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传承老手艺 “编”出致富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3-08-12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29.jpg

采访团走进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      刘青/摄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8月10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千年古县南郑,观摩体验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的匠心技艺。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20.jpg

藤编制品展示       刘青/摄


汉中秦巴山区青藤资源丰富,村民有藤编的传统手艺和习俗,民间流传已逾千年。藤编产品因其具有纯天然、纯手工、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雅致简朴、透气舒适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24.jpg

琳琅满目的藤编扇子         刘青/摄


2021年5月,“汉中藤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成为许多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而藤编文化也被越来越多人学习和了解。在南郑区黄官镇,汉中藤编传承人陈良顺和他的良顺藤编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继承传承了祖辈的藤编技艺,还把生意做得红火,制作的藤编制品远销海外,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17.jpg

工人编制藤椅       刘青/摄


采访团走进位于水井村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多名工人正在加紧制作近期的藤椅订单。只见他们手指上下飞动,丝丝环扣,将一根根藤条穿过椅背骨架,不时用手指压一压来确定藤芯是否收紧,看一看椅背图案的编织是否整齐、精美。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13.jpg

陈良顺为大家介绍企业历史       刘青/摄


谈及与藤编的不解之缘,陈良顺介绍,他15岁就跟父亲学习编制技艺,后来也去过外地学习改良技艺,从背着背篓走路去卖藤编产品,到骑着车子去卖产品,再到现在做电商不出村就能卖出产品……现在,藤编“小手艺”已经成为“大产业”。近年来,当地还发展了棕编、扇编、竹编、草编等传统手工艺产业,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扩展壮大,产品种类由曾经单纯的家具,拓展到室内外装饰装修、文创旅游工艺品、居家日用产品等。

“我们目前有2800余人居家编织,当地农户可以进厂务工,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藤编产品,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可以赚钱补贴家用。”陈良顺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30812155729_1.jpg 

工人正在制作藤编桌子      刘青/摄


“我就是水井村的村民,做藤编有十几年了,主要闲时过来编织,其余时间还要带孙子,一个月也有一千多的收入。”村民聂太琴告诉记者。

如今,良顺藤编带动了当地5个镇3600多个家庭发展“五编”产业,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南郑区“五编”产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84人,户年均增收10000余元,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年均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编辑:无敌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