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红沙发”系列访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7-31

时间: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14:30

地点: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馆南厅“红沙发”展区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红沙发系列访谈的现场,现为大家介绍一下做客本场红沙发的嘉宾,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名誉理事长柳斌杰,也是我们非常亲切的老署长,欢迎柳署长。今天这场访谈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37周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首先想请您帮我们回顾一下1949年到2019年这几十年中出版业发展的过程。

柳斌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中国出版业在快速的向前发展,走的太快,在全国解放之前,毛主席就已经讲过,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还要建设一个消除异类文明的新中国,当时讲新中国建立以后,既要掀起新中国建设的高潮,同时也要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新中国成立了中央政府出版总署,新闻总署,然后开始一项更大的工程,即出版新中国的教材,原来也是国民党政府编写的教材,新中国成立第一件大事就是编写教材,毛主席亲自为全国召集了一批专家学者,为我们编写新中国的第一批教材,这是新中国出版的开始。出版体制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允许过去私人的民营的旧中国留下来的出版社继续,同时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办的出版变成共产党政府国家办的出版社,两种形式都有。大部分的出版社是1949年成立,一部分是1954年成立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一批是为了出版教材,第二批是为了占领出版的阵地,改造私人的出版业,1954年以后就开始有出版公司,所有私人出版社必须和国营出版社合营,1956年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出版社完全变成了以国营资本为主导的出版社,私人的出版社已经是拿股份的,再到文化大革命,出版社全部收回国有,在这期间,毛主席非常重视出版业,大量的出版历史经典,整理古典作品,翻译出版是当时毛主席亲自关心的一件事。在文革这样的动乱年代,古籍整理出版一直没停,一批专家一直在做。另一方面,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强化党的领导,同时也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大家所知道的《红色经典》、《创业史》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版的,也丰富了高等学校的出版物。当时国家比较困难,纸张、印刷设备不足,总出版能力不强,文化大革命时,中国才出了5万多部,当时大量的出版社都关门,就剩下两类书籍可以出版,一类是古籍,特别是毛主席熟读的重点的古籍,再一类是马列、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其它很多都封存了。像我读书的年代,读经典、读名著非常困难,因为封存了,不让出,我在那时就自愿去管图书馆,在图书馆随便读。

到改革开放,开始感觉到这种状况不能再维持下去,所以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两件事,一是教育,二是科学。他下令,把纸拿出来学生印刷课文,高考以后,印书量一下子上升了。这时中央明确下放到出版社,恢复出版物,解决书慌的问题。70年代末,我读研究生,当时买一本书非常难,买一本字典都非常困难,那时中国出版业在处在困境,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变化,放开了地方出版社,放开了高校出版社。高校的出版社的总量一下子很多,他们出版了大量书,比如说教学用的书、学生用的书、科学技术用的书,后来又放开了民营发行业,把发行的渠道延伸到全国城乡,民营出版业最开始从发行开始,到全国布点。由于几方面的努力,很快解决了读书慌的问题。

大发展是90年代,90年代加入世贸之前,文化要开放,出版机构存在体制问题,这时放开经营,自主权多了,很快出版的总量就上升了。从原来的5万一下子上升到15万,之后几年大家都经历过出版社的改革,民营出版参与了发展,国外出版社也合作,我们同国外250个机构合作,这样的开放、改革解放了我们的出版生产力,可以说出版年生产量达到30、40万,最多到现在50万左右,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不知道读什么书,而不是没有书读。现在市场上,中外所有的书全部都有,每年都有250——300万的数量,今年上半年,有390多万,有很多中国的书、外国的书在中国都有。

我可以概括说,出版经过了解放初期的恢复,经历了公私合营的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困难时期,在改革开放后,还能发展起来,现在的总量和品种都是全世界第一。改革开放给出版带来了大繁荣、大发展,这就是我们出版业70年来由一个弱小的的能满足国民需要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大的世界第一的出版大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是新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

主持人:您刚才帮我们简单的回顾了新中国70年来出版事业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发展,现在出版业非常繁荣,它也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提到文化自信,我们在很多场合都看到关于文化自信的表述,关于文化自信,您是怎么理解的?

柳斌杰:习近平说文化是自信的,是四个自信里最根本、最深刻、最持久的自信,他这句话说明了文化在人们精神支柱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主要是几方面。

一是熟悉、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大家常说中华5000年文化始终没有中断,血脉一直流淌到现在,这是我们的历史、文明给我们创造的文化根,我们的自信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阅读中国的经典,自古以来留下的经典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所取得的经验。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东西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增加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就会尊敬。

