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纪念路遥 >

8集传记片《路遥》导演田波:无悔为精神导师立传路遥从未离开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文锋 时间:2019-02-20

田波阅读《文化艺术报》

田波和他的《路遥》剧组成员合影

1991年,路遥用毕生心血凝结而成的《平凡的世界》问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激情。2008年,与路遥同样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新生代导演田波,开始用光影为路遥树碑立传,其后辗转三载,拍摄出8集优秀纪录片《路遥》。

田波说,人生就像二十四节令,路遥从来没有离开陕北高原,这块土地成就了路遥,路遥在稿纸上的劳动和农民在土地里的劳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2019年,是路遥70周年诞辰。文化艺术报专访田波导演,回顾《路遥》拍摄背后的酸甜苦辣。

路遥作品的奋斗精神

启示剧组把镜头对准故乡土地和人民

2008年,风华正茂的两位中国新生代导演田波和王苗霞在北京的家里接待了来自家乡陕北的两位老乡。这两位老乡的到来,使他们夫妇二人带领一个“80后”团队,在此后的三年时光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跑遍路遥曾经生活、写作的地方,追寻路遥的踪迹,探寻路遥曾经的故事,为观众奉献出一部8集人物传记纪录片《路遥》。

来找田波的两个老乡,一位是路遥(原名王卫国)最小的弟弟王天笑,另一位是《路遥》的出品人吴建荣。他们两人拜访田波,目的是邀请他执导纪录片《路遥》。两人真诚地告诉田波,西安一位诗人尚飞鹏撰写了八集纪录片《路遥》,并特别推荐陕北绥德籍青年导演田波执导。理由是,田波曾自编自导过两部陕北题材的长篇纪录电影《抬头见喜》和《佛陀墕》,他熟悉陕北,热爱影视和文学,影视作品还在国内获过几个重要奖项,他年纪轻、有激情、能吃苦、有思想,而且能接受“影片投资小”这个条件。

原来,早在王天笑和吴建荣登门拜访的两年前,田波夫妇就已经启动了纪录片《寻找路遥的足迹》的拍摄。而现在这个项目是王天笑为了纪念哥哥而发起的,他创办了一个榆林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筹措了一笔资金,几经周折,钱花完了,片子却没有拍出一集。在没有剧本、没有专业团队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开机仪式过去两年,剧组却无奈解散。剧组解散了,王天笑却始终放不下为自己的哥哥路遥拍摄一部纪录片的心愿。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时他已罹患肝硬化腹水,病情严重。

对田波来说,能在青春岁月为自己的偶像路遥拍纪录片,是人生中一个难得的机遇,不容错过。双方坦诚交流后,他和王苗霞爽快地接下了这个“烂尾”工程。

对于一位27岁的年轻导演重启拍摄纪录片《寻找路遥的足迹》,陕西文学和影视界人士并不乐观:路遥是一位非常复杂、非常传奇的当代文坛巨匠。拍摄这样一位作家的人生故事和创作心路,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资历尚浅的年轻导演来执导合适吗?

记者问田波导演,最初是什么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作品,他感慨地说,在绥德上高一的时候,有一天,邻桌的女同学突然泣不成声。一问,女同学悲伤地说:“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是谁?”“路遥作品中的人物,你看了就知道……”随后,田波从同学那里借阅了那本盗版的《平凡的世界》。从此,路遥就成为他心目中的一座灯塔,也成为他青少年时期的一位精神导师。路遥作品里崇高的奋斗精神对田波导演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他,始终自觉地把镜头对准故乡那片广袤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可亲可爱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路遥》的全部制作经费只有90万,全部来自王天笑的朋友吴建荣,他俩都是榆林电厂的工人。在重启拍摄纪录片《路遥》时,王天笑的肝硬化腹水已经很严重。吴建荣得知好友王天笑在艰难筹备路遥纪录片的事,就把炒股赚来的90万元全部投了进去。他们两人真诚地说:“田波,钱就这么多,成片8集,目标是上央视……这个钱是很少,但希望你能全力以赴把这部纪录片拍好,当成自己的一部好作品来创作。”

