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传统村落 | 黄河岸边的“世外桃源”——渭南市合阳县岔峪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6-1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岔峪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30公里处,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南靠坊镇,坐落在沟壑之中,南北有天然屏障,东西有河流长滋。相传,元代时因该村建于徐水河谷岔口而得名。2017年入选第二批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

1.jpg

美丽的岔峪村(本文图片由合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岔峪村有古老的传说,传言李渊曾经无银渡河前往山西,却得到船家赚的辛苦摆渡钱才得以继续赶路。因此,将岔峪这一渡口称之为“仁义渡”。

走进岔峪,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青砖蓝瓦的仿古徽派院落,村道宽敞整洁、景观苗木生机盎然、温室大棚错落有致、文化礼堂端庄内秀,无不彰显着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

2.jpg

干净整洁的岔峪村民居


2017年8月28日,沿黄公路正式开通,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城镇发展诸多功能的经济带就此形成。岔峪村抓住契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每逢节假日,都吸引了大批游客通过沿黄公路来到这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划船、漂流、采摘,让人既放松了身心,又体验感满满。尤其是稻田蟹体验园项目备受游客青睐,游客不但可以走进田间参与体验,了解稻田蟹共生模式,也可以在游玩的同时学习了解无公害蟹田大米的种植过程。同时该项目每年还可产螃蟹3千斤,水稻2万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岔峪村还投资实施了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并按照景区标准打造了村级基础设施,建成了2600平方米的景观平台和2万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公园,廊亭步道、微型景观应有尽有,各具特色,成为沿黄公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未来岔峪将建成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为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和实现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3.jpg

岔峪村稻田蟹体验园项目


作为黄河岸边的古老民俗,岔峪放河灯起源于西汉末年,2000多年来,世代相传,从未间断。

因曾经的岔峪村坐落于黄河岸边的地势低洼地带,自古以来人们傍水而居,在黄河行船捕鱼,时有灾难发生,又时常面临着黄河倒灌、徐水泛滥和山体滑坡等多重威胁,村民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群众出行也极为不便,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便在傍晚夜幕降临时分,将河灯放入河中,顺水漂流,祈求“河神”保一方平安。

后来随着这一习俗的繁衍,岔峪村放河灯又有了求子灯、祈福灯、平安灯、功名灯等区分,表达人们对幸福、平安的祈求。

4.jpg

岔峪村放河灯活动


放河灯之前要举办隆重的仪式,村民们会敲起锣鼓,家家户户端着大盘子,盘子里放着花馍、鞭炮,在村中老者们的带领下虔诚地焚香倒酒叩首,恭迎神灵。同时也有外村或本村的人拿祭品来还愿河神,祭祀场景十分热闹。

5.jpg

制作精美的河灯


放河灯时,人们顺路而下,穿过茂密的苇丛,将朵朵带着心愿的小灯放进黄河里,小灯顺水漂移,随波逐流,在月色的映衬下悠悠摇曳,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飘向远方。

看到河灯下水,岸边不少人纷纷跳入河中捞取河灯,以为家庭护佑幸福和安康。

6.jpg

人们将河灯放入水中


2013年,岔峪村放河灯被确定为渭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放河灯已成为合阳乡村旅游的独特体验。


编辑:佑怡          责编:高思佳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