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理论观点 >
首先,《云横秦岭》是一本大美之书。该书是12开本,546页码,50万字,图片上千幅。既有精美绝伦的大秦岭实拍摄影作品,也有美奂美伦的书画作品;不仅有朴拙之美的的秦砖汉瓦,而且有珍藏至今的碑刻真品。此外还有精美的篆刻和题签。

大美秦岭民族魂——《云横秦岭》阅后记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作者:王新民 时间:2018-05-11

首先,《云横秦岭》是一本大美之书。该书是12开本,546页码,50万字,图片上千幅。既有精美绝伦的大秦岭实拍摄影作品,也有美奂美伦的书画作品;不仅有朴拙之美的的秦砖汉瓦,而且有珍藏至今的碑刻真品。此外还有精美的篆刻和题签。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和秦岭地位的提升,有关秦岭的图书随之出版了不少,引起关注的也不少。尤其是今年以来,关于秦岭的图书出版可谓达到了一个高潮,笔者自以为其中以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原名《秦岭志》)和刘兆英的《云横秦岭》堪为代表。《山本》已另有评论,此处不再赘述。在此就说些《云横秦岭》的阅读感受。

首先,《云横秦岭》是一本大美之书。该书是12开本,546页码,50万字,图片上千幅。既有精美绝伦的大秦岭实拍摄影作品,也有美奂美伦的书画作品;不仅有朴拙之美的的秦砖汉瓦,而且有珍藏至今的碑刻真品。此外还有精美的篆刻和题签。可以说是至今秦岭图文类图书的集大成者,其实,据笔者所知,作者为此书的准备已有十多年,期间作者也与他人合作编写出版过《诗话蓝田》、《净土祖庭香积寺》等图书,可以说厚积薄发方咥此大活。此外,该书装帧和版式设计大方美观,为表现展示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等秦岭的主要山峰以及其中的名胜古迹,有的图片占一整码甚至一整页(即两码),显得大气豪迈。甚至用6码夹页展示水陆庵五百罗汉渡海、结集的壮观场面,给人视觉以当头棒喝似的冲击,使人心灵受到醍醐灌顶般的震撼。

其次,《云横秦岭》是一本呼唤民族魂的黄钟大书。众所周知,秦岭是一座中国南北分水岭,也是一座父亲山。分水岭好理解,因为秦岭是渭河和汉江的发源地和分水岭,也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那么何谓父亲山呢?作者在题为《巍巍秦岭民族之魂》中写道:“秦岭不仅有惊世之美,它还是一个伟大民族的龙脉所在,具有作为民族生命线不可取代的地位。这条伟大的山脉和它涵养的河流滋养了这个伟大的民族,见证了它的光荣和梦想,曲折与辉煌。秦岭和中华民族密不可分,是我们永远的父亲山。”紧着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看大秦岭,它又是中华民族之根,紧紧地将这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把文明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这种凝聚力十分强大,因而中华民族注定是一个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在《潼关》一节中记述潼关籍大儒杨震的“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故事后写道:这便是有名的“四知”。杨震的“四知”精神植根于关中浑厚的文化土壤。在北宋,关中大儒张载又提出了“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就是民族魂和中国的脊梁吗!

复次,《云横秦岭》是一本引发思考的励志大书。也许是笔者曾游览过书中所写的大多数景点,也许是作者的议论引发笔者的思考,每每看到似曾相识之处,就禁不住思绪万千。在《华山劲松》一节中,作者有感而发: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不畏严寒,隐喻着一种人应具备的品德,即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和信仰,都不屈服。接着作者进一步阐述道:有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人们除了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和大自然交流,方可谓之“神游”。看到这里,笔者不禁共鸣打油一首:看景何不如听景,只缘神游胜身游。思接千载穿时空,神游八极遨宇宙。在《白鹿原上起春风》一节中,作者在介绍了陈忠实在白鹿原下创作《白鹿原》情况后指出:作家是人群中负有特殊使命和才能的人。当人们都睡觉的时候,他要警戒;当人们头脑发热的时候,他要冷静;当人们遇到挫折低沉的时候,他要鼓舞士气;当人们盲目时,他要敲响警钟;当人们哀怨痛苦时,他要代他们倾诉。作为作家并非刻苦即可,但不经历痛苦却绝对不行。靠舞弄笔杆从官方领薪水的“作家”只是笔吏,只有把最深沉的爱送给人民的作家才能称之为作家。读到这里,笔者想《白鹿原》问世前有多少人知道白鹿原呢?说实话连当时在西安已生活工作十几年的笔者也不大清楚白鹿原的方位,而《白鹿原》出版后白鹿原名声大振,有感于此又禁不住打油一首:江山也要名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忠实《白鹿原》,人间始觉重白鹿。当读完《终南上下五彩变幻》系列文图后,尤其是在读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这里,这个灵魂就是以道为核心的民族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不能坚持信仰的民族是不能生存的,一个附和别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这段话后感慨万端,凝结成四句打油诗:曲线救国大隐朝,终南捷径小隐山。中隐于市属吾辈,兼济独善著述传。所谓传就是传扬秦岭的风采,传承秦岭的精神,传载秦岭的魂魄。这不仅是生活工作在秦岭脚下四十年的笔者的荣幸,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8.4.15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