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镇巴70年:交通建设篇

来源: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编辑2 时间:2019-10-14

“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材料六

镇巴地处陕西省最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古称定远,自古便是暴雨、冰雹、泥石流肆虐之地,被唐朝诗人刘禹锡称之为“巴山楚水凄凉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一直是制约镇巴快速发展的“卡喉”之殇。

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巴境内交通闭塞,民用物资以肩挑背扛为主,间以畜驮、水运,全县仅有水路2条,人行小径6条通往外地。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群艰苦创业、奋斗实干,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省道、县乡公路快速发展

1953年底,修建西乡至镇巴公路被列入新中国诞生后汉中地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两年艰苦奋战,1956年底镇巴境内第一条公路——西镇公路正式建成,里程80余公里,镇巴不通公路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1959年建成镇巴至万源公路,里程99公里,成为当时镇巴唯一连通外省的公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巴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如今,以210国道镇巴段为主轴,镇简、镇碾公路为骨干的“十字”型交通构架形成,贯通东区、中区、西区10个镇(办)。省道渔紫路于2009年正式建成通车,三元至黎溪坪路、盐场至铁匠垭路、草坝至黎坝路、简池至大池路、简池至永乐路、长岭至沙田坝路、火地坝至火石沟路、大河垭至堰口路等重要县乡公路提档升级,有力推动了乡镇经济发展,方便了群众出行。

二、通村、通组公路突飞猛进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镇巴共有各类公路62条938.9公里,其中75%属于乡村道路;90年代初到2000年,镇巴交通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全县有各类公路1805公里,其中乡村公路占比80%。2001年到2015年底,镇巴借助国家通达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良好机遇,沿着交通建设、提升、会战三个阶段向前迈进,全县掀起大干热潮,不仅实现量的突破,更有质的飞跃,建成公路里程累计2300多公里,通村水泥路得到大力发展,实现“双百八零”目标,即乡镇通达率100%,建制村通达率100%,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80%。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瓶颈在交通,关键也在交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巴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和保障,对181个行政村中“17条通畅不彻底、15条未通畅”的近200公里通村公路发起总攻,实现了全县181个行政村实现通畅率100%、通客率100%的双百目标。在奋力攻克对标项目的同时,作为提升项目的深度贫困村通组公路建设迅猛推进中,截至2019年9月底,全县4个镇10个深度贫困村31条200.8通组公路全部建成。

三、生态旅游环线框架初步建成

2017年以来,在做好交通扶贫工作的同时,镇巴科学确定“交通+‘休闲娱乐、救生救援、产业发展’”的一体式交通发展思路,启动捞旗河到晒旗路、黎子园到大祥坝路、罗家河到青岗坪路等6条42公里建设项目,现已完工。这些城郊线路的建成,有力助推了县城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生活质量。

如今,“沿巴生态旅游”环线项目基本成型。“沿巴生态旅游”是沿着巴山旅游环线的简称,该线路起点为镇巴县泾洋街道办,经青水、三元、黎坝、仁村四个镇,再到渔渡溶洞接回210国道,线路串联了泾洋街办草坝,青水镇苗乡、白天河,三元镇天坑群、原始木竹林,赤南镇红色文化,渔渡溶洞等十余处人文生态景观,全长约236公里,总投资近4亿元,发挥了“金线串珠”的作用,沿途各种产业依托交通建设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形成产业、旅游并驾齐驱的势头,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打破交通制约瓶颈,让镇巴迈入“发展快车道”,是镇巴几代人的夙愿。2016年11月,总投资72.03亿元、全长49.553公里的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镇巴段工程总投资已完成75%,筹集并兑付拆迁资金1.4亿元,县内征迁任务基本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结束镇巴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开辟一条由陕入川、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展大通道。

2019年2月,320省道镇巴星子山隧道正式开工,项目全长18.01公里,主隧道3.44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项目总投资5.8亿元,建设期3年,是镇巴承建的投资量最大的交通工程,隧道长度在全省农村公路隧道中位列第一,建设投用后将实现东区五镇9万群众世世代代安全快捷出行的梦想。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2499.9公里,公路通畅能力大大提升,以县城为中心,以210国道、西镇高速公路为主轴的8条公路纵贯南北,功能齐全、四通八达的“813”公路主骨架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现有班线营运客车91辆2569座,出租车、通村客车161辆2204座,已开通客运线路42条,总班次36720班,年均完成客运量46.22万人次,为县域经济腾飞和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唐伟 米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