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微扬新媒体”平台 构建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时间:2019-12-09
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潮流,把网络思政作为重要方向,着力打造立体互动、融合发展的网络思政工作传播平台,依托“微扬新媒体工作室”平台,将思政与新媒体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思政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一、基本情况 微扬新媒体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以内容为王,以“草根思维”旨在打造“有温度、有气度、有态度”的高职院网络思政平台。截止目前,以新媒体工作室为依托,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平台共发布推文3000多条,微信及微博关注人数超过5W+,累计阅读量高达400余万次;在《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全国高职院校微信每周排行榜上,基本位列全国前10名。学校荣获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之十大最具影响力院校;江苏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宣传综合力十强”;连续3年以江苏省高职第一的成绩荣获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举措 (一)传播“正能量”,构筑网络思政教育新载体 学校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效力,顺势而为,精心谋划,全面推进校园新媒体建设,把着力增强校园新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主流媒体影响力、舆论引导力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深刻把握新媒体飞速发展带来的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主动回应广大师生对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热切期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精心选用有思想、有价值的校园题材,积极构筑内容新颖丰富、风格高雅清新、深受师生喜爱的新媒体思政载体。 (二)传递“好声音”,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 微扬新媒体工作室将思政教育与网络媒体紧密结合,构建了网络教育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到线上,从平面到立体,从典型到大众。在校园微榜样的选树中,打破传统典型人物报道中的“传者本位”的报道模式,“自上而下”的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放宽视野,特别注重对不同师生群体的宣传推介,用校园的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迹感动和影响身边的人,打造有亲和力的“平凡人”,通过选树“单打冠军”,营造校园正能量的“微磁场”,以平视角度、多维度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人人皆育人之人,处处皆育人之地”的良好氛围。 (三)汇聚“金点子”,培育网络思政教育新力量 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提升、技术支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网络思政骨干。在指导新媒体编辑、开展思政课授课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并积极在网上发声,在网络上指导学生学习;组建微扬新媒体团队,负责每日的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内容推送,在更好的进行学校思政宣传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遴选网络评论员,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三、实施过程 新媒体作为一种便捷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不仅要求传播速度迅速,更要求传播内容的可靠、精准。微扬新媒体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搭平台、促融合、抓创作、强管理,推进网络思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平台 学校注重新媒体传播规律,成立了“微扬新媒体工作室”,打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形成了以微信、微博、抖音为核心的多位一体、联动传播、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传播新格局。微扬工作室致力于做贴近师生生活,反映校园特色的原创内容,打造扬工院的品牌网络思政内容。通过校内各单位的微博直播、微信深度推送、新闻网和视频报道以及校报深度采写,实现校园新闻传播的差异化、分类别、多角度的报道,将校内师生典型、校友故事通过新媒体推介、校报深度报道、校外媒体刊发、新闻网和视频重塑等途径进行多元整合,形成完备的基于网络的思政教育局面。 (二)推进校媒协同多元融合 加强媒体融合,做好校园素材和媒体新闻之间的互动互通互融,是网络思政工作得以广泛开展的重要补充。学校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扬工院积极打造“校园媒介融合、校内外融合”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在校内打造“一报、一网、一台、两微”(校报、校园网、广播台、微博、微信)的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媒体发展平台;构建品牌运营模式,校内微博、微信推介平台20余个(包括团聚青年、建工一家人等二级单位微信公众号平台)。在校报、校园网、微博微信和校园视频融合中,着力打造立体互动、融合发展的新闻传媒平台,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师生、校友的凝聚力。例如,学校一名袖珍学生的励志求学事迹首先在校外媒体上看法后,校内新媒体立刻跟进,拍摄了该学生校园生活点滴,用多图少文的形式展示该生日常生活,校报也进行了采写,并把该生报道视频上传到校园网,实现了对该新闻题材的多角度报道,很多校内师生典型、校友故事都是通过新媒体推介、校报深度报道、校外媒体刊发、新闻网和视频重塑等途径进行多元整合。 (三)创作优质高效网络育人产品 互联网和新媒体改变了育人形态,催生了新的育人模式,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就必须抓好网络作品的创新,提升育人实效。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等诸方面中,内容创新是最根本的。关键是要创作出在内容上有深度、感情上有温度的网络名篇佳作,讲好校园故事,讲好身边故事,弘扬师生正能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参与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丰富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微扬新媒体工作室在多年运营中,在“让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出彩机会”的理念指导下,推出一系列诸如暖心系列、玩转扬工系列、晚安扬工系列等推文项目,让学生感受网络温暖。尤其注重挖掘学生特点,培养学生个性,诸如推出扬工追梦人、扬工达人、扬工校友等品牌栏目,推出一系列正能量的师生典型。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同时,拥有一份人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强化网络育人平台管理 青年学生对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上网的信任度、依赖性,评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变得越来越高,“青年人在哪里,思想引领就在那里”。因此,学校思想工作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主动占领网络主阵地和主战场,加快“传统阵地”向“网络阵地”拓展转变。一是既加大正面宣传又注意压缩负面影响。学校按照“时、度、效”的基本要求,用师生语言、身边事例、鲜活方式激发师生对正面宣传的关注和兴趣。同时坚持正面鼓励、无害性宽容、不良言论引导或搁置、热点和敏感事件积极跟进回应原则,压缩负面影响。二是既鼓励创新发展又注意加强管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推动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网络传播,同时组建“扬工网咖”队伍,做好各项培训工作,以正能量占领网络阵地,引导校园舆论氛围。三是构建高效务实的舆情应对机制,提高“防患于未然”舆论引导能力,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网络阵地中所出现的舆情,洁净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四、项目建设成效 微扬新媒体工作室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校形象的塑造、网络思政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校品牌效应进一步传播。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教育、文化、管理水平等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肯定,学校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师生、社会人员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认识了解学校,更多的社会精英也更愿意来求职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网络思政教育功能进一步彰显。学校通过微扬新媒体工作室,积极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有效增强了思政工作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提升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优秀思政育人典型不断涌现。学校注重新媒体在思政引领中的作用,充分挖掘诸如教学能手、公益先锋、运动达人、技能土豪、知识学霸、双创精英、校友荟萃等校园故事,塑造了“工人教授”“90后扬剧小王子”“最美姐姐”“长不大的袖珍学霸”“红包教师”“养鹅大叔”“妈妈教师”“技能状元”等先进典型,也培育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曹梦蝶等一批网络思政育人的典型代表。同时,新媒体工作室团队中30%以上成员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团队成员张弋毕业后从事新媒体培训等创业项目。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