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低空”“生态”“乡村”多轮驱动,靖边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9-24

2.jpg

动力伞的嗡鸣掠过匈奴故都统万城的夯土城墙,9600万年丹霞地貌的赤色褶皱映上热气球的斑斓,芦河碧波托起信天游的婉转……靖边这座镶嵌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处的塞北小城,正以“历史年轮+自然奇观”为纸,以“科技活力+文化根脉”为笔,在陕北大地上铺展一幅动静相宜、古今交融的文旅长卷。依托“遗址、丹霞、碧水、民俗、美食”的独特禀赋,靖边正打破文旅边界、激活资源潜能,让八方游客在这里触摸历史温度、邂逅自然之美、感受塞上风情。

低空经济赋能 古今交融亮出新颜

秋风轻拂,统万城的夯土残垣在岁月中诉说着匈奴故都的千年故事,而动力伞的嗡鸣则为这片古老土地增添了现代气息;丹霞地貌的赤色浪涛间,热气球的斑斓与动力伞的轨迹交织,绘就一幅绝美画面。这便是靖边,一个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地方。

8月26日至31日,2025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靖边站)举行。此次赛事,不仅是速度与技术的较量,更是靖边文旅魅力的精彩展示。靖边拥有5000平方公里空域资源优势和全年300天以上的适飞天气,是无人机产业的“天然试验场”。国内首个无人机实验测试中心在此落户,29家企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低空经济的“靖边样板”正加速成型。

赛事搭台,文旅唱戏。选手和游客们乘动力伞俯瞰统万城日落,随热气球探秘丹霞奇观,在信天游的旋律中品尝风干羊肉剁荞面,从“天空赛事”到“地面体验”,从“科技展示”到“文化感知”,靖边以独特的方式让人们触摸到古老土地的年轻脉动,靖边发展低空经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夜空光影盛宴 历史文化绽放华彩

8月22日至23日,靖边县的夜空被2000架无人机点亮,一场精彩绝伦的无人机展演上演。这是“清爽榆林·阜美靖边”提振消费系列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随着音乐响起,无人机缓缓升空,在夜空中排列组合,变幻出各种令人惊叹的造型。“小河会议”的场景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大夏故都统万城的雄伟轮廓清晰浮现,展现出靖边深厚的历史底蕴;明长城遗址的造型惊艳亮相,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此外,龙凤呈祥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次第出场,引得现场惊叹声不断。这场充满科技感与艺术性的视觉盛宴,让靖边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自然景观如画 生态之美醉人心脾

靖边的自然景观犹如一幅幅绝美画卷,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芦靖湖,这座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库,如今已成为靖边的“生态明珠”。清晨,薄雾笼罩,湖面如镜,倒映着远处的黄土山峦,宛如水墨画一般淡雅清幽。湛蓝的湖水与翠绿的草滩相接,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每到下午,游客云集,在湖边骑车、散步、玩耍,享受休闲时光。傍晚,夕阳为湖面镀上金边,路灯与星空交相辉映,浪漫至极。

芦河,曾经因污染而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如今却实现了华丽转身。靖边县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为芦河定下“水质提升、生态复苏、景观焕新”三大目标,通过生态修复、严控污水排放等举措,让芦河的自愈力逐渐恢复。如今,水清河畅,鱼翔浅底,水鸟归来,岸边更是绿树成荫,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一应俱全,芦河成为集休憩、运动、赏景于一体的“生态会客厅”,也成了靖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龙谷,藏在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阳畔村的秘境。峡谷内赤色裂隙如巨斧劈开大地,赭红岩层纹路似龙鳞,风穿谷而过,带来阵阵清凉。游客们沿着狭窄的水路前行,虽一路艰难险阻,却充满乐趣,最终曲径通幽,欣赏小溪潺潺、小瀑布飞泻,漫步明清古桥,感受岁月沉淀。

民俗乡村风情 田园生活意韵悠长

靖边不仅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充满活力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边民俗文化园内,陕北婚俗的热闹场景被生动还原,从说媒到迎娶的一系列经典环节,让年轻人大开眼界。“五谷丰登”展区里,耩子、步犁等充满年代感的农具,勾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让大家增长了知识。在这里,坐上木质秋千轻轻摇晃,或是看看木马、窗花等物件,都能让人感受到陕北民俗的独特魅力,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位于靖边县龙洲镇的西梅小院休闲农庄内,“森雾”系统营造出如烟似纱的仙境氛围,西梅、桃子等果实挂满枝头,散养走地鸡愉快觅食,牛群怡然自乐。农庄以“种养循环垣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打造生态旅游综合农庄标杆项目。游客们可以在此品尝乡村火锅、柴火炖鸡等美食,也可以围炉煮茶,或者体验果蔬采摘、饮牛喂鸡等农事活动,尽享归园田居的悠然自得。近年来,该镇推动传统农家院向复合型生态农庄转型升级,特色文旅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激活农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舌尖美味飘香 地道风味品鉴塞上

若说文旅是靖边的筋骨,那地道美食便是这座城的烟火魂。在靖边,每一口吃食都是自然馈赠、历史沉淀与民俗传承的结晶,舌尖上散发的是食材本味,品到的是塞上风情。

靖边羊肉是刻在当地人基因里的美味。这里的羊以地椒叶为食,肉质细嫩无膻,肥瘦相间得宜,无论是旺火炖煮的手抓羊肉,还是阴干后焖煮的风干羊肉,都能让人尝到草原与黄土交融的鲜香。尤其是一碗羊杂碎,羊头、蹄、血、肺、心、肝、肚、肠切得精细,配着粉丝、豆腐条用文火慢烩,出锅时撒上辣面、香菜,一口下去,暖意从胃里直蹿到头顶,是塞北人抵御严寒、唤醒活力的“能量密码”。

作为荞麦之乡,靖边面食把“粗粮细作”玩出了花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剁荞面堪称一绝,两米长的特制刀在手中翻飞,“噔噔”声响里,薄如蝉翼的荞面片落满案台,浇上用野生柞檬儿(类似韭菜花的植物)炸香的酸汤,或是掺了风干羊肉丁的浓汤,酸香与肉香交织,筋道的面条裹着汤汁,一口便难忘。还有荞面饸饹,经农家自制饸饹床子挤压而出,条细筋韧,配羊肉汤则醇厚,搭酸汤则清爽,简单一碗,却藏着陕北人对生活的热忱。

靖边,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既能领略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到科技发展的活力,又能沉醉于自然景观的壮美,体验到民俗乡村的风情,更能透过舌尖美味,读懂塞上人家的生活滋味。文旅交融,让靖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绘就绚丽多彩的画卷,邀世界共赴无数场黄土高原的美好之约。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

(本版图片均由白凌燕摄)


编辑:林夕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