我暂停了文学创作,而专注于各种材料的撰写,加班加点甚至夜以继日都是常事。期间,我的婚姻出现巨大问题,但这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我一个人带孩子,孩子放学后到单位做作业,晚上先回家给孩子煮饭吃,把孩子安顿睡下,自己又到单位加班。我写材料的能力不断提高,甚至被称为“一支笔”。

2001年党组织找我谈话,2002年组织正式接纳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正是我离婚后最困难的时候,我和女儿曾吃过两周的盐水煮饭。是党组织给了我最大的温暖,最有力的肯定,最高的荣誉,我告诫自己,时时刻刻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说真的,人必须要有信仰;人如果没有信仰,很容易消沉,很容易无所事事,很容易随波逐流。

因为写材料被人们所认可,找我的人很多,大多是各部门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甚至就是一两副对联,但我从来没有拒绝过,也从来没有提出过所谓报酬的要求,我始终觉得,无论你自己觉得多么有水平多么有能力,组织能够用你,那才是肯定,那才是你真正的价值。

2009年,县文教体育局任命我为镇巴县图书馆馆长,我觉得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如何回报这种信任呢?我觉得就要好好做事。从那时起,我真正放弃了我的创作活动,专心致志地推动县图书馆的发展。在我的心中,成就几十万人的读书梦想比成就一个普通的作家更重要得多。尽管,创作的确可以让人成名也可以让人获利,但身边该做的事都做不好,有名又怎么样,你所在的岗位不被组织认可,不被群众认可,又怎么样,那就叫沽名钓誉了。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没有新中国,我的祖父和父亲能否生存下来?从我个人角度讲,我的生活遭遇那么大的变故,是谁在最困难的时刻帮了我,支持了我,不就是组织吗?一旦把道理想透彻了,干工作的劲头就足了,各种非分之想就排除了。

到图书馆以后,我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图书馆的发展尽心尽力,不乱花一分钱,不轻看一件小事。我的努力,使县图书馆在某种程度得到了省、市、县的大力支持和认可。2012年,省图书馆还将我作为“榜样人物”向全国推荐……

我觉得我这一生已非常幸运,生在新中国,没有再经历逃荒要饭颠沛流离的日子,相反,接受国家的免费教育,通过努力成为公职人员,生活有保障,有发挥能力的平台,做出成绩会得到组织的认可。透过我的家庭和我自身的经历,我深切感受到有国才有家,有党才有靠。(作者单位:镇巴县图书馆)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