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立下“军令状” 攻坚“万元果”——长武县奋力打好果业振兴之战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刘坤 时间:2021-04-27
三月二十七日,长武县果业中心工作人员在彭公镇孝村指导果农生产作业 。资料照片 陕西日报讯(记者 刘坤 通讯员 尚建华)苹果产业是长武农业产业的中流砥柱。今年以来,长武县将苹果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提升果品竞争力,奋力打好果业振兴之战。 “把一切政策向果业倾斜,把一切资源向果业汇聚,把一切力量向果业集中。”在长武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长武县委副书记、县长温志刚说,今年长武县将发展亩产“万元果”攻关示范园5万亩,新建“万元果”1万亩。 扩新园,上规模,振兴富民产业 3月27日,艳阳高照。长武县丁家镇胡同村苹果新园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人头攒动,果农们有的扶苗,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老常,树苗要轻拿轻放,千万不能磕着树皮;刘师傅,树根要在生根消毒水中泡够时间,不着急拿出来;老车,这个树坑还有点浅,再挖深5厘米……”长武县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尚新发一边手把手指导果农栽种果树,一边向群众讲解苹果春季建园技术要求和规范。 春回大地,长武县掀起苹果产业二次振兴的热潮,相关部门赴一线指导,各镇(街道)递交“万元果”目标责任书,按照“一镇一品”模式,科学选择栽植品种,高标准冲刺6万亩“万元果”工程建设任务。 “聘请果业技术人员参与考察确定优质苹果苗木,统一规划、整理土地,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包片责任人要指导果农及时浇水、覆膜、除草、疏枝,确保管护效果。”在胡家河村春季苹果建园示范点,相公镇镇长李永对200余名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提出苹果新园建设建议。 抓细管,提品质,提高作务水平 “以前种过秦冠、富士等苹果品种,今天才知道还有维纳斯黄金、秦脆、瑞雪和艾菲这些更适合长武种植的苹果品种。听了专家的讲座,学了不少种植的好方法,我对扩大种植规模更有信心了。”听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满让讲解果园管理技术后,彭公镇孝村果树种植大户陈广平高兴地说。 从提高群众实践操作技能入手,长武县详细编制苹果种植技术宣传培训资料,成立苹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个镇(街道)选派一名包抓技术人员,对重点镇(街道)、村组、公司(合作社)等建园中的苗木选购、示范园规划、栽植技术、果农培训等环节全程进行跟进指导,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落实减密度、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不断提高果园管理质量和水平。 在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培训的同时,长武县组织果农大户和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提升果农种植技术。 “今年内计划举办培训400期以上,培训果农2万人次以上,主要围绕果园喷药、修剪、套袋、采摘、施肥等重要环节开展培训,重点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开展腐烂病、落叶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质量。”长武县果业中心副主任焦锁峰介绍。 铸品牌,强销售,打响品牌战略 长武县位于国家优势苹果产业带,所产苹果品相好、品质佳。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产出好苹果仅仅是果业发展的第一步,实现经济效益是最终目标。 近年来,长武县通过实施苹果品牌战略,积极举办和参加苹果推介会、展销会,通过产品展示、产销对接、电商示范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马栏红·长武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武县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推介,全力打响长武苹果品牌。 “在加大长武苹果宣传推广力度的同时,我们重点加强果品营销企业培育,成立果业经纪人联盟,加快果品交易市场建设,引导果农分期采收、分级销售、优果优价,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苹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多元融合发展,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联合体。”长武县果业中心主任路志民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今年长武县将培育种植大户50户以上、家庭农场10家、苹果专业合作社10家;培育引进果品营销龙头企业3—5家,培养年销售苹果100吨以上的“金牌”果品经纪人6名;全面实施高产高效“万元果”攻关工程,强化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智慧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精准化扶持、科技化支撑、严格化考核等八项保障,全力推动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通了高速路 回家有坦途 记者 方敬尧 “晚上能回来吃饭不?” “今天肯定能回家吃饭,放心吧。