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应对新高考 生涯规划很关键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6-07

 6月6日,西安市铁一中考点外,学生排队进入考场进行英语听力模拟测试 马溯萱/摄  

    6月6日,西安市铁一中带队老师给学生分发准考证 马溯萱/摄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 梁飞燕 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变革都是时代进步的印记。陕西这片孕育了千年文明的土地,正迎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高考制度的转型。从2022年秋季起,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代学子踏上全新的高考征程,成为“3+1+2”高考模式下陕西省的首批探索者。

旧高考下,文理分科曾是我们求学生涯的必经之路,它像一座分水岭,引导着我们向左或向右,但或许也限制了我们对知识的多元探索。而今,“3+1+2”模式如同一扇窗,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语文、数学(不分文理)、外语这三大基石不变,却加入了更多个性化选择的空间。物理与历史的“1”,不仅关乎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更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初步思考;而“2”的灵活选择,则鼓励每一个学子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兴趣与梦想引领前行的方向。

今明两天,陕西省2024年高考将如期进行。十余载寒窗苦读,学子们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旧高考”即将落幕,“新高考”时代踏浪而来。日前,本报记者走访多位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培训机构,聆听他们对于新高考的看法和感受。

根据兴趣选科能更好发挥学生优势

今年9月即将升入高二的陈逸轩(化名),就读于西安市雁塔区一所高中,在高一第一学期末就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历史+政治+生物”组合。她认为,新高考让学生的选择变多了,但同时课程跨度也大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她的妈妈孙女士平时很重视孩子的学习,经过一年多的了解,孙女士对于新高考的科目选择有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还是希望孩子刚跨入高中的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大学相关专业的变化,孩子选科时切记不要随波逐流,要慎重分析,合理填报。”

“我上初三时就已经知道2025年要实施新高考了,那时候对于新政策还一知半解。进入高一,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给大家讲解新高考方案,从如何组合选科目,到每个组合的优势和劣势,对日后报考大学就业前景都给大家分析得很详细。”过了这个6月,王心仪(化名)就要准备迎接自己的高考了,她目前是未央区某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

王心怡在高一第二学期选择了“历史+政治+地理”。她告诉记者,自己物理、化学稍弱,所以在选择科目组合时,首先考虑了自身能力。王心怡的父亲王先生也对新高考的诸多细节投入了很多精力去研究,“以往的高考中,很多学生经常因一门课程,拉低了整体的成绩,新高考模式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综合的文化素质。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这个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新高考《实施方案》中提到,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14门科目,每年组织1次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进行,成绩当年有效。

和王先生一样,随着新高考的实行,一些家长反馈学校的合格性考试安排科目多、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学生们存在吃不消的情况。但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坚信随着新高考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会越来越科学、合理。

高考前夕,张女士一边为儿子做好备考的后勤服务,一边陪着孩子散步、打球,给孩子放松解压。她的孩子是雁塔区的高考考生,她说:“新高考的优势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我孩子是老高考的‘收尾’生,希望孩子发挥出正常水平。孩子也曾表示过,不管考试结果怎么样,他不打算复读,所以新高考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与张女士有同样想法的高考考生家长不在少数。采访中,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生物学教研员高长运说:“对于最后一届旧高考生来说,无疑复读的难度大大提高。因为他们不但要面对新高考模式的变化,还要在掌握新教材知识结构上下功夫。”

高长运自2002年起从事高中生物学教学,2023年他进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20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加之近两年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他对于新旧高考过渡阶段的诸如复读等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目前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工作就有分析高考试题,寻找命题规律,并为全市高中教师培训新教材。以生物学课程为例,新教材内容相比旧教材变化比较大,课本从4本增加到5本;为国家选才需求,新教材加入了更多的新科技,新成果,新知识,很多知识点讲得更细致,以顺应时代变化。从我们对历年来高考考题的分析来推测,明年作为陕西新高考改革落地后的首次考试,试题一定会更加侧重考查新教材中发生变化的内容。而且考试时间由原来的两天变成了三天,场次也从4场考试变成了6场,这些变化无疑对复读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新挑战。”

对高中教育改革提出较高要求

在新高考模式下,为适应新的科目组合,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新常态应运而生,改变了原来班级“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同时,中学阶段的学业与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甚至与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紧密结合,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科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凸显,这些都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很高要求。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朱亮老师回忆说,当初看到新高考改革方案时,不由得心头一紧:如何让学生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学校又该如何配置师资和教室?

