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榆林今春造林种草91.5万亩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魏丽娟 延丹 时间:2022-05-25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榆林全面推进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榆林市以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为总抓手,强化落实以林长制促“林长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2022年“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升拓展森林草原湿地固碳增汇能力,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植此青绿   再战黄沙

今年,榆林市下发《榆林市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2022年实施方案》,全市计划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00万亩,建设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实施低产经济林改造4万亩;建设环榆森林村庄50个,美丽乡村50个,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目前全市年度营造林及种草任务已完成91.5万亩。

中省重点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榆林市完成人工造林29.4万亩、封山育林13.72万亩、人工种草7万亩、退化林修复18.9万亩、退化草原改良8万亩,工程范围涵盖全市12个县市区。2022年“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中心城区周边计划实施33.2万亩,目前各投资主体已完成工程的50%。积极推广米脂高西沟综合治理模式,打造榆阳区青云镇色草湾村、孟家湾乡三道河则村,米脂县郭兴庄镇贺家沟村,佳县上高寨赵大林村等20个生态振兴示范村,横山、府谷、米脂等县市区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年度计划提升改造生态廊道430公里,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打造50个美丽乡村,已完成工程量的86%。重点区域绿化总体进度达到80%,“三林”提升改造完成工程量的81%,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始建设。


众多创新   再添新绿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是近年来榆林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今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社会资本参与2022年“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意见》,设计46个“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由46家投资主体自愿投资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营造碳汇林项目,涉及榆阳区、横山区、空港区和科创新城等县区、园区,总投资4亿元,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高标准建设项目区,为巩固森林城市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实施环榆森林村庄建设,探索形成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尽责单位具体实施的义务植树新形式。2022年率先以部门包抓义务植树的形式,在环榆林中心城区周边建设50个森林村庄。采取“一村一部门”包抓形式,执行“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林、包成景”的“五包”责任制,确保达到“村庄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宅旁林果化、庭院园林化”。各县市区同步实施50个森林村庄建设。

试点实施碳汇林建设项目,华能陕西榆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碳汇林建设项目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的模式,5年投资3亿元,营建碳汇林15万亩。2022年投资6000万元,在巴拉素林场50里沙区新建碳汇林3万亩,新栽高1.5米樟子松99万株,紫穗槐443万株。

       靖边县白于山区生态屏障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总规模100.88万亩,今年,榆林市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一期计划完成10万亩营造林任务。


久久为功  再立新功

绿色是榆林最深情的告白。70多年来,榆林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心怀“国之大者”,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传承治沙精神,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二次沙化的风险,委托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组建专家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榆林市二次沙化与水土流失调研报告》。经科学研判,榆林作出了开展“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的生态建设新决策,规划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500万亩,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走向“深绿”,全面加快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步伐。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及时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迅速下达,各县市区编制方案,落实营造林地块,1月份前所有作业设计批复到县,各县市区立即展开招投标、苗木调运、物资储备等准备工作。同时积极与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对接,缩短工程准备周期,为今年林草建设抢得了先机,赢得了速度。

       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各级林业部门制定2022年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重点工程项目库,将205个项目全部落地上图,精准作战。榆林市委、市政府印发《2022年度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重点任务春季攻坚行动方案》,推行市级领导包抓林草建设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按照“一县一团队、一项一干部”的工作思路,组建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环榆森林村庄建设、生态振兴示范村建设3支攻坚团队。全市林草系统干部职工全部下沉到造林绿化一线负责技术服务工作,保证1个项目1名负责人、1个地块1名技术员,全程服务项目实施。

       如今,毛乌素沙漠绿意盎然,黄土高原披上锦绣,榆树成林、松柏苍翠、枣林密布,“榆林绿”将继续为全国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示范和样本。(榆林日报  文/魏丽娟 延丹)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