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我与京剧大师尚长荣先生的三次见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小雄 时间:2022-10-18


编者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尚长荣父子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渊源深厚。1959年尚小云举家移居西安,任陕西省戏曲学校校长(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之一)。尚小云给学校师生的寄语“勤学要苦练,文武要并肩,赤心望远景,培育要思源”,已成为学校师生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重要精神源泉。尚长荣青年时期曾任教我校,现任学校名誉校长,一直以来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充满深切关怀。

2022年9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专栏以《尚长荣: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为题报道,深刻总结尚长荣先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家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以83岁高龄仍然努力攀登艺术高峰的执着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全校师生开展学习《尚长荣: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活动。近期,将以“艺海学无涯”专栏的形式辑录师生学习心得,现推出戏曲学院李小雄老师撰写的《我与京剧大师尚长荣先生的三次见面》。


尚长荣先生是京剧大师,但秦腔界的人都知道尚先生与秦腔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在1959年,著名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习仲勋及陕西各界人士的多次盛情邀请,举家移居至西安。当时年幼的尚长荣跟随父亲一起来到了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尚小云先生先后任陕西省艺术学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校长、艺术总指导等职务,为学校培养了大批秦腔艺术人才。这是尚小云先生对秦腔的贡献,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都记着这份功劳,秦腔人都记着这份功劳,西北人民都记着这份功劳。



进入新时代,尚长荣先生又成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名誉校长,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无私奉献,让人十分感动。最近,《光明日报》头版“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专栏报道《尚长荣: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读完文章,再次勾起了我与尚长荣先生三次见面时的回忆。

第一次与尚长荣先生见面是在上海。当时,我所在的宁夏银川市秦剧团排演的两部秦腔新创剧目《庄妃和多尔衮》和《花儿声声》受邀参加上海举办的“东艺”艺术交流展演。演出后,大家正在后台卸妆,忽然听到有人喊:“尚长荣、尚老师来看望大家了!”后台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也急急忙忙走出化妆间,人还未见,尚老师爽朗的笑声已充满了后台。尚先生双目炯炯、声如洪钟,大步流星、英气勃发。当我握住尚老师厚实有力的手掌时,他深情地对我说:“我在陕西工作过许多年,很喜欢秦腔。你演的多尔衮从人物形象到表演都不错,要继续努力啊!”话语不多,但很贴心,一句话就拉近了我和先生的距离,他对秦腔的热爱和对我表演的肯定,让我十分感动,先生平易近人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我阅读过他的文章后,更加激发了我对先生的敬佩之情。他在《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尚长荣:感恩时代 》一文中,自诩是“戏曲的老兵,是‘准80后’”,让人感到了他的自谦。他在文章最后写到:“我要感恩这个时代。政策、平台和机遇始终呵护着每一位敢想敢干的文艺工作者。如今的国家,经济越来越繁荣,工作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当此,我们更应表现务实的、创新的时代精神!唯有厚积薄发、敢于追求、敢想敢拼,方能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担起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与重托!”这生动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

第二次与尚长荣先生见面是在湖南,当时我参加了“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演出活动,有幸与尚老师同台演出。这是我第一次与京剧大师尚长荣先生同台演出,内心是十分激动的。能与同时代的戏曲前辈同台演出、为人民歌唱,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这次演出,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位京剧大师在台前台后的艺术风采和精神品格。他对艺术表演的严谨态度让我由衷地敬佩,大到舞台表演、小到服饰穿着,他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艺术大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对戏曲艺术的执着追求。


我曾经看过尚先生出演的京剧《曹操与杨修》,这部在新的时代精神鼓舞下诞生的新史剧,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戏之所以成功,与尚长荣先生在戏曲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追求分不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甘心吃老本,一直在思考如何完成京剧从继承到创新的转变”。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尚先生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远赴上海,进行“二次创业”,下了“自讨苦吃”的决心,敲开了上海京剧院的大门。这才有了后来的传世之作《曹操与杨修》。这部剧中,尚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曹操,他没有从传统戏中的曹操形象出发,而是选择从人性出发,力图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曹操形象,让我们在舞台上第一次看到一位真诚的曹操、内心世界无比丰富的曹操。事实证明,尚先生的选择是对的,这部戏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可以说超越了所有传统戏曲,其艺术震撼力是空前的。这部戏之后,中国新史剧整体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这要归功于尚长荣先生的探索和努力。

第三次与尚长荣先生见面是在宁夏。当时是上海艺术家送欢乐到基层,和宁夏艺术家联袂演出。演出时我不慎将胳膊摔伤,老人家知道后,与上海艺术家们一起到医院来看我,还语重心长地说:“好好休养,伤筋动骨一百天,身体养好后,若有机会咱们再同台演出。”尚先生能来医院看望我这样一个晚学后辈是我没想到的,能如此关心我、爱护我、提携我,更是我不敢想的。一个戏曲艺术表演界的“泰山北斗”,来看望一个晚辈,让我深受感动和教育,也使我突然明白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薪火相传,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尚先生能够亲自到医院看我,这不仅是对一个秦腔后辈的关爱,更是对戏曲事业的关心。我也借此知道了我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数成绩,必须拿出尚先生“自讨苦吃”的精神,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在这之后,我开始了自己艺术生涯的“二次奋斗”,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开始思考秦腔艺术的传承接续问题,尚长荣先生的榜样作用始终指引着我思考这个问题。也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完成“宁夏秦腔三部曲”(《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的表演创作后,毅然选择从宁夏回到陕西、从院团回到学校,在戏曲教育的赛道继续为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发光发热。

什么是人民的艺术家?尚先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曾经说过:“作为一位京剧演员、一位戏曲人,一要敬业,二要进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除了通过演戏谋生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要做有情怀、有担当的戏曲人,做有灵魂、有品行的文艺战士。我们要将民族精神的点点滴滴渗透到戏曲里去,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向观众弘扬民族精神。戏不仅仅要唱得精彩,还得给观众留下点什么,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京剧、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这段话就是我们戏曲人的行动指南,不断启发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教育者。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作为文艺工作者,感到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如今,我从一名艺术表演者转型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但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艺术的初心永不改,努力在戏曲教育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全身心去讲解、普及、弘扬、传承戏曲艺术,用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甘心成为青年成长进步的人梯,培养更多青年戏曲人才,让我们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薪火相传。



微信图片_20221017175232.png

李小雄,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榜首获得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剧目课教师。


编辑:卫卫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