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聚力‘八个新突破’:西安鄠邑蓝田高新浐灞国际港共谋2024新发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马溯萱 时间:2024-06-1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见习记者 马溯萱)6月12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蓝田县委书记、县长徐毅,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华,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出席,就2024年如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抓“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1.jpg

鄠邑区:办好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第二届终南艺术季,实现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到文艺赋能城乡发展

2.jpg

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表示:2024年,我们将以全市“八个新突破”为抓手,发挥生态核心优势,以产业为先导,奋力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

坚持创新驱动,厚植发展优势。围绕渼陂湖片区建设新质生产力集聚区,打造“双中心”建设拓展区和创新区。吸引科研院所建设所外所、创新所,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引进研发有优势、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和科创总部载体。

坚持以园促产,做强主导产业。实施环保综合治理提升、产业赋能焕新、服务功能提升三大行动,聚焦主导产业、专注专精特新,将沣京工业园打造为“以环保绩效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省级示范园区,力争年产值增长25%以上。持续提高比亚迪、西电等龙头企业就近配套率。建设一站式服务、省级人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三大中心,助力产业发展。

坚持文艺赋能,促进城乡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站稳人民立场,用艺术改造提升美学空间,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挣钱更容易、过得更幸福。成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环山路片区联村党组织,采取市场化运行手段,办好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第二届终南艺术季,实现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到文艺赋能城乡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促进乡村振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三个乡村”。实施“整洁乡村”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域推进农村环卫一体化,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实施“气化乡村”行动。年内天然气主管网铺设至全区所有村村口,3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环山路以南25个村全面通气。实施“文明乡村”行动。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航工程”,启动农村后备力量培养三年行动,打造乡村党校矩阵,用城市文明助推乡风文明,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坚持宜居宜业,提升区域承载。加密西户铁路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提高与主城区通勤保障能力。提升老旧街区、背街小巷道路配套设施,综合改造35条市政道路,新建、改建桥梁11座。加快充电站和15分钟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优质均衡,增进民生福祉。启动新一批15所“新优质成长学校”培育计划,建成凤巢公寓保障房488套。强化网格管理,划小单元、整合队伍,实现一网统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三条底线”,确保秦岭保护、金融风险“不出问题”。

蓝田县:深入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加快蓝田猿人遗址保护提升,实施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数字化展陈

6.jpg

蓝田县委书记、县长徐毅表示:2024年,蓝田县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落实,聚力在六个方面攻坚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蓝田实践新篇章。

聚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攻坚发力。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建联村经济产业园15个,新增设施蔬菜、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紧牵制造业“牛鼻子”,一手抓现有企业聚量、转型、扩能,加快智造科创园、蔚蓝智谷等项目建设,支持美力源乳业、汉丰药业等龙头企业达产扩产,推动工业倍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一手抓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与航天四院合作,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以蓝田通用机场为核心承载平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文旅康养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环山路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带,规划建设灞河左岸康养休闲产业带。

聚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攻坚发力。常态化开展“亲清下午茶·政企话发展”等活动,支持小微企业和新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6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不少于3500户,新增上市后备企业5家。坚持以商招商、联动招商、拓展招商、赋能招商,常态化开展“老朋友、新合作”等系列活动,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15个,总投资130亿元以上。

聚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攻坚发力。立足西安大都市“后花园”定位,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发展示范区。做好西安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西十高铁、西蓝高速改扩建保障工作,加快蓝水路、健康路等4条市政道路建设。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0个,新建公共停车位400个以上,让县城更加整洁、有序、便利。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全域提升”行动,全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20个。

聚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攻坚发力。用好“数字秦岭”智慧管控平台,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持续巩固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保持全市领先。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建成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聚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攻坚发力。投资1.51亿元,办好10件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扩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1080个。启动建设汽修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建成眼科、产科、神经内科等群众需求较大的重点专科。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启动县托育中心项目建设,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老年助餐食堂50个。加快西川片区供水工程建设,让蓝田群众喝上秦岭的源头活水。

聚力在文化保护传承上攻坚发力。深入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加快蓝田猿人遗址保护提升,实施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数字化展陈,建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挖掘申报非遗项目3个以上,让文物、遗产“活”起来。

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

3.jpg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华表示:2024年,西安高新区将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聚焦“创新立市”,加快推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以“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为载体,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实验室、共性技术研究、中试小试平台四大功能集聚区布局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争取落地西部技术交易所,全年计划新增技术经理人200人、技术合同交易额超2000亿元。

聚焦“两新一高”,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聚焦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力争引进半导体生产和整车制造等方面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6000亿元。

聚焦提质增效,狠抓项目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建立健全审批手续“绿色通道”,切实抓各项服务保障落实。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50家。

聚焦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放大财政金融协同效应;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中小外资外贸企业引育和本土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聚焦办好惠民实事,全力保障和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接续实施“惠民工程”。推广“智慧医疗”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推进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依托经营主体扩容推动就业增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浐灞国际港:全年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不少于40场,年内实现长安云、长安书院展陈开放

4.jpg

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表示: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落实新要求,将持续深化全省“三个年”活动,聚焦全市“八个新突破”,当好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尖刀兵。

全力构建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持续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常态化运行好18条干线,拓展“+西欧”线路达到26条,加大与铁总、哈铁、俄铁、乌铁等合作,加强与中远海、马士基等合作,中欧班列(西安)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通过数字化整合各类开放平台要素资源,坚持以开放型经济服务和牵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把开放平台推送到每个区县、每个企业,服务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推动长安号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全力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引擎作用。积极推动“北跨”提速发展,用充满活力、引领时尚、开放包容的高品质城市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未来产业,真正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加强与国际国内顶级机构合作,打造国际一流水准运营团队;与携程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深度整合区域文旅体资源;全年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不少于40场,《无界·长安》演出场次突破520场,年内实现长安云、长安书院展陈开放,发展壮大网络微短剧等文化新业态,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赛事名城。

全力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商贸物流枢纽。实施贸易倍增计划,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国际贸易和交流合作,运营好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等项目,推进哈锌、哈铜物流贸易中心,哈萨克斯坦MP贸易采购中心等项目落地,用好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华代表处,=力争进出口贸易额增长40%左右、突破500亿元。聚焦“中西部第一会展品牌”,积极引入大型国际会议、国际展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物流枢纽。

全力构筑参与全球竞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安比较优势,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园、西安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和上市企业培育产业园,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基金多方协同发力,加快构建面向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雷卫东)


编辑:以太           责编:高思佳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