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阅读思考 >

《马道2001》——一曲古都长安文学壮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庆 时间:2023-02-07

         文/王庆


《马道2001》(简称《马道》),是作家康铁岭继《书院门1991》之后,在近两三年之间笔耕不辍而推出的又一部百余万字长篇小说——这是他创作规划中“古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对于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分量,我和原三届茅奖评委李星老师反复沟通后,一致给予高度评价。窃以为,它是为古都长安立传之作,是一部别样的社会史和风情史,也可称为当代古都生活的指南或百科全书,抑或具有这种性质。即便把它置于年量产三四千部长篇的国度,其分量之厚重,涉及之宏阔,艺术之独探,毋庸置疑仍是独领风骚、耀眼夺目。

文无第一,如果非要给它们排座论次的话,以愚之见,这部作品或当处在前排个位数之间而不容置喙。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或许是中国小说史长河中的一个激浪,或是长安文学史中的一个节点。想必会像一块巨石长久伫于道中,欲回避是不好回避的。

当然,信息时代,一切都在倏忽瞬逝,啃长篇的人又是那么稀微,难料历史是否会和它开个大玩笑,我担忧这个大玩笑发生,所以带有声嘶力竭般急切的鼓与呼。吹尽狂沙始到金,我想我不会走眼,我也愿意和读者一起接受时间的检验。当然,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莎翁说这句话意思是,同样的标象,各人的理解会有很大不同,甚至有时截然相反,大相径庭。卑以为,《马道》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工程,一两篇论文是言说不透的,甚至十篇八篇也说不透彻,它须要像研究《红楼梦》有“红学”一样,定得要有研究它的“马学”。我看好它的理由诸多,简言之,它有着任谁读都舍不得放下的诱惑故事(李星读了一个夏天,余读了两月余);它具备伶伦、仓颉文字音乐韵律遗传基因的河洛方言——这种方言又经汉唐风韵濡化酿浸后形成自带文化的语言;它有“清明上河图”式的恢宏架构与铺排;它还有断代史式的时空切割与遴选;它还有面对长安原体制内作家柳青、陈忠实们惯用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程式化创作方法的大胆扬弃而形成的自然主义新创作方法,况且是自觉和任性、忠诚于内心的;它还有在无声的故事演义中对人性叩问和窥探,特别是对底层人群人性弱点的暴露与批判;它更有长篇小说主题的多重性的展示,这里表现为通过下层人物宫宝塬、马世仁、刘英们的求生与奋斗、失败与宿命的故事,着重揭示了没有资本、生产资料乃至话语权的下层人群。在相对阶层固化的体制中,尽管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没有全面改变的情况下,最终也不能避免失败的悲哀宿命。改变命运,实现阶层的跃升与转化,实现财富自由,绝对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与之匹配的改革同步进行,这种呼唤和期待,是为《马道》的主题。

由此,《马道》的主题严肃而深刻,其时代意义也是警世性的。《马道》是下层人群的奋斗之歌,也是他们失败的挽歌。从这点意义上讲,它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巨作,是一个时代的断面和记录,也是共产党领导这个时代进步的一面镜子。

为了增加读者对我观点的认同,我试想要再谈谈两个问题。一是《马道》与中外名著的对标与比较;二是《马道》的主要艺术特色与特殊贡献。

《马道》与中外名著的对标与比较

对标,本来是一个互联网语汇。它的本义是对标杆、找差距。我在这里借用其评价《马道》。比较,在这里主要是比较文学的比较,因为比较文学的范围大体在中外文学的比较中运用。本来我和几个同行在讨论这篇文章怎么写的时候,他们建议我,不要和商洛作家群比,也不要和陕西作家群比,也不要和体制内作家群比,原因不言自明。他们建议我和中外名著比,和诺奖作品比,于是便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马道》与它们的对标。