我走高速公路回,一会儿见。” 4月16日下午,张辉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一想到能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张辉的脸上便露出笑容。取出车钥匙,发动汽车,系好安全带,张辉归心似箭:“今天是周五,孩子放假了,说不定我明天还能带他来岚皋玩一下。” 张辉的家在安康市区,却常在岚皋县工作。他在岚皋县经营着“圈圈到家”这个外卖平台,岚皋县的很多居民点外卖都会用这个外卖平台,因此张辉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在岚皋完成。 以前在周五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他总有些紧张。那时候回安康只能走国道,路程远不说,还有许多急弯与长上坡、长下坡路段,一到雨天还会面临滑坡、落石等意外情况。这样的路况让张辉回家一趟总是提心吊胆:“以前下雨天不敢开车走国道回家,总害怕会有石头掉下来。” 路况的原因令张辉不可能每周都回去,经常是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 这种不能经常与家人团聚的状况在去年底得到了改观。 “现在想回家随时都可以,说走就能走。”张辉笑着说。去年底,安康到岚皋的高速公路刚通车,张辉便开着车迫不及待地跑了一回。经高速公路回到安康市区的家里,他只用了40分钟左右,这还不说,沿途风景宜人,让他心情舒畅。“不光我回家方便了,媳妇来岚皋看我,我也很放心。”提起家人,张辉的脸上露出笑容,“前段时间媳妇周末带着孩子过来看我,我感觉现在一家人的感情更浓了。” 在岚皋县,与张辉一样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安康市区与岚皋县频繁往返的人还有很多。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让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得以常聚。孩子露出的笑脸、妻子精心准备的饭菜……张辉心中有了越来越多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记忆。 除了家庭的常聚外,这条高速公路给张辉带来的改变,是越来越多的交流机会。现在想出去谈商务合作,张辉直接开车就走。“现在我能与很多人面对面交流,得到的信息就更多了,事业发展得更加顺利了。”张辉坦言。 “今后我还想把更多的岚皋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同时开通更多的配送通道,让群众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张辉说。 三秦新风貌 渭河两岸铺锦绣 缤纷花海引客来 众多游客徜徉在花海中。 本报记者 段承甫文/图 4月15日,宝鸡市陈仓区“陈仓印象”主题渭河公园3万余平方米的福禄考花竞相绽放,红白相间的花海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光打卡。 据悉,2020年以来,陈仓区依托渭河公园建设,按照“三季有花,错时开放,园中见水,水映陈仓”的目标,在渭河南北两岸种植了福禄考花3万余平方米、百日红2万余平方米,形成了规模花海林带景观。目前,福禄考花已全部绽放,花期将持续近一个月时间。人在花中游,花在画中生。伴着和煦的阳光,游客或拍照合影,或低头轻嗅花香,个个笑靥如花,沉醉在绚丽的花海中。“陈仓印象”主题公园已成为宝鸡市陈仓区绿色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红樱桃映红好日子 李俊喜正在摘樱桃。 本报记者 穆骋文/图 “俊喜,摘樱桃呢,最近卖得咋样?” “供不应求,今年肯定又是好收成!” 4月14日,澄城县庄头镇郭家庄村党支部原书记李忠贤来到村民李俊喜家的大棚里,询问樱桃销售情况。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已经退休的李忠贤依然关心村民们发展樱桃的情况。在他看来,要让大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还得靠眼前这一颗颗红樱桃。 郭家庄村位于澄城县城东北3.5公里处,长期以来主要发展传统农业,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很恓惶。 “以前家里种小麦,入不敷出,但也没有别的出路。”李俊喜回忆说,1985年开始跟着村上种苹果,家庭收入情况稍稍有些改善。但因为父母身体不好,需要治病,妻子患有视力残疾,加上供儿女上学,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后来苹果的行情慢慢不行了,1亩地卖得好了才收入1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家里的总收入不到1万元。”说起之前的艰难时光,李俊喜眼眶湿润了。 看到郭家庄村的苹果产业发展进入低谷,1999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李忠贤带领村民到山东、辽宁等地考察学习,尝试在村里种植樱桃。次年,他挖了自家的苹果树栽植了10亩红樱桃,并动员村里120户群众一起种植,当年全村共发展樱桃200多亩。 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加上北纬35度阳光带的积温,使得这里的樱桃成熟早、果形美、糖分高。2005年,村里的第一批樱桃成熟了,1公斤卖到了20元。这个消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5年挂果的树,当时有人种了两三年坚持不下去,把树挖了,看到效益后又重新栽植。村里其他村民以及周边村子的村民也纷纷开始种樱桃。”李忠贤说,2012年,郭家庄村联合周边村子打造“万亩樱桃示范园区”吸引客商上门。 