二是要了解当代所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关系。很多人往往搞不清楚,一看到西方很热闹,以为很先进,就忘记了中华民族,其实当代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中华民族在历代创造的文化要素、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代的精神。比如在历史中形成的先进的信仰观念,比如说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比如说我们形成的科学技术能力,这些都依然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对中华民族,要有认同感、亲近感、敬畏感,这是我们文化自信所必须的,文化的先进性,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其它,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含着人类最优秀的遗产,它值得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和发展,它形成了我们民族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形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要把它继承下来。对于中国文明这些基本的东西了解后就可以建立自信。只有把历代的精神文化创造的经典熟读,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核心是坚守民族的文化根,二是要开放,要包容,要吸收其它国内文化和各种不同文明所形成的文化,吸收、消化、引进,让它为我所用。我们既有文化的根,又能吸收世界其它各国文化中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这样在世界的文化阵地上,我们就能自立、强大。

不管是道路自信还是制度自信,都要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没有这一基础,后面的自信就建立不起来,建立书香中国,就是要奠定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对我们的传统历史,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未来充满信心。

主持人:谢谢,您关于文化自信说了几个点,其中我听到要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必须要阅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您能否详细的说说现在提倡的全民阅读对坚定文化自信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柳斌杰:所有的地方,各县各市各省都设有全民阅读的纪念日、活动周、活动月、活动季,全国的全民阅读都有很多人参与,几十年来我们面临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科技、新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人去读书,来丰富思想。全民阅读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一切文化的建设都是阅读,孩子从0——18岁读书,阅读是一个人精神繁荣的过程,是才干不断增加的过程。我常常讲中国人人和人的差别就在读书,读书读的好,你将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家庭的命运。通过全民阅读,读书带给我们生活改变,让更多的人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全民阅读,可以提高公民素质,中提上来说,这一年来我们的文化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比例仍然很低,让更多人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的任务。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通过全民阅读改变个人的命运,建立文化自信,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柳斌杰:现在5G来了,读网、读平、线上平台很多,阅读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新的传播主体,新的阅读空间,不管将来是什么载体,它提供的仅仅是平台、技术,而内核依然是阅读。利用各种平台、各种样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推下去,让一代一代人即使在新技术上,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现在有各种传播技术,包括5G,现在有各种载体,跑的快、载的多、数量多,这是其次,关键问题是在机器里中的是什么东西,形象的说,要有好的作品,不好的作品就是垃圾。出版社、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的信息量是3%,而机器和互联网产生的大概占97%。文化人、作者、科学家、艺术家、出版家、编辑、电视台合作,创造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产品,把它推送给未来的各个平台,他在哪个平台阅读,我们就推到哪个平台。技术变革不怕,最重要的是优质内容,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使命。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我们不怕载体,但我们要把优异的东西提供到现在的载体上去。很多出版人包括媒体人,把这些好的东西推重到现在受众需要的平台上,您觉得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我们大家现在需要把这些优质的东西放到更新的载体上,您觉得在融合上,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柳斌杰:新媒体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新媒体没有作者,是随机传播,既找不到作者,也不考虑读者,要通过提高媒体传播的责任心,鼓励各类内容创造者,包括文化、学术、科学、理论、艺术方面的。

主持人:这让我们想到现在很多地方为了鼓励大家,倡导非常优质的阅读环境,

柳斌杰:我们也鼓励优秀作品、原创作品,鼓励中国化的作品,历年来沉淀了很多优秀经典,这是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最精华的。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大家在阅读中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要把优秀文化传播到国际上去,没有文化的兴盛有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推动社会文化繁荣这部分,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柳斌杰:很多都做得比较大,市场大、产品丰富是我们的优势,但同世界比较,文化影响力在世界上还不够,所以我们现在实施了文化走出去战略,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影响世界,任务非常艰巨。出版业现在实施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国家精品翻译出版,实施对外翻译工程,也实施了“一带一路”书香工程,通过这些国家工程,引导社会参与。在政策方面,鼓励国内出版社和民营出版社在创造推向世界的文化产品,支持资本走出去,在国外办社、办报、办台、办厂,本土化的生产带有中国文化的产品。通过各种方式,国家出台了基金、政策,引导大家。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昨天开了“一带一路”出版交流会,会上介绍现在每年向世界出版的版权有3万多,很多出版机构已经在国外设立了出版分社、国际编辑部,实现中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出版。目前为止,全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高校都有中国图书,网络文学出版已经遍及全球170个国家,数字出版也在国际领先。各国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因为我们的内容还没有引起世界读者的共识,我们需要创造世界关注的作品。

专业人员不够,翻译作品的人太少,翻译不过关,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国家多,语种多。

政策运用不到位,国家支持的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往往落实不到企业中,例如出口免税、在国外发展信贷等,我们希望民营出版能跟上。要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内容的影响力,培养人才。政策上也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加大支持,中国要走到世界舞台上去,如果国际上的人不认可你的文化,不认可你的理念,你也走不出去。国际发展的民相通、心相通是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行,文明互鉴、交流合作,继续开放的文化政策。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好几个关键步骤要做。首先是要创造非常受世界关注的文化作品,创造优质文化作品,引起世界关注。另外是在专业人才上,包括版权上的,还要加强政策构建,推动文化走出去。在历史的创造中来实现文化的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非常感谢柳斌杰署长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本场访谈到此结束。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