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民族气象的现代呈现 红色题材的诗性表达——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西安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8-17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推出了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该剧取材于杨开慧烈士大气磅礴而又悲情壮丽的真实故事,以独特视角展示了杨开慧从认识自我、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用生命拥抱死亡,用死亡礼赞生命”的心路历程。通过对杨开慧的英雄、母性、女性等不同人格侧面的刻画,艺术地再现了杨开慧由对丈夫、亲人的爱恋,升华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对土地的眷恋,超越世俗、超越生死、超越爱情、超越亲情,成长为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人生轨迹,彰显了第一代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与信念的崇高品格,面临生死抉择时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

该剧自7月16日首演后便引起专家和观众的广泛热议,一票难求。专家一致认为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杨开慧形象,诗情画意的舞台以及民族气象的现代呈现、红色题材的诗性表达,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舞台新作。本报特摘登部分专家、主创的研讨发言和戏迷感言,以飨读者。

753190f8796ecbf1a143d43324b40f38.jpeg

《骄杨之恋》剧照。

主创谈:

王建平(编剧)

《骄杨之恋》剧本有独特的视角和人物表达。杨开慧是第一代共产党人的一位女性代表,剧本另辟蹊径,希望通过表现这样一位女性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塑造一个新的杨开慧人物形象,并对共产党人群体的成长及理想信念的坚定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表达。在杨开慧的人物塑造中,她从寻求自我到实现自我,从小我成长为大我,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更大的对于民众、对于祖国、对于中华民族的广博的爱。我们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和初心,在100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革命者与当下风华正茂的革命者对望的艺术再现中,让观众真切体验到青春的美好和理想的崇高,探寻中国共产党青春百年的精神密码。

查明哲(总导演)

《骄杨之恋》试图开掘出一种以现代红色题材表现革命生活新的呈现手法和思路,即写意和诗化。提炼出的“骄杨之灵”这一主题语汇,使用舞蹈和传统戏曲程式结合的戏剧美学,以“青春之舞”“春情之舞”“炼狱之舞”“忠魂之舞”的递进式表现手法,外化杨开慧的精神世界,诠释杨开慧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大我走向忘我、从忘我走向舍我的心路历程的升华和精神境界的探寻。用鲜活的哲理思辨去探寻生与死的价值、信仰和理想的道德追求和人生的心灵拷问,让我们感知杨开慧的伟大,体会毛泽东给予她“骄杨”的人格礼赞。她用生命为中国革命谱写了一曲绚丽的赞歌,当她匍匐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一曲骄杨,千古绝唱,碧血忠魂,令人荡气回肠。

李梅(领衔主演)

杨开慧等革命先驱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信仰,这种信仰和牺牲,在那个时代是真切和发自内心的。这也是我们当下时代所需要的。作为演员就是要通过自身的表演,为观众展现先烈们真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为实现民族大义的献身精神,引发观众的共鸣。杨开慧作为一名有信仰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和妻子,她被捕入狱后,在舍弃孩子、辜负丈夫还是坚守信仰的艰难境地中煎熬,她有挣扎,甚至也有徘徊,但最后,她毅然选择了舍弃自己的生命,融入祖国大地的怀抱,成为一名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

程大兆(音乐总监)

怎样让音乐更好地表达杨开慧这个女性形象,是该剧音乐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杨开慧是一个革命者,同时她也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所以,这部戏的音乐首先要确立一个让人喜爱的女性主题,然后在戏曲音乐传统的框架下进行唯美的表达。“唯美”是中心,是基本原则,是所有手段要实现的目的。如果脱离了这一点,音乐不能感动人,就会在人物和观众之间设起一个审美的屏障,就会丢失我们创作的初衷。戏曲的发展需要解决与现代观众审美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方式搭建审美桥梁。基于这部戏的特性和角色的特性,音乐更多地保留板腔体结构,既有气势磅礴,又有唯美诗意。

e9790c13b2c02adcd905f1a7cf2a4391.jpeg

《骄杨之恋》剧照。

专家谈:

曹锐(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一级编剧)

查明哲导演用充满诗意的叙事风格、艺术表达与碗碗腔雄浑大气、温婉细腻的音乐托举,李梅对人物精准的掌控力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唱腔,使该剧拥有了国之大剧的气象和品质。《骄杨之恋》的成功在于把诗意做到了极致,它的爱恋表达是诗意的,信仰表达是诗意的,惨烈是诗意的,呐喊是诗意的,每个人的行为和表达都充满合理的诗意。碗碗腔虽然是一个小剧种,但是这部戏让我们看到了小剧种的雄浑博大、厚重又充满激情的主题表达,让我们看到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强大的人才队伍。这部戏也让碗碗腔剧种得到继承和发展,这一贡献是艰难的,也是不可磨灭的。