《马道》与《红楼梦》的对标。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红楼梦》,鲁迅先生说,“至于说《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伟人也说,“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那么,《马道》与《红楼梦》有可比性吗?我认为不但有,而且还有很多地方可比或对标。如体量,《红楼梦》字数七十三万字,《马道》一百三十五万字,几乎是《红楼梦》字数的二倍。容量方面,《红楼梦》涉及到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涉及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可《马道》涉及到了周文化的源头,涉及到了秦、汉、唐,下至工人下岗、旧城改造、强拆等眼下发生的现实,暴露直白而大胆,毫不讳饰。时空距离更为广阔,也有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可以说,《马道》进入了一些《红楼梦》尚未进入的处女地。具体比较,《红楼梦》涉及:封建社会爵位制度和门荫制度;礼仪制度及宗法制度;主仆身份及规范;贵族家庭管理;婚姻制度及形式;社会生活形态,文学艺术及诗词;传统医学等等社会形态,包罗万象,加上在具体形式上的艺术化,可谓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马道》在体量和厚度上是摹写《红楼梦》的大作是无疑的,它涉及了一个古都在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结构,各层级人物;还涉及到从三皇五帝到当代政治、政权建设;涉及到儒释道三教在三道关系;涉及到当代社会二元架构;涉及到传统文化及当代演变形态,特别饮食文化、酒茶文化,园林规制,节会文化与经济,传统文化精粹,《易经》《道德经》“上古三坟”及中医、中药、养生学、国术等,及至对当代资本运作都有详实的描摹。可以说是当代的《红楼梦》式百科全书,起码可称为当代的风俗图谱或世相参考书。严肃而论,《马道》艺术性与《红楼梦》相比除有较大的再提升空间以外,写实性、人民性,不讳饰现实的勇气,是可以雁齐《红楼梦》,或超越了《红楼梦》。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对标,是找差距。这样《马道》才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不愧于新时代的文学作品。

《马道》与《西京杂记》的对标。《西京杂记》据传是汉代刘歆所著,东晋葛洪辑抄(关于作者归属学术界至今还有几说),实为古代历史笔记体小说集,六卷本一百三十八篇,特色是一个杂。涉及面广,写汉代长安及京畿的实在事件与虚构故事,具有史笔性质又是文艺化的小说,因笔者长期研究长安及周边历史,故对《西京杂记》有较多阅读,感觉康在《马道》地域上写西京相同,涉及领域繁而纷杂,类《西京杂记》,涉及杂史,风情地理,逸闻趣事,人文典故而与《马道》涉及之广而类。惜《西京杂记》文字简略而含蓄,《马道》洋洋百万言,精不及《西京杂记》,而从故事几条主线交相铺叙,整体性《西京杂记》则莫如《马道》也。《西京杂记》是叙写长安古都的地域小说之佼佼者,入了《中国小说史略》。《马道》要与其对标,还要虚心与其看齐,尤在精进语言上下功夫。

《马道》与《红与黑》的比较。《红与黑》是一部世界名著,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它自十九世纪中叶问世以来,享誉世界。在中国拥有巨大的读者群,我在这里比较的原因是《马道》和《红与黑》都写小人物。《马道》的主人公是一群小人物,而《红与黑》是一个小人物,主人公都是为改变阶层身份命运而奋斗,结局是都未跳出本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的故事,这是我拿二者来比较的原因。二者都对人性弱点的贪多、投机、占有进行了叩问与揭露,甚至对弱者更残虐的一面深刻揭露。写作方法上,《红与黑》更会对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着重描写,而《马道》会对多条主线同步发展更能成熟驾驭,似乎有电影蒙太奇手法,更现代化一些。两者孰优孰劣,不好一概而说,当然《马道》更需要和世界名著对标,不要过多与其比较。

《马道》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比较。说实话,我读诺奖作品并不多,读到的颁奖词倒很全面,近些年一直在反复读。我总结诺奖作品的特点大致有:一是反映人类的文明进步,能够让人类共情人性共通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二是异质,唯美、陌生,艺术手段的多样与独创;三是为世界人群共同认同,即人性优点的一面。我想,《马道》敢于与诺奖作品相比较的一点,应该是古老都市地域文化的古今变迁。

《马道》的主要艺术特色与特殊贡献

《马道》的艺术贡献。小说史学者程毅中在《试述吴祖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学术思想》一文中引用了吴祖缃先生的论断,吴先生说:“咱们中国古代文学尤其小说,从开始以至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民性或大众性都特别鲜明突出”。人民性、大众性是吴先生强调的一个点。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马道》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品,作家不在体制内,思想上的忌讳较少,他以丰富的社会经历,以春秋笔法如实以断代史的小说形式,忠实地、无粉饰地为古都长安的当代生活绘制了生动画卷,况且是史诗性的——这是《马道》最大的成功和贡献。当然,康铁岭运用了自然主义手法写现实生活,是他的最大特色。我在《一部摩写三辅文化的艺术巨著》一文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马道》虽是小说,却有实录的性质,我举《马道》与《红楼梦》对标,与《西京杂记》对标,都有赞赏他春秋笔法的意思,“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我评《马道》为古都长安立传之作,主要是赞赏他不粉饰太平,不粉饰当下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史官态度和艺术高度。“不虚美,不隐恶”,他高过一般稗官,是忠实于时代的文人。

编辑:一单           责编:高思佳           终审:吴汉兴

上一篇:茫茫书海一盏灯——《慈苑书韵》读后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