朱亮今年担任高一思政课老师兼班主任,他所带这一届学生两年后就要面临新高考。他告诉记者,目前学校高一、高二教学都采取的是“走班制”模式。走班制,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科或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这种模式是中国许多高中开始推行的新型授课模式,与大学类似。

朱老师说:“以我班为例,就是‘历政生’和‘历政地’的组合,班里上生物学和地理的学生就需要走班去上课。目前我们学校主要有‘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历政生’‘历政地’五种组合供学生选择。”

高长运介绍,新高考改革实行两年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时刻关注着各个学校的新动态和新举措。“新高考制度下,大多数学校都无法开设全12种课程班,很多学生牵扯到‘走班’,这无疑让大多数学校的课间管理难度上升。目前条件好一点的学校都在每个教室门口安装‘智慧班牌’,学生刷脸进教室,代课老师和班主任手机上会显示班级每个学生的到课情况,‘数字赋能’让这种走班制管理相对容易一些,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学校达不到这样的硬件条件。”

西安市远东一中高一化学老师赵婧文说,她带的这一届学生用的新教材,从学生高一入校到正式选科,学校会组织进行4次模拟选科,为学生建立电子跟踪档案,辅助学生更精准地进行选择。

为了能更好地辅助学生选科,赵婧文还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介绍相关职业及工作体会;邀请优秀毕业学子回母校进行宣讲,谈大学相关专业、学习感受及专业发展前景;邀请生涯规划专家组织专题讲座,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针对在自我规划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组建H班,进行相关专题的辅导。此外,学校已和全国6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定期邀请大学招生办老师为学生进行大学和特色专业的介绍。目前,已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定期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

“在授课模式上,我们采取‘行政班+走班’模式:比如高一年级共8个班,其中4个‘物化生’的固定班级,2个‘史地生’的固定班级(包括一名选择‘史地政’的学生),1个‘物化地’的固定班级(包括一名选择‘物生地’的学生)和1个‘物化地’与‘物化政’的组合班级。这些学生平时的管理都在行政班级,需要走班的时候按照课表到对应班级的固定座位上课。学校精细的排课系统和管理机制能够保证所有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赵婧文告诉记者。

无论是中学校长、教师、考生及其家长,还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都普遍认同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导向,学生群体对选科选考的满意度较高。对此,赵婧文表示,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顺应时代趋势的举措。“高考综合改革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高考的变化要求高中学校调整课程结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走班制成为普遍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不走班’‘小走班’‘大走班’和‘全走班’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选科组合在不同教室上课,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但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新高考鼓励高中教育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学业成绩,新高考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引导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高考政策下,生涯规划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学校需提供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做出更为明智的学科选择和职业准备。”

新高考将“前置”学生生涯规划

通过高考改革倒逼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这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应对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至关重要。总体来说,高考改革强化了人才与职业的匹配,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探索个人兴趣和职业方向,从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做出更加明智的专业选择,提高毕业后就业的满意度和效率。

陕西省新高考政策出台后,与之相关的培训机构指导老师纷纷下功夫研究政策,以期尽快吃透政策,为学生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西安某培训机构常年指导高考考生的杜老师表示,“3+1+2”方案有12种组合,学生怎样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餐”是最关键的一步。杜老师建议:“新高考下,学生选课要多考虑自己擅长什么,优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同时综合考虑学科组合和备考情况、专业和院校的要求及学业成绩,并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做出选择。组合下的分数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要总想着分数如何最大化,因为有的高校某专业要求如果不选某些学科,学生甚至没有报名的机会,所以重中之重是先选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追求分数的最大化才是正解。总之,新高考政策给学生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更加尊重学生自我的兴趣和认知,不管是学科选择还是志愿填报,都直接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涯规划。”

编辑:大雄

上一篇:陕西高考明年迎来“3+1+2”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