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舟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马福林 时间:2020-05-22
2019年的年末岁首,我静下心来读了两本书,一本是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一本是杨舟平的散文集《情关风月》。陈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是名家,读者自有公论,勿须我多言。杨舟平与我是同乡,且相识多年,又都有码字的爱好,谈点我对他的理解,倒是很有必要的。 我交友有三个原则,一是要孝敬父母,这是前提。我以为,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敬,做朋友是很难有诚意的;二是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这是立世根本,偏易极端,依难自立,只有不偏不依,才能身正眼明;三是要心地善良,具有悲悯情怀。这些品质从杨舟平的言行举止上都可以找到佐证,我与他的忘年交也就成为必然,因此,也就使我有更多机会走近杨舟平。我固执的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三种品质,无论为官为民,为人为事,为文为友,立业立世都差不到哪里去。与这样的人共事事通,创业业成,交友放心,同行安心,会让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干自己喜欢的事,全力以赴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当是人生何等愉悦的幸事啊!其实,写文章同样需要有这三种品质作为支撑。 文学就是人学,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从一个人的文章里,大致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人品。判断事物的是非标准如同法律条文,如果一个作家的价值观本身就是错误的,如同立法的基点错了一样,对是与非的评判出现偏差就是必然的。我不知道杨舟平是如何办案的,但我读过他多篇与法律有关的文章,他对法律的解读是准确的,对法官的认知是明确的,对执法的理念是清晰的,对当事人是一视同仁的。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不管你后台有多硬,也不管你是生人熟人,还是穷人富人,我只坚持一个标准,那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依,秉公办案。这个执法原则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那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人性写作,彰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执法的公正进行文学创作,其作品必然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有血有肉、充满温情,这样的文章又岂能没有读者? “百善孝为先。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尚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杨舟平对孝道的解读,他认为晚辈对长辈尽孝是天经地义的,是必须的。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否则,就有违天道、有悖人伦,就是大逆不道、忤逆不孝。杨舟平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一篇《带上八旬父亲逛北京》的散文,就足以将儿子对父亲的拳拳之心淋漓彰显、跃然纸上,其中的诸多细节感人至深,令人动容。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父亲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耐心,也不会将许多细节考虑的那样周全,甚至连去北京这样的决定都没有勇气做出。更不必说还要让老父坐飞机、乘高铁、登长城、看升旗、畅游颐和园、参观水立方,尽享现代文明了,此行此举,着实不是常人轻易就能做到的。毕竟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高温天大强度远距离旅游,不仅是对老人体力和心智的考验,而且还潜在很大的风险,一旦有个闪失,后果不堪想象。三十多年前我陪家父登骊山,父亲年近七十,我尚且还有许多担心,杨舟平敢陪八十岁高龄的父亲登长城,绝对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仅此一举,就已经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而他陪母亲看病,为母亲立碑的诸多细节,同样令人感动。我以为杨舟平最大的成功不是他当了法官、成为作家,而是他对父母的孝、对女儿的爱,成为孝子、成为严父,传承了父母的大爱、弘扬了优秀的家风,为家族、为朋友、为社会铸造了具有示范作用的道德丰碑,才是他最大的成功。 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法官而言,尤为重要。作为代表国家审判机关的执法者—法官,如果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严明的法律意识,没有高度的担当精神,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一篇带有歧义的文章,只会导致意识形态的错乱。一件错案,却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法公正的怀疑,不但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人生,还可能毁灭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官的责任的确不可小觑。法官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杨舟平必须具有是非分明的立场,文学创作的使命,同样需要具有这种担当意识。法官执法的理念和文学创作的使命是高度吻合的,都是为了伸张正义和坚持社会公平,让职业法官从事文学创作,于社会文明而言,显然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法官杨舟平选择了文学,也就选择了文明和高尚,因为他是法官作家,他想不高尚都不行,法官的职业性质决定他必须实事求是、秉公办案。文学创作同样需要他真实地反咉生活,引导公民遵纪守法,建立明确的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以此引申,执法和创作就是一对孪生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杨舟平选择业余文学创作,这条路真是走对了,事实也证明,他不只是走对了,而且走的很稳很正。他以文学为平台,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法律的公正和严肃,他许多与法律有关的文章,都旗帜鲜明地表述了他对法律的解读以及对法律神圣性的维护。主张只有顺应“天理”的国法,才具有人情味和法律效力,才具有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国民的拥护和自觉遵守。事实上,百姓不但需要公正的法律条文,更需要秉公办案的法官,杨舟平正合适。 质是人本,好的人品如同好的土地,正确的思想则如同好的种子,好种子种在质地优良的土地上,能不长出好苗吗?杨舟平偏又是个酷爱读书之人,古人认为读书是件名利双收的事,书里不仅有黄金屋,而且还有颜如玉。其实,书里更有源源不断滋养灵魂的活水,这才是读书的最大好处。好地里种了好苗,又有活水滋润,获取丰收是当然的。从杨舟平的散文里你不但能读出深奥的哲理,而且能读出其中的大美,能读出至真至善,能读出情真意切,能读出无限的遐想,能读出深刻的启迪,你会觉得是在与一个有思想的人聊天、与一个有修养的人攀谈。有如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清新的春风里散步,头顶蓝天白云,眼前美景如画,花香扑鼻,鸟语醉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杨舟平是位十分低调的法官,更是位低调的文化人,其实,他是在昂着头看他人,低了头看自己。水往低处流,正因为他把自己置于低地,丰富的文化营养才会慷慨朝他涌流,读他的“天光云影共徘徊”、“读书知味”两篇散文,或许可以加深你对杨舟平的认知。他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中外名著、古今史书、地缘文化、风土人情皆入眼入胸,大量的阅读必然消耗大量的时间,使得他没有时间高调和喧嚣。因为他肚里有许多墨水、脑里有许多思想,昂首挺胸于他自然就有了难度。因为他明白世界很大,自己很小,所以,他只能选择低调与谦和。也因为他读了很多书,他才可以行文如流水、叙事如和风,笔下有故事、文中多韵味。才可以让人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以杨舟平的为人和学识,我以为无论做法官抑或做文人,于他都是合适的。人常说人和人是一样的,其实,这完全是个伪命题,如果上升到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人与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我只所以如此评价杨舟平,是因为杨舟平值得我这样看他,我想他是不会让我看走眼的,也不会让我说了也白说。当然,也不是说杨舟平在文学创作上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他只是处在一个特定地域的文学高度,想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还需要杨舟平继续坚持读书和写作。如果有一天他停止了前行和攀登,依然会被人超越的,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
(马福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西北电力新闻中心主任,《西北电力报》总编、《西北电业》主编,出版有六本文学专著,有多篇文章被报刊转载和收编入书。)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