把“有故事感、有镜头感”作为目标

原定四个月拍摄的纪录片拍了一年

接下纪录片《路遥》后,田波组成了一支10人的摄制组,主创都是来自他母校西安美术学院的同学,而且都是陕北人。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只做了一面“纪录片《路遥》摄制组”的旗帜,插在车顶上,全剧组人面对这面旗帜、面对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向天盟誓: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部纪录片拍成一部能感动千万青年的力作,无愧青春……

接下来他们就系统研读路遥的作品和有关回忆文章,着手解决剧本问题。出品人方面请陕西歌舞剧院的诗人尚飞鹏先生写了一个八集的解说词。田波根据自己对路遥的解读和理解,重新编写了一个八集的拍摄剧本,试图从路遥的视角和导演的视角这两个角度还原路遥的成长和创作历程。田波从路遥绝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找到了纪录片的主题,也找到了这部纪录片灵魂性的东西。他把两个剧本进行了合并,8集纪录片《路遥》的剧本就这样诞生并投入拍摄了。2009年4月10日,剧组全体人员在路遥故里清涧县王家堡路遥出生的老院子正式开机。由著名导演吴天明出任总策划,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担纲文学总顾问,路遥胞弟王天笑担任总监制,王苗霞担任制片人。整个摄制组只有15人,此后3年,这个精锐的小剧组精诚合作,克服困难,开始了艰苦、漫长的拍摄工作……

在人物传记的纪录片中,作家是最难拍摄的,因为作家创作时的奇思妙想、澎湃激情和灵魂的躁动等等,都是思想活动,是在作家的脑子里进行的,在视觉上却只能看到他坐在那里不停地写的场景。作为纪录片,总不能一直拍他写字的镜头吧?特别是对于路遥这样用激情燃烧生命来锻造文学巨著的作家,难度就更大了。怎样突破这个瓶颈,是对《路遥》剧组的一个严峻考验。

田波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瓶颈突破了,这个片子就能拍出新意。国内幻灯片式的纪录片铺天盖地,而能拍出像BBC那类有故事感、有镜头感的纪录片的导演却凤毛麟角。在拍摄《路遥》时,我就把‘有故事感、有镜头感’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必须要超越自己固有的审美习惯,在表现手段上进行突破。通过情景再现,把一些感人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还原,用电影的手法把口述的、讲述的东西视觉化,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把导演的意图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观众的内心,这是最难的,也最考验一位导演的基本功力……”

情景再现这种手法一旦使用,就要贯彻到底,作品才能风格统一,但这样的拍摄让成本直接翻倍,要制作服装、道具,制作场景,还要请演员。纪录片跨越40年,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服装和场景,于是原来决定用4个月拍摄的纪录片,一拍就拍了一年。为此他们四处化缘,找有关政府部门、找路遥生前好友支持,到农村去淘衣服和道具,甚至为节约成本,还找亲朋好友来客串演出……调动一切资源满足导演的创作需要,最终完成了4000分钟的素材量,群众演员总共出演达680人次。采访路遥的家人,中小学老师同学,文革中的“战友”,陕西省作协领导,路遥作品的责任编辑和评论家、不同行业的读者等相关人士共110位。

8集纪录片《路遥》2009年4月10日开拍,2010年9月7日上午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的文汇山路遥墓前拍完最后一组镜头后正式杀青。蒙蒙细雨中,剧组全体人员热泪盈眶……

田波导演给8集的片子分别起名为《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他说人生就像二十四节令,路遥从来没有离开陕北高原,这块土地成就了路遥,路遥在稿纸上的劳动和农民在土地里的劳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节令让路遥和普通的农民无形地联系在了一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1月,纪录片《路遥》首播于香港凤凰卫视,很快就在央视十套、九套黄金时段播出。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并于2011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年度十大最佳纪录片”和“最佳摄影奖”,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列为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成果。

