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者徐祯霞赠我《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时,我把书拿在手上端详着说:“书名宜精短,何故这般长?”她在电话里朗声笑着说:“大主编,您读罢这本书就会明白,我取这个名字是有我想表达的人生和主题在里面的,它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动感和质感。”这本书相比通常的散文集要显得厚重,封面装帧也很精美雅致。
一个有筋骨的书写者——评徐祯霞著《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作者:赵晏彪 时间:2018-04-16
陕西作者徐祯霞赠我《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时,我把书拿在手上端详着说:“书名宜精短,何故这般长?”她在电话里朗声笑着说:“大主编,您读罢这本书就会明白,我取这个名字是有我想表达的人生和主题在里面的,它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动感和质感。”这本书相比通常的散文集要显得厚重,封面装帧也很精美雅致。 陕西作者徐祯霞赠我《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时,我把书拿在手上端详着说:“书名宜精短,何故这般长?”她在电话里朗声笑着说:“大主编,您读罢这本书就会明白,我取这个名字是有我想表达的人生和主题在里面的,它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动感和质感。” 这本书相比通常的散文集要显得厚重,封面装帧也很精美雅致。最突出的特点是,每辑的分页处都有一首小诗:“莲 生于水 出于泥/依然亭亭/馨香四溢/身无半点污物/灼灼笑迎长风/可谓大美大雅/一直以来/喜莲/喜莲之端庄/喜莲之优雅/喜莲之高洁/喜莲有君子之风。”封面与封底亦然。显然,作者之所以重点突出这首小诗,有她想要表达的做人的理想和追求在里面,以人比花,以莲喻人。人们常说,做人难,做一个好人更难,做一个正直的、有风骨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而一个女子,有这样的心性和禀赋,真有点出污泥而不染的味道。作者将这首咏莲的诗贯穿全书,隐含着自己的社会担当和人生追求。 此书开篇之作是《寻找春天》。文章看似作者在找寻现实生活中的春天,似乎也是在寻找人生的春天。作者借一位老者的口说:“不经过冬天的煎熬,又怎么会感知到春天的美好,又怎么会珍惜美好的春光呢?”道出了任何的美好都不是从天而降,都需要我们去等待和努力,也往往只有这样,才能懂得珍惜自己所获得的美好,懂得去好好的把握和品味生活。然后,进一步阐释道:“我们不只寻找春天,我们更应该珍惜春天,季节有春天,生命也有春天,每一轮的春天于我们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感动,将这些感动和幸福聚合在一起,就是生命中永恒的春天。”这段话,让本文的主题得以升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譬如爱情,譬如事业,譬如友情,甚至是血肉相连的亲情,很多时候都是在失去时才懊悔不已,捶胸顿足、悔不当初,叹春华早逝,叹美好难留。但是,失去的就如东流水般永远地逝去了,再也无法寻觅回来。而每个人都应在万物的黄回转绿和世事的轮回中警醒,珍惜自己拥有的并努力向上,让生命的春天永远蓬勃茂盛。这才是作者最终所想要诠释和表达的。 时下的散文弊病众多,文长而空洞无物,漫天累叙而不知所云,还有女作者用下半身写作以博众眼。但徐祯霞的散文都不长,该书篇幅大都在二千到五千字左右,却篇篇思想明确,主旨鲜明,文不离题,题不离文,通篇读完,让人能清楚地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以及人文精神。而且阅读起来没有心理障碍,也不觉得倦怠,在阅读中好象将人的心自然而然过滤了,让人烦躁的心淡定宁静下来。透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到了一个坚韧豁达,敢于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的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很多女作者的散文都流溢着小情小调,甚至还有点小资和自恋,但徐祯霞的散文却能给人感受到不同寻常的力道和筋骨,豁达与通透,感受到人间大义和家国情怀,如《夜泊秦淮河》《夜长安》《天地苍茫一座城》《牛背梁上望长安》等等。单从徐祯霞的外表而言,她是柔弱的、温和的、含蓄的,可是在她的文章中,却显示出女性少有的苍劲和凛冽、洞悉世事的达观与明朗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顽强与不屈。她不仅描写人间百态、万千风物,也刻画了很多看似平常且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的悲喜与挣扎,他们的苦乐年华,他们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跃然纸上。譬如《朝天望》《假女人》《一个环卫工人的一天》《城市里的筑楼工》《白发卖报人》以及写交通警察的《坚定的身影》,等等。读后令人内心总会产生一种暖暖的感动与温情,让人重新去打量和审视社会,令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担当与人文情怀,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和深厚的洞察力。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还在于能够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向度,因而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与精神营养,乃至于有益于人生、有益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警示与启迪。如果一个的作品仅仅处于自说自话、自我呓语、脱离生活、胡编乱造的层面,与现实脱节,与人类的文明相佐,那么这样的作品只能让清醒者糊涂,让糊涂者更糊涂,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一个没有精神向度的文字创作,是算不得真正的文学作品的。从《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为文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这一点是可贵的,也是值得嘉许的。 徐祯霞的作品始终有一根主线,她像一个放风筝的人,不管风筝飞到哪儿,她都能将它拽回来。这在创作方法上,表现了张驰得当灵活机动的控制能力。全书语言干净明朗,脉络分明,阐述事物往往寥寥几笔就交待得十分清楚。特别是文章的开头都非常吸引人,常有抓人眼球的句子,拽着读者不由自主地往下读,在《女子亦安详》中:“曾几何时,喜欢上了‘安详’这个词,更喜欢具有安详气质的人,我想可能是阅历渐深的缘故吧。”《时间都去哪儿了呢》中:“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是时下的一句流行语。是对人生的感慨,也是对自己的叩问。”《一声“安康”》中:“安康是一句问候语,但在陕西,是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的最南部。”《名字》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族中的长辈赐与我们的。”《春雪》中:“一冬无雪,大地干旱得近乎无趣。”《夜长安》里:“长安,离我不远也不近。长安,与我不熟悉也不陌生。”等等,这些开头,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其意其情其文便有呼之欲出之感,让人迫切地想知道她要表达什么。通常情况下,人们将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比作是“龙头虎尾”、“凤头豹尾”。显而易见,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好的开头,有吸引读者读下去的磁力和欲望,开头写得好,文章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最起码,能入读者的眼,能入编辑的眼,便有了供人阅读和咀嚼的先决条件,徐祯霞的文章开篇就能引人入胜,是她创作上的一大亮色,希望徐祯霞能够继续保持。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个性格坚强、心性纯正、努力向上的徐祯霞。她运用文学作品抒写人生大义,抒写做人的信念与理想以及为文者的担当与情怀。有人说,徐祯霞的散文是脆弱心灵的一针强心剂,是浮躁社会的一颗定心丸,是被污染人生的一瓶洗洁精。这种评价不仅恰如其分,而且准确精当。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希望徐祯霞在今后的写作中,始终保持有力道、有筋骨的独特风格,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生活警示与更深入的人生思考。 赵晏彪,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评论家 2018年3月23日于三境轩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