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阿宫腔《白蛇传·断桥》亮相国家大剧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成艳妮 时间:2025-11-05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11月4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古韵稀声——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成果展演”在国家大剧院圆满落幕。陕西省富平县阿宫腔经典折子戏《白蛇传·断桥》,作为稀有剧种代表作之一登台献艺。
作为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的重要成果展示,本次展演汇聚了全国五个稀有剧种剧目。除富平阿宫腔经典折子戏《白蛇传·断桥》外,邵武三角戏《姑嫂观灯》、罗卷戏《范仲淹拒酒》、朝鲜族唱剧《春香传·狱中相逢》及新昌调腔《白兔记·出猎》同台亮相,展现中华大地不同地域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 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距今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宫腔,流行于陕西礼泉、富平、兴平、咸阳等地。相传该剧种是由阿房宫乐师所唱的曲调流传至民间衍变而来,阿宫腔唱腔和音乐最富有特色,以板式变化为主要腔调,发音讲究翻高遏低,并着重使用“噫”“咽”衬字拖音,不沉不噪,激越委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平县阿宫剧团成立于1951年,是富平县唯一一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国家级非遗剧种“阿宫腔”传承保护、展演演出单位。自剧团成立以来,先后创排出100多部经典阿宫腔剧目,曾多次赴国内外展演,广受赞誉。在传承历程中,一代代艺人的坚守让这一古老剧种焕发活力。此次入选的《白蛇传·断桥》,在保留传统唱腔委婉细腻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舞台的呈现理念。
11月5日,中国剧协组织召开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研讨会,20余位文艺戏剧领域的领导专家及各省代表参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秘书长李生茂在会上分享了陕西在剧种保护,特别是稀有剧种传承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编辑:梁飞燕 责编: 晓佳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2025年度陕西省“百青”文艺家采风培训活动在汉中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