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西安体育加快发展步伐 夯实基础 砥砺奋进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3-29

f0d8f4c3ec71441c8d548daa19f0d23d.jpeg

2021年“精彩圆满”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令焕发出全新“精气神”的主赛区西安被世界所聚焦,也就此吹响了建设赛事名城的号角。踔厉奋发展新颜,笃行不怠再出发。美好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2022年,西安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赛事名城的新局面,正一步步走来……

4afbd27dae4253ded30f4288bb4f4fab.jpeg

2021精彩圆满

夯实体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1 全民共享体育惠民成果

全运会不仅是国内参赛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加快承办地全民健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2021年,西安市体育局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唱响“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主旋律,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点燃了古城西安的运动热情。“迎全运 惠民生 我要上全运 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共吸引25.1万人参与,辐射带动人群超过300万人。“我要上全运”马拉松赛共举办14场(全马3场、半马5场、迷你马6场),吸引7.39万人次参加,线上参与者36万人次。另外,组织开展西安市群众体育“运动达人”评选活动,广泛动员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让“运动达人”和“草根明星”展示技艺、展现风采,辐射和带动群众体育火热开展。

据统计,去年我市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过600项(次),吸引超过400万人(次)参加。去年6月,我市还重磅上线了“西安体育大管家”智慧化平台,旨在切实解决群众“去哪健身、和谁健身、如何健身”等问题。

e8c57adaef32ce1f90dfcd0cefa836e3.jpeg

2 运动场地设施提质增量

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的保障。近年来,我市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积极改善群众健身环境,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截至去年,我市已有各类体育场地1万余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以及组织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全民健身工程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去年5月,规划建设总长410公里的“三河一山”环线绿道,其中的293公里主游径建成开放,成为了市民游客休闲打卡、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同月,西安市伞塔路综合健身中心向群众免费开放试运行,该项目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创建体育强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赛事名城的具体行动,是近年来我市面向全民健身投入的功能最全、设施较高的综合性全民健身场馆。去年7月,我市最大的市政、生态、民生综合工程——幸福林带正式对外开放,这里不仅吸引了跑步爱好者在此“打卡”,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冰球馆、游泳馆等场馆设施还能满足各类人群的运动需求。

说到“打卡”,自然绕不开西安奥体中心,作为十四运会主赛场,这里已成为古城西安新的地标建筑。筹办十四运会期间,西安赛区共完成了包括西安奥体中心在内的25个比赛场馆建设,这些场馆不仅是宝贵的全运遗产,也令西安的体育场馆设施实现了提质升级。

bced9ec5d9c6193131c13ed393623758.jpeg

3 古城健儿竞技场上添彩

纵观历届全运会,东道主代表团的赛场表现是全运会精彩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西安市体育局下足功夫,最终有127名运动员入选十四运会陕西省代表团,入选人数远超当初“有70名西安培养输送运动员参战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目标。参赛人数创新高,参赛成绩同样创历届之最,西安选手共取得9金8银12铜,不仅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彩圆满”以及陕西代表团“参赛出彩”目标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创造了参加全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乘十四运会东风,西安竞技体育驶入了发展 “快车道”,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梯队建设日趋完善,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为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赛事活动中,我市选手同样表现出色,其中在乒乓球、围棋、象棋等项目上均创造了陕西体育的历史,在地掷球、网球、五人制足球、速度轮滑等比赛中,我市选手也是斩金夺银,屡屡登上领奖台。群众展演项目上,来自我市的选手也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以及两个三等奖。

bc72081e0bdf3f571ca8049ed11d5acd.jpeg

4 赛事名城建设再上台阶

西安市体育局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竞赛组织、火炬传递、双先观摩、全运村服务、群众活动展演项目评审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彩开幕、圆满闭幕。“切实做到和体现了场馆建设一流、竞赛组织一流、重大活动一流、接待服务一流、新闻宣传一流、安全保卫一流、市场开发一流、综合保障一流”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本届盛会时给予的评价,并称第十四运会是“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届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同时还点赞了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项目创造的多个“首次”,首次设置展演项目,首次参赛队伍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采用线上参赛、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

