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前段时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的艺术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才能毕业。并且要求部属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

艺术公共课的新起点

来源:美术报 作者:刘昌玉 时间:2019-06-27

前段时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的艺术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才能毕业。并且要求部属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

前段时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的艺术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才能毕业。并且要求部属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

众所周知,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曲)等等艺术教育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目前,艺术课程在初中、高中几近虚设,在全日制大学、自考、广电等国民教育序列中几乎一片空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从顶尖大学到普通高职院校,形成了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但专业划分过细和就业压力前置,导致大多数青年学子把精力过早过多投入到专业化学习和职业规划的社会洪流中。

高校艺术公共课程空白,学生们即使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意愿,却出现了有时间没课程(中学阶段有课程没时间)的怪象,所以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都与接受艺术教育基本无缘。享受艺术教育目前还是属于专业艺术院校那金字塔尖一小部分学子的特权,其他层级的学生还享受不到艺术课程设置的红利,年轻一代与艺术教育的疏远感普遍存在。

作为美育的最重要和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的缺失造就盲从西方艺术和西方潮流。在科技主义和实用主义至上的商业社会里,在利益、效益最大化和人文主义缺失的社会进程中,如何用高雅,起码是不庸俗的艺术教育塑造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提升美育的层次是一个看似无形实则迫切的课题。

可以说,当前美育的意向需求与艺术教育的现实匮乏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处于一个富裕起来的社会阶段,精神需求不断加强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特征。人人拥有艺术教育的权利,人人需要艺术教育,因为除了物质,人还是一个精神存在。艺术能够塑造美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丰富生命韵律,拓宽人生广度和宽度。从宏观角度看能提升国民素质,引导建立正确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特别在我们这样一个有悠久艺术发展历史和完备艺术体系的国度里,重视艺术教育就是重视艺术的传承发展,重视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重视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

早在春秋时代实行的六艺课程中,“乐”和“书”就包含了朴素的艺术教育和美育观,近代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更是表达了通过设置艺术课程,进行艺术教育实现以美育人的宏愿。古今中外有大成就者,往往同时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虽然艺术素养并不好用具体数据衡量评价,但从众多的个案中可以看出艺术和美的追求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终对于推动现实成就有着切实作用。

美育缺乏的现实后果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拜物教、金钱至上、商业为先的社会浮躁和急躁氛围,如今,经济和文化上的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仍然存在,艺术的作用更多偏向于形而上,美育很多时候并不能以利润的方式短期见效,甚至是不能以物质方式回报,所以,是否重视人文艺术教育,是否重视美育是一个选择性问题。

当前,在社会飞速发展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年轻大学生们,没有高尚的情操教育,没有美育的思想武装,他们的思想阵地就会被低俗、丑陋和过度的物欲占领。美育之于代际精神品格和意识形态的功能需要受到更大的关注。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做了每位学生艺术课程最低修满2分的底线性规定,本次《意见》虽然没有做进一步要求,但这是一个良好、积极的开端。当然,意见的出台除了明确要求还需要具体的措施,比如艺术门类往往是实践类课程,作为艺术公共课,需要实践到哪一步;再比如配套教材、师资、场地和资金如何保证等等。笔者认为国家应该把美育当做一项系统性工程,以艺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付长期之功。从1999年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待,到今天把艺术教育纳为高等教育公共课,希望美育不再是写在大纲里的一个词汇而已。

相较于其他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具有形象化、易开设、接近大众等先天性优点,因此美术学科承担美育的任务可谓重中之重。意见的出台对于拓宽美术教育受众和美术教育领域是一个契机,也将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担岗首当其冲的角色。希望经过几年的实施,美术与其他艺术课程能够在高校结出壮硕的美丽果实,不仅让年轻一代艺术素养有切实的提高,更能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我们期盼该意见的出台对于青年艺术教育和国民美育提升会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