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石光银:矢志不渝 铸就“绿色长城”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9-12
石光银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中。 本报资料照片 文超摄 记者 王梓萌 8月24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第五站在榆林市主城区进行。作为首棒火炬手的石光银,坚定地高举神圣的火炬缓步向前跑,直视前方,眼神充满力量。 “看见咱榆林天又蓝、地又绿、水又清,真是激动!榆林的明天一定更美好!”在进行完火炬传递后,石光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这位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治沙英雄,一生都在与沙漠作斗争。用石光银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治住沙子。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榆林市定边县原海子梁乡,漫天黄沙是他童年的记忆,这让他从小便立志要制服“沙魔”。从20岁起,石光银就带领村民在荒沙里种树。 1984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农民承包治理“五荒地”,石光银辞去农场场长职务,成立全国第一个股份制农民治沙公司,成为全国首位承包沙地治沙的农民。 1986年,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挑战十年九旱、寸草不生的“狼窝沙”。然而,就在这一年,10多次6级以上的大风吹倒了90%的树苗。第二年,大家辛苦栽种的树苗80%又被风沙毁掉。 治沙要讲科学、不能蛮干。为此,石光银带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治沙经验,还向北京的专家请教种植技术。 1988年春,乡亲们在石光银的带领下第三次奋战“狼窝沙”。他们采用“障蔽治沙法”,在迎风坡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种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最终树苗成活率达80%左右。 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把沙地变成了绿洲。但他仍不满足,思考着如何“向沙漠要效益”。 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在定边县十里沙村建起移民新村,许多南部山区的贫困户搬迁到了这片曾经的“沙海”。在石光银的带领下,村里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先后办起了林场、肉牛示范牧场、技术培训中心等10多个经济实体。2020年,十里沙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村民腰包鼓了,治沙积极性更高了,形成了治沙与致富的良性循环。 今年6月29日上午,石光银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为其颁授的中国共产党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治沙是我唯一的事业,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石光银坚定地说。 编辑:慕瑜相关推荐: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