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支红军队伍在旬阳战斗始末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9-09

地处秦巴山区的旬阳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旬阳是革命老区,红色遗迹众多。旬阳市红军镇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

旬阳人民热爱红军、支持红军、参加红军,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征精神对旬阳人民影响深远。近日,记者走进旬阳,探访红军当年战斗的故事和足迹。

红三军过旬阳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1932年11月初,红三军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从湖北、河南经陕西南部向四川转移。

1932年12月2日,红三军从旬阳小河镇落驾河进入旬阳境内。当时已是深冬,河水刺骨,当地群众罗应声、罗会成、萧章程、萧平金等主动将自家的梯子和楼板搬到河边,帮助红军搭起木桥过河。

12月3日,红三军经两河关、塘兴至赵湾街,翻判官岭,夜抵并宿麻坪街;4日翻关垭子,出艾家河,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3个师大队人马抵达汉江边,渡河后夜宿石梯乡、青套乡等地;5日下午至吕河口,逆吕河经观音堂、二道河至神河街,宿潘家州、琵琶关;6日沿吕河经赤岩口、七里关、大坪、龙潭峡,达铜钱关;8日,红三军在铜钱关简短休整后,向南经黄家湾、龙潭沟等地入平利县。

红三军经过旬阳仅一周时间,沿途张贴标语,发动群众,宣传共产党的宗旨、政策和主张,宣传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任务。旬阳人民第一次见到红军,始知中国有共产党、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红军在当地宣讲革命道理,唤醒了旬阳的革命大众。

红三军过旬阳时已是深冬时节,战士们穿的却是夏季从洪湖撤出时的杂色单衣,有的只披麻袋,有的穿草鞋,有的用破棉絮包着脚,还有不少战士赤脚行军,脚磨破了,走过的路上留下串串血迹。但他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坚持住在地里、屋旁或山坡上。

红三军在旬阳活动一周之后,于12月8日离开旬阳,进入平利县。红三军走时留下33名伤病员,有的后来参加了红二十五军,有的返回老家或在旬阳安家。其中代表人物是留在仁河口镇的赵长江。赵长江在当地组织了游击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点燃了旬阳革命的星星之火。

红二十五军在旬阳拓展根据地

旬阳紧邻商洛市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县。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商洛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8日,红二十五军打下镇安县城,向旬阳扩展。2月12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旬阳小河镇,在小河镇搭台唱戏,进行宣传。

红二十五军首次到潘家河时,为了不惊动老乡,夜晚露宿在老乡门外。第二天天亮老百姓开门时,发现有脚印,感到疑惑。后来听说是红军在此过夜,当地老乡说,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好的部队。

红二十五军先后在旬阳建立了双河乡和潘家河区苏维埃等红色政权,在农村组织了贫农团、农会、平分土地委员会等。

红二十五军共建立了10多支游击部队。各游击部队组织人民群众为主力部队送情报、当向导,动员农会、儿童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站岗、放哨、做军鞋、备干粮,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主力红军部队。

红军战士日夜穿行在旬阳的南羊山等12条沟壑山梁,与敌周旋,抓住战机,主动出击,以少胜多,避强歼弱,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红军每次用了群众东西一定归还,住农户院子都给予补偿。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一团在水泉坪住了一晚,请刘大娘打了几双布草鞋,留下床单和一个铜茶罐当工钱;到桐木街住了一晚,请罗英莲做鞋,第二天红军给了一块银圆、一个茶叶盒、一条裤子和一面镜子。

1935年春天,红二十五军某部营长孙光带领一支100多人(后来发展到300多人)的游击队来到了潘家河的九龙山建立根据地,摧毁了国民党的乡公所,控制了潘家河周边地区,没收了12户地主恶霸的财物分给了贫苦农民。从这时起,人们唱起了这样的红色歌曲:

山高遮不住太阳,黑夜过去天要亮。

洪水滚滚掀波浪,潘家河来了共产党。

打土豪,除恶绅,劳动的果实回了家。

潘家河水哗啦啦响,要翻身得靠共产党……

红七十四师在旬阳的活动

1935年8月下旬,中共鄂陕特委、中共豫陕特委从报纸上得知红二十五军主力已抵达陇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避免被各个击破,中共鄂陕特委率部向东,中共豫陕特委向西行动寻求会合。

