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纪念路遥 >

“我想和路遥重新交往” ——《路遥传》作者张艳茜眼中的路遥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韬 时间:2019-01-11

路遥故居

路遥故居柴房

路遥故居窑洞内部

张艳茜在路遥故居

《路遥传》是一部忠实记录路遥文学人生轨迹的传纪文学读本。

掀开神秘的面纱,拂去时间的封尘,调查真相并甄别真相,还原路遥并审视路遥,使一位出身寒微艳茜曾经与路遥共事,是路遥的学生,也是路遥的朋友;她曾经挂职陕北,对路遥生活过的黄土地有着真切而丰满的体验与感受;她踏遍了路遥生前足迹所及的山山水水与角角落落,获取了鲜为人知的一手信息。作为有实力的作家,她笔下的《路遥传》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路遥。


解读路遥,永远是一个进行时

“那天的阳光极好,从教室的窗户斜射进来,暖融融的,路遥就是随着这束阳光走进教室的……”第一次见到路遥的场景,成为张艳茜后来每一次回忆起路遥时,难以忘掉的一抹暖色。带着光环的路遥,让高加林、刘巧珍以一种震撼心灵的方式,走进了当时还是一个大二女生的张艳茜心里。此后,在她眼里始终以一种仰视的角度和姿态去认识路遥,去追溯这个文学年代里的英雄人物。

“每一个读者对于给予他心灵震撼的作品,在读的过程中无形中就会对作家产生崇仰之心。路遥写出了我们心里要表达的东西,19岁我还在念大学二年级时,读到《人生》的感觉就是震撼,一种心灵的震撼。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引领人们精神向上,那时,我就从心底里对路遥仰望了。”这种姿态后来也一直延续并贯穿于她为路遥所作的传记《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和《路遥传》里。

五年前,《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刚出版时,张艳茜回答了一个问题——写完这部纪念路遥的作品,最大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五年之后,当《路遥传》也已经出版,面对同样的问题,张艳茜的回答历经时间的沉淀之后更显睿智和精辟:“五年带来的不同是,我从关注路遥这个人,到关注路遥作品,我更关注的是一个作家对于文学史的贡献。”从2013年《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出版,到2017年出版《路遥传》,五年来张艳茜的耳边关于路遥的讨论和关注从未停歇过。

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是路遥作品励志因素之外的另一重价值。“路遥写的就是我”这样的精神共振让几代的年轻人在路遥作品中发现自我。“读者一直在阅读他,评论界也很吃惊。读者的声音恰好给了评论界一种重新关注路遥的动力。2015年,我作了30场关于路遥的讲座,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路遥的话题。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够给人们带来这么多、这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1975耀1985年整个改革开放转折的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状态。”在张艳茜的解读中,路遥作品中的关注点是“立体交叉桥上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规则又无规则,处于不断改变过程当中,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刻画和呈现。正是因为描述了农村和城市的一种交叉地带,使路遥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社会意义。

写作路遥传记对于张艳茜而言,永远是一个“进行时”:从前期对于“人”的关注,到后期对于作品的关注,这个进行时她一直坚持着。“研究的时候可以宽,我想把自己的视野打开;研究的时候又一定要深耕,努力发现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围绕路遥的人和作品,我会继续挖掘,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停止解读,永远是一个进行时。”

路遥,是文学沙场上一个夸父式的勇士

“常年生活在贫困、沉郁、顿挫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的文化性格还有更为丰厚更为基本的一面,他们的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更多更内在的元素是凄然的、悲壮的,也是清峻的、苍凉的。”这是张艳茜对于陕北这块土地的最初印象,但这片土地同样赋予了生存在这里的人们与命运抗争的秉性。路遥,正是其中典型的一份子。“艰苦的环境培养了那里的人们一种面对苦难能够隐忍的性格。他们把苦难叫做‘苦焦’,把过冬叫‘熬冬’,这些词汇能够反映这片土地上人的性格。”

在张艳茜的叙述里,路遥这个名词前总是填充着“苦难”“悲壮”“孤独”“寂寞”之类的形容词。“出身于苦难的家庭环境里,又出生在一个贫瘠落后的环境中,可以想见路遥出生的50年代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此外,过继对于路遥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种苦难,他的父亲把他丢在了延川的郭家沟,他父亲告诉他‘我去赶集,你呆在这里不要走’。他其实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却没有跟上。同时,这种苦难也是一种成就。清涧县和延川县方言是有些差别的,延川县的孩子们欺负他,但是欺负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成了‘孩子王’,这就是路遥——他从小就要靠自己,和命运抗争。”

