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习农村楷模 弘扬英雄精神——探访郝家桥展室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4-07

1943年3月,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带领调查组,牵着两匹骡子驮着粮食、被褥,来到郝家桥村展开了蹲点调查。44天后,习仲勋因工作返回绥德地委,却为郝家桥村留下了代代传承的劳模精神和深情厚谊。

今年3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的郝家桥展室,通过这里的一件件珍贵史料、一幅幅历史照片,重温那段厚重的红色故事。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抗战时期的郝家桥村,隶属于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绥德县沙滩坪区郝家桥乡,郝家桥乡政府驻地就在郝家桥村。刚刚担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对全区生产情况详细了解后,决定采取典型突破、推动全局的办法开展工作,并决定把有着革命底蕴的郝家桥村作为典型突破点,开展蹲点调查。

当时,调查组成员还有时任绥德地委秘书长安志文、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绥德县妇救会主任张力、沙滩坪区委代书记林肖硖、《解放日报》驻绥记者田方和《抗战报》主编梅行。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调查组进驻郝家桥村后,以绝不打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为出发点,采取上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党支部制定生产计划、开展谈心活动、召开座谈会等群众欢迎的方式方法开展调查。

随后,调查组全面总结了郝家桥村减租减息、变工队、精耕细作、移民运动、厉行节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经验,形成了《谈夏收》《记两个变工队》《谈锄草》《移民问题》等多篇调查报告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有力地促进了绥德分区的各项工作。

44天的时间里,调查组坚持“深入群众实际,以问题导向为主,典型突破,推动全局”的工作方法,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缓解了租佃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为郝家桥村接下来开展农业大生产扫除了障碍,打开了局面。

郝家桥调查中形成的生产理论和生产实践,迅速在绥德分区全面推广。

一年下来,郝家桥村不仅取得了大丰收,绥德分区当年的生产总值折合小米也达到了40余万石,既解决了全区52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还支援了抗战,解决了部队大部分粮食供应,实现了全区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1944年7月,中共绥德地委、绥德专署给郝家桥村送来了“农村楷模”的牌匾。由此,郝家桥村就有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农村楷模,郝家桥村也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

“党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党员”

在郝家桥调查期间,为了鼓舞群众劳动热情,掀起生产高潮,调查组还组织开展了“好受苦人”(“好劳动人”)评选活动,选出全村各行业中的“好受苦人”,作为村级劳动英雄的候选人。再经全村群众投豆,在“好受苦人”中选出了郝家桥乡、村劳动英雄,选出的劳动英雄有纺织英雄刘应贞和高老婆,拦羊英雄有郝思新,选出的沙滩坪区劳动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是刘玉厚,沙滩坪区模范乡长、模范共产党员是郝思敏。

“好!好党员,好同志,党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党员,咱们共产党就更有办法。”对于劳动英雄刘玉厚,习仲勋曾给过这样的赞誉。

从1943年3月2日起,《解放日报》陆续刊载了《绥德刘玉厚受奖》《劳动人民的旗帜》《刘玉厚春耕完毕》《刘玉厚的光辉》《刘玉厚明年生产计划》等大篇幅报道,在群众中形成了“劳动光荣,受人尊敬”的观念,在全区掀起了“人人学习刘玉厚,村村学习郝家桥”的高潮,为全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

“今年谷子五石五斗,高粱三石五斗,黑豆五石五斗,麦子四石,豌豆一石,扁豆一石,糜子六斗,绿豆一石,芝麻一斗,洋芋二十五袋,南瓜四百多个,棉花二十五斤,除去四石三斗租子和公粮外,足够全家一年吃穿用了!”1943年秋收后,刘玉厚兴奋地给自己的生产计划监督人习仲勋作汇报,习仲勋亲切地鼓励他再接再厉当好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玉厚被邀请赴京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和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作为89位主席团成员之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

1949年10月1日,刘玉厚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是新中国给予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至高荣誉。

1995年刘玉厚去世,习仲勋得悉后写下了“刘玉厚同志是陕甘宁边区著名农业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的题词。

“搞好生产,过好光景”

新中国成立后,郝家桥群众牢记习仲勋同志的期望,坚持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在郝家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千方百计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携手并肩开创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中坚持走在前列。

1950年国庆节前夕,郝家桥全体村民写信给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汇报生产情况。

收到郝家桥群众来信后,习仲勋回信鼓励郝家桥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他说:“看到这封信,好像见了大家的面,好像走进了郝家桥村,看到了漫山遍野将要收割的庄稼。郝家桥是一个勤劳生产的模范村,全村男女老幼团结友爱,像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这种新面貌、新气象,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必然要走的康庄大道。”

2000年6月10日,受习仲勋同志委托,1944年7月至1945年8月曾在郝家桥乡担任乡文书工作的齐心同志,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郝家桥村看望乡亲们。回到郝家桥村,就是回到了家,齐心激动地说:“郝家桥的乡亲我忘不了。”

看到郝家桥村小学破损的校舍,齐心还专门协助捐资15万元以修缮校舍,建起了郝家桥希望小学。

郝家桥蹲点调查是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真挚情谊的生动呈现。

这里的人民群众一直惦念着他们的“习书记”,刘玉厚等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农村楷模这面旗帜一直在黄土高坡上高高飘扬。

访谈与点评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访中共绥德县委党校讲师张小兵

记者:郝家桥调查在我党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精髓所在。

张小兵:郝家桥调查,是1943年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分区郝家桥村进行的一次重要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劳动英雄刘玉厚,形成了模范村郝家桥村,为全面开展绥德分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掀起绥德分区群众生产热潮,有力支援了陕北革命。习仲勋同志在开展郝家桥调查中始终坚持做到了“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最终解决了绥德52万人的吃饭问题。调查中所展现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我们称为“郝家桥调查方法”。

记者:“郝家桥调查方法”对我党开展群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具体意义。

张小兵:郝家桥调查对我们党员干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的最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当前,有些干部工作流于形式,开大会听报告、拍脑袋做调研,甚至连问题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如何保证调查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首先要深入基层,才能听到老百姓讲话;其次要让老百姓相信你是为老百姓干实事的,老百姓才会说真话。调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要坚持以解决老百姓切身关切的问题为最终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难题,调查才不会成为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群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树立群众典型,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双管齐下,进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记者:能否阐述一下“郝家桥调查方法”对当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

张小兵:“郝家桥调查方法”是今天我们党政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身查看、亲身体验。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红色档案

郝家桥村,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西南10公里处,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是闻名遐迩的农村楷模;郝家桥调查是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缩影,是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群众搞好生产,支援革命的具体表现。

郝家桥展室是郝家桥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原郝家桥小学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地方性村情展室。展室以“农村楷模”为展陈主题,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郝家桥、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大家庭、跨越世纪的真挚情谊、美丽乡村郝家桥等板块的展出,重点反映在党的领导下,郝家桥村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大革命时期,郝家桥村是成立村农民协会和建立中共组织较早的村庄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郝家桥村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楷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设中发挥了模范作用;解放战争时期,郝家桥村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为边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郝家桥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积极搞好生产,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前列,永葆农村楷模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如今的郝家桥村,正在以新的面貌、新的作为、新的变化讲述着新时代农村中的发展故事。

(记者 程刚 整理)

郝家桥展室一角。记者 程刚 摄

郝家桥村口的红色雕塑,彰显着这里的革命底色。记者 程刚 摄

珍藏在郝家桥展室里的“农村楷模”牌匾。记者 程刚 摄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