1935年9月9日,中共鄂陕特委、中共豫陕特委在商南县梁家坟村召开会议,决定两特委合并,建立中共陕南特委(即中共鄂豫陕特委)。会议决定: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以陕南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跳出敌人包围圈,在宁陕、佛坪开辟新根据地,争取恢复原根据地;将鄂陕游击总司令部、豫陕游击师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

红七十四师成立后,把集中和分散适当结合,在陕鄂边境的旬阳、郧西、镇安、山阳等地巡回游击,牵制敌军,打击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红七十四师第五团活动在旬阳两河口、镇安米粮川、山阳胡坪一带。1936年,第五团在郧西、旬阳建立根据地。

1935年10月18日,红七十四师某部指导员高中宽等14名战士在九龙山佛爷庙奉命掩护主力部队,阻击敌人。然而在战斗中,高中宽和一位尚姓班长不幸壮烈牺牲。老乡们将两位红军烈士秘密掩埋在山崖下,并为烈士修坟立碑塑像,自发守护两位烈士的合葬墓。红军镇因这段红色历史而得名,成为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

红七十四师在旬阳转战两年多时间,活动区域横贯旬阳境内100余公里,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旬阳苏区当时有13万人,涉及6个区、32个乡。区、乡苏维埃政府建立后,按照《苏维埃土地法大纲》规定,在各乡推选出均地委员,积极带领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没收了66户地主恶霸的土地和财物,分给2000多户贫苦农民,同时对117名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进行审查,对其中民愤极大的64名恶霸官吏就地处决。

访谈与点评

让长征精神永久流传——访旬阳市档案史志馆馆长王芳

记者:旬阳有哪些重要的红色遗迹和红色故事?

王芳:旬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2年12月初,贺龙元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穿越旬阳境内。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旬阳成为根据地重要的组成部分。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北上,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继续独立坚持保卫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红军广大指战员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纪律严明,不怕牺牲。

红七十四师在旬阳战斗时,有十几位红军战士为保卫根据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同志,许多人连姓名都未留下。当年,当地群众主动掩埋了在旬阳牺牲的红军烈士,之后又长期保护。目前,旬阳境内有红军墓9座,红军镇的旬阳红军墓就是其中之一。旬阳许多穷苦农民积极送子参军。据统计,当时旬阳有60多人参加了红军。

记者:红军和旬阳人民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王芳:红七十四师战士在巩固和发展旬阳苏区的过程中访贫问苦、行医治病、排忧解难。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患严重伤寒,红七十四师某部指导员高中宽守了她4天4夜,喂药、喂饭,直到治好老奶奶的病。九龙山佛爷庙之战,高中宽冲锋在前,在完成掩护任务中不幸壮烈牺牲。后来,当地群众将高中宽和一位尚姓班长两位烈士掩埋在了碾子沟内。

红七十四师在中共陕南特委的领导下,在巩固和发展旬阳苏区的过程中,坚持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不怕苦和累,见活就做,挑水、犁地、推磨、种庄稼,和群众打成一片。红军与旬阳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记者:守护和发扬长征精神,旬阳做了哪些工作?

王芳:红军当年在旬阳所展现的“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精神,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和坚决执行命令的守纪精神”,已经成为旬阳人民的精神家园。为铭记先烈遗志,传承长征精神,2007年旬阳投资1500余万元兴建红军纪念馆,2011年对外正式开放,同年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红军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

红色档案

1934年,中央苏区和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挺进到陕南地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的日子,充分发扬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宣传队的光荣传统,每到一地都把组织发动群众、建立群众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作为重要任务,先后开辟了以旬阳潘家河、小河,镇安茅坪,郧西二天门为轴心的鄂豫陕苏区。红二十五军在旬阳建立了双河乡和潘家河区苏维埃等红色政权,在农村组织了贫农团、农会、平分土地委员会等,旬阳苏区拥有13万人,涉及6个区、32个乡。

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3次“围剿”,歼灭敌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约4000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余支,直接和间接拖住敌人10多个团的兵力,配合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主力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 霍海澎 整理)

位于红军镇的旬阳红军墓。记者 周恒宇 摄

旬阳市红军镇岩屋河入口景观雕塑群。记者 周恒宇 摄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