牵手全运会,令西安得到了一次从颜值到精神、从民生红利到运转机制的成长过程。对于西安体育来说,也掀开了发展的全新篇章。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西安体育登上了新台阶,为西安承办高水平大型赛事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同时也令西安占据了建设赛事名城的新高地。

dd7ec23ff1a42f3b714b67df62a15845.jpeg

2022再接再厉

谱写体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开创公共体育服务新局面

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全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市民群众中间掀起了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新热潮。2022年,全市体育系统将继续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不断开创我市公共体育服务的新局面。

第一,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做实市、区县两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印发《西安市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行动计划》。依托“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第二,不断提升和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2022年在全市实施全民健身路径不少于200个、室内健身房10个、多功能运动场10个、全民健身园区2-3个,打造3-5个市级全民健身示范社区,构建社区体育工作样板工程。第三,不断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其中,指导和扶持社区成立健身活动队,建立社区体育活动站、健身俱乐部。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人,每个居民小区不少于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另外,大力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办好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开展路跑、自行车、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冰雪等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市级科学健身指导“五进”示范活动不少于15次。建成西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年均监测总数不少于5.25万例。

d5306805db1706a2af9029a046cea2e4.jpeg

2 赛事名城建设提档加速

建设赛事名城,第十四届全运会无疑是一次“大考”,西安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赛事名城建设,引进和培育精品赛事,在办好西安马拉松、中国跆拳道公开赛、女子半程马拉松、国际象棋、铁人三项等传统精品赛事的基础上,积极承办全国田径冠军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全年举办重要赛事活动40场次以上。另外,举全市之力办好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

在西安市去年出台的《西安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中,对于赛事名城建设有着明确的时间和任务表,其中2023年亚洲杯是一项重要工作。亚洲杯的脚步日益临近,高标准做好亚洲杯筹备工作无疑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市将加快推进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和国家级足球青训基地场地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办好测试赛,积极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青少年足球比赛、关中城市群足球邀请赛、西安市大学生足球联赛等足球赛事,申办高水平U系列国际邀请赛,营造浓郁的足球氛围。

dae512f8420174b149122f4ce8c2f0d2.jpeg

3 统筹体育产业新发展

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今年,市体育系统也将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将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激发体育民营企业活力。加快成立体育产业协会,统筹各方资源,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体育+”发展理念,依托我市文化旅游等方面资源优势,着力将翠华山打造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将幸福林带打造成为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将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打造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与此同时,策划举办体育消费嘉年华、体育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抓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打造体育生活化示范区、社区体育消费示范区。利用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等体育场馆资源,打造“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暨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引进高水平赛事训练、产业和体育文化资源,构建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和体育产业功能承载区。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项目建设,高标准做好2023年亚洲杯西安赛区各项筹备工作。合理规划冰雪、水上等场馆建设,积极筹备西安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曲江新区电竞体育综合馆和国际港务区融创冰雪大世界项目建设,加快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年内竣工投用的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水平最高、配套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可满足1500名运动员同时集中训练和食宿保障。

ac7b438c4354d8c0b3625cb06310e297.jpeg

4 优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市参赛人数以及参赛成绩均创造历届之最。赢得了当下,更要赢得未来。如何夯实后备人才培养根基、推进后备人才体系建设,体教融合无疑是重要方式。今年,市体育局将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加快研究制定《西安市各项目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试训和进队标准》。办好青少年比赛,完善市级、区级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训练体系。推进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点和队伍建设,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另外,我市将科学谋划,全面加快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重点发展篮球、排球、足球等基础大项和射击、摔跤、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申报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体总杯”三大球城市联赛,同时举办西安市三大球联赛。支持区县、开发区和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发展冰雪、水上、攀岩、滑板等新兴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加强与市属训练单位合作,共建市级项目运动队。以创建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为契机,深化我市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交流合作,发挥我市已获批的国际田径训练基地功能,支持阎良区、国际港务区创建游泳、轮滑等项目国家级训练基地。

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今年将在榆林举行,这是一次后备人才培养的大阅兵,我市体育系统正在积极训练备战,将确保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文/闫斌 图/王健 雷伟东 翟小雪 谢伟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