2017年,澄城樱桃交易市场在郭家庄村建成,可提供“综合交易、果蔬仓储、预冷分级、冷链物流”全环节服务,并与150多家国内外客商建立长期营销合作关系。村民摘下来的樱桃可以直接送到这里,不愁存放不愁卖。 目前,澄城全县已发展樱桃产业9万亩、栽培樱桃品种21个,成为陕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品质优良的樱桃产区。而在郭家庄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樱桃,发展樱桃4300余亩。依托樱桃产业,该村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发展好了,给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是我种樱桃的第9年,我家的12亩樱桃有10亩已经挂果了。这几年樱桃效益很好,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现在儿女都成家了,我们老两口也没啥负担了。”说起现在的生活,60岁的李俊喜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下一步,我要鼓励群众多建大棚,提高苗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带动大家不断栽植优良品种,提高樱桃的产量和品质,让更多村民尝到幸福滋味。”李忠贤坚定地说。 搬家搬来好光景 ——韩城市山区群众易地搬迁后的新生活 脱贫群众王志强新家里的客厅。 本报记者 卢萌摄 本报记者 卢萌 通讯员 崔晓怡 住着120平方米的新房子,水电暖齐备;大女儿上班,端上了“铁饭碗”;小女儿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和城里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夫妻俩都在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不光有3000元工资,顺便打打工,还能额外再多几百元的收入…… 4月20日,记者来到韩城市移民搬迁安置点云栖花园小区采访,脱贫群众王志强坐在他家的新屋里,一脸幸福地讲述着他们一家搬迁后的新生活。他说,自从搬离山区进了城,什么都新鲜,什么都不一样了!不光吃得好、住得好,而且还有工打、有钱赚,日子真是好得很! 王志强是韩城市板桥镇共峪村人,原本一家四口住在村里。共峪村属山区,遍地沟壑,耕地少,出行难,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王志强的媳妇赵翠玲说,当农民倒不怕,辛辛苦苦流汗也不怕,问题是,待在那样的穷地方,再下苦都是白搭,总也换不来好日子。比如,种出的核桃、花椒很难卖出去,就是娃娃上学,也得奔波十几里山路。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王志强心想,自己吃点苦受点穷倒也罢了,可是让两个娃娃也像他一样永远待在山里,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所以他就想,不知一家人啥时候能过一过山外人的日子呢!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韩城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精准确定类型,尊重群众意愿,进行搬迁安置。这样的好政策,终于圆了王志强的出山梦。2019年秋天,王志强带着老婆娃,作为板桥镇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户,兴高采烈地离开村子,搬进了城里。他们的新家坐落在刚刚建好的云栖花园小区。小区很大,到处是绿树鲜花和草坪,漂亮极了,而且地处繁华地段,对面就是南湖,旁边就是商业街。生活方便,遛弯锻炼也方便,更重要的是,小区还有很多临街的门面房,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和打工。王志强对此非常满意。和他同时住进来的搬迁户还有127家近500口人,他们都是来自金城街道、新城街道、龙门镇和板桥镇等镇(街道)的“山里人”。 换一片天地,这些来自山区的群众立即就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一出门,不用再跋山涉水;烧水做饭,也不用再烧炭烧柴;睡觉前,不出家门就能泡个热水澡,不用再跑老远去找澡堂子。“真的没想到,政府能把我们安置在这么好的地段!”在小区的健身广场,一位姓薛的老人高兴地说,“住到城里的小区就是好,小区里头就有幼儿园,出门就是公园,马路对面就是商业街、农贸市场。学校和医院离得也不远,上学看病方便得很!党和政府对我们真的好啊!”薛老汉是2019年从龙门镇搬到这里的,住在一套60平方米的新房里。他的儿子儿媳虽患有残疾,但是城里优质便利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打工机会,让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政府投资将近1亿元开发的云栖花园小区,占地28.59亩,建有7栋7层住宅楼319套安置房和1个农贸市场。漫步其中,目之所及,草色新绿,花开正好。据介绍,小区物业管理、保洁保安一应俱全,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可谓是“颜值”与“内涵”并存。小区物业办薛经理说,这两年他们多方协调,在用水、用电、安装网线等方面为搬迁群众争取优惠政策,又与社区合力,举办文艺演出、观影活动,还组织群众参加企业招聘,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 “以前有想法没办法,现在挪出了穷窝,又有好政策扶持,只要自己有干事的决心,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展望未来,赵翠玲信心满满。 编辑:慕瑜相关推荐: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