路遥短暂的一生中,包括后来费尽各种周折才上了大学,脱离农村进入城市,在《路遥传》里,整个过程都以一种苦难的笔触在叙述。“作为一个作家,他对自己要求又很高,写作过程更是一个苦难的过程。他说他一生没有对手,上了擂台,要打败的就是自己。他20岁的时候,给自己设定目标,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一个目标完成了又是下一个目标,他对自己太严苛了。一直在前进,不曾停歇,这也是一个悲壮的过程。”

“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贾平凹曾如此评价路遥。在张艳茜眼里,追逐文学之日的路遥,既显悲壮又显悲情。路遥无疑是文学沙场上一个夸父式的勇士,路遥的人生价值也就有了最灿烂的生命收获和回报。

走出《平凡的世界》,剖析路遥的平凡与不平凡,在文字里与这位逐日的夸父对话,显然是一件异常庄重而困难的事情。“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自己自不量力,如果不能站在一个高度去阅读路遥这部大书的话,我可能写不出来路遥的传记。”张艳茜在为路遥作传之初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面对各方面的声音和素材,我一开始并没有把握,没有自信的心态去落笔。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是越写越觉得接近他的灵魂深处,接近他的精神世界,写作的过程也是一步步重新认识他的过程。体会到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当中的艰苦历程,我的工作与他百万字的作品相比,我才写了35万字,还不到他的三分之一,可是我已经体会到了写作过程的艰难。”

从心灵上对他仰视,既呈现他的“政治情怀”,又关注他的“文学情怀”,但在生活中让他回归于平凡,这是张艳茜最终找到的还原路遥的一种方式。“他也有普通的一面,而我要做的就是对一个普通生命的追溯。他也需要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生活,也有诸如对女儿的爱,女儿要登月他可以搭梯子这样一种状态,这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女儿的爱。”

路遥的婚姻状态,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自己非常坦诚,当他还是一个农民的时候,他就能够说出来自己今后要在北京知青当中找媳妇这样的话,说明他在择偶方面也是会有普通人功利性的一面。对待生病,他不愿意告诉别人。因为有自尊的一方面原因,他不愿意告诉别人担心受到歧视。但他回到陕北,面对好友曹谷溪,他顿时号啕大哭:“我被拦腰砍断了,像大树一样被砍断了。”

“他一直在示强,给外人一种很坚强的形象,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脆弱的一面。路遥就总是努力呈现刚强的一面,刚强的一面就容易脆。路遥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办法超越自己的性格。他既是一个平凡的人,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就是张艳茜眼里真实的路遥——一个夸父式的勇士。

与路遥重新交往与路遥一路同行

《路遥,我要和你重新交往》,这是张艳茜曾写过的一篇回忆路遥的文章。在文章里,她这样写道:“路遥短暂的一生是孤独的,是寂寞的,这固然与他的天性、他的经历以及他始终追求的崇高有关,但是,正因为有许多如我一样、敬仰他却又远离他的人,才使路遥处于孤独之中。路遥的周围有许多的人,但是,他们没有与路遥同行,而是怀着崇敬尾随在路遥的身后。”那么,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与路遥同行?

路遥是张艳茜的导师,是邻居,是同事,也是朋友。她想重新和路遥交往,想在了解路遥之后,重新和路遥交往,客观地呈现出作为平凡的路遥和不平凡的路遥。但这种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的距离,只能使“重新和路遥交往”的想法成为一种追慕和崇仰——我们只能尽量靠近他,努力达到他的精神世界。“我写路遥,是对一个生命的追溯,但是写一个普通的生命和写一个给你带来生命震撼的生命,那种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他站在很高处,跟你交流,指导你读书,让你在读书之余去思考,告诉你文学是会给你惊喜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师”始终摆在前面。“如果他现在还活着,我依然仰望他。”

路遥值得被仰望之处在于,他是一个有着政治情怀和文学情怀的人,知道自己写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立体交叉桥上他们的状态,和社会转型期不同阶层的那群人的状态。“在获茅盾文学奖之前,他对于自己作品的状况是有一个清晰的审视的,他并不觉得自己拿到茅盾文学奖后,他的作品就绝对是同时期最优秀的,但是他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是可以留下一些东西的。”或许,即便再过40年,再想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平凡的世界》是无法跳过的——他成功地呈现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

“路遥在继承柳青的现实主义的时候,在继承当中实现超越。我们想和路遥并行,只能从他的文学精神中,在学习中继承,去完成自我超越。而坚不可摧地、百折不挠地完成自己的文学目标和使命,这正是陕西作家都有的精神,这点是相同的。”

在今天,有很多人渴求与路遥重新交往,有更多的人渴望与路遥一路同行。路遥——这个在苦难生活中披荆斩棘的夸父,如果能够回首眺望,或许会看到前行中的平凡世界里,再不会孤寂,再不会悲情。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