电影《人生》导演吴天明:路遥有崇高的人格品质,要好好宣传

接受采访时,田波导演对自己和剧组的付出鲜少提及,当记者试图把话题引向这方面时,他浅浅一笑:“在影视界,没有哪一部片子是轻而易举就拍出来的,我们做导演的,无论前面的路多难,都要从本心出发,一旦选择了,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不怨天尤人,直到某一天能说出无愧我心就可以了。”然而,在提及路遥生前的领导、老师、朋友、同学、同事等各界人士对剧组拍摄过程提供的帮助,他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剧组在西安拍摄陈忠实、贾平凹等重要人士时,为保证拍摄效果质量,需要一个宽敞的摄影棚。剧组打听到陕西师范大学有一个合适的摄影棚,可当时对外租金是每天3000元。制片人王苗霞为租金问题找到陕师大文学院院长李震教授协商,他得知情况后,当即表示支持全力协助剧组,将摄影棚免费提供给剧组半个月,使剧组在西安圆满完成了拍摄工作;在北京拍摄时也遇到同样的困难,这一次,剧组得到路遥生前朋友、鲁迅文学院院长白描教授的帮助,剧组得以在鲁迅文学院免费使用会议室,包括住宿和用餐。

在“文革”后期,路遥因组织领导武斗被定性为“三种人”,从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位子上被一撸到底,回家当了农民,这是路遥42年人生历程中一次沉重的打击。就在路遥青年时代最暗淡的时期,有一个人向路遥伸出了援手——这个人名叫申昜,是当时的延川县委书记。在“文革”后期,是他顶着种种压力给了路遥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路遥去世后,骨灰曾被长期寄放在三兆公墓,又是这位县委书记的弟弟、路遥母校延安大学校长申沛昌动员一些民间人士,将路遥骨灰迁葬回延安,安葬在延安大学对面的一座小山上,并将这座小山命名为文汇山,让路遥魂归故里。

拍摄纪录片《路遥》期间,剧组在延安枣园取景拍摄时因资金短缺,吃、住条件都非常艰苦。当时申昜老人已经82岁,走路都不灵便了。但他听说拍摄《路遥》的剧组钱不够用时,就颤颤巍巍地领着田波他们找到延安市委宣传部部长,不仅解决了剧组在延安拍摄期间的吃、住问题,宣传部还对剧组的拍摄一路开启绿灯,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北京拍摄时,田波导演遇到另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人物——房地产大佬潘石屹。潘石屹也是从农村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他说:“在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拜路遥!我把《平凡的世界》一共读了7遍,我的书架上有7套《平凡的世界》。每当我遇到困难没法抉择的时候,都会翻一翻《平凡的世界》,这样就能启发我做出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我的弟弟结婚时我就送了他一套《平凡的世界》作为礼物。”

还有一个不容不说的人,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前厂长、电影《人生》的导演吴天明。纪录片《路遥》剪辑出来后,田波找到这部作品的总监制吴天明,吴天明看完片子后,感动得数次落泪,他说:“路遥对文学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都是同龄人中少有的,他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事业,有崇高的人格品质,我们要好好宣传路遥……”

不知不觉中,约定的3小时采访时间过去很久了,田波导演意犹未尽地说,我们用路遥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谈话。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时对他的弟弟王天乐说:人要成就某种事业,一定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写到最后,记者不禁想起纪录片《路遥》中的一个镜头——在路遥家乡王家堡的老院子里,田波导演扶着路遥80多岁的母亲,来到路遥出生的破窑洞前。他问:老妈妈,路遥走得很早,你想他吗?老人想了一下,说:“我已经梦不见他了,我的儿啊,他把脑子里的东西写完了,就走了……”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