吴卫民(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选择碗碗腔来表达这个题材,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用抒情的软性的手法啃下了一个题材的硬骨头。这部戏实现了对定格、定型、定性化的杨开慧形象的突破,对杨开慧的身份做了新的认证,突出爱的纯情、理想的纯情这样一个双重纯情的女性,从一个爱人的个体生命升腾为一个爱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殉道者,在生死之变、虚实之思、进退之难、取舍之间指向大小我之升华变化,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的升华。

李宝群(一级编剧)

《骄杨之恋》以其独特性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当中,具有极强的可识别度,通过塑造一个独特的杨开慧,成就了一个独特的《骄杨之恋》。这部戏剧本结构完整,重场戏饱满,唱词具有文学性、情感性、思想性,写出了杨开慧丰富的情感世界。她既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新青年,又是女儿、妻子、母亲,还是一个有英雄气质和英勇牺牲精神的人。她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真理。同时,二度舞台呈现找到这个戏的现代舞台语言和独特表达形式,找到了戏曲现代表达和传统进程的平衡点和交叉点,体现了导演对剧本的开掘,对杨开慧的重新发现和解读。杨开慧的饰演者李梅,通过精湛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青春气息的杨开慧,是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整台戏的演员表演呈现出了很高的表演水准。

马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光辉历史几乎就是中国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历史。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看到这个光荣的红色院团推出的原创碗碗腔《骄杨之恋》后,我非常欣喜和激动。这部戏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非常出色,用四个词概括就是:知性表达、光芒四射、高端水准、国家气象。不管是表演,还是灯光舞美设计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看得出艺术家们在用心用力用情塑造与表演。《骄杨之恋》是非常完美、非常完整的一场演出。此外,导演的手法非常出色,灵活的舞台、剪影的设置都很巧妙,体现了极大创造性。李梅的表演艺术全面、精湛,唱腔、身段都体现了艺术家的超高水平。其他演员也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角色的塑造。

黎继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剧本》杂志原主编)

必须要大赞碗碗腔《骄杨之恋》,因为它既残酷又浪漫。“残酷”是剧中所表现的那个年代的残酷,是悲剧的残酷。“浪漫”是剧中所追求的诗意的浪漫。该剧在剧本的结构、叙事及人物塑造上都相当不错。第一,导演查明哲“深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该剧特别看重人的创造,人性的刻画,呈现了杨开慧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过程。该剧极强的美学追求给人带来很好的审美体验。同时,该剧在诗意表达中还有更深的关于哲理方面的思考。第二,李梅、边肖等人的表演为这个戏增色不少,显示了演员们深厚的艺术功力。该剧的服装设计、造型设计也是成功的。第三,《骄杨之恋》让我初次接触到碗碗腔。这个陕西地方小剧种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排演大戏对剧种的进一步开掘和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评论家)

《骄杨之恋》是一部非常有特点的现代戏,从剧本到舞台设计,最大限度地诗化,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人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这部戏在戏曲化上做足了功夫,舞蹈化动作看起来很美,所有演员的演唱都很精彩,可以说每一场戏都有经典唱段,这些唱段很可能会保留下来、传播开去。此外,“骄杨之灵”的舞蹈设计非常巧妙,影人的运用继承发扬了碗碗腔皮影戏的特色,实现了剧种的传承。

肖云儒(文化学者、评论家)

这部戏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男主角没有出现。没有出场的男主角成为一个象征,恋的是人,也是信仰、主义。这样,整部戏的焦点集中在杨开慧身上,很自然地将戏剧冲突中的主要人物和她背后的主义、信仰揉到一起,独具特色。第二个特点是把中篇小说的内容作了长篇小说的书写。整部剧的故事内容很单纯,是单线、单个人的中篇结构,通过内心冲突、感情抒发予以丰富,所有的歌舞唱做都成为内心活动投射出来的可见的画面,进而感动人,让人领略到中国戏曲的特点。第三个特点是情节的切实进展和传统戏曲写意手法相结合。《傻俊角》民歌既是爱情,又是对信仰的眷恋,几次反复出现,有很深的寓意。两个更夫起到反映社会民众声音的旁白作用。写意的设计等,把情节的切实进展和空灵的、写意的中国传统结合,非常感人。

丁科民(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评论家)

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在红色题材的人物画廊里边,又增加了一个让人忘不掉的杨开慧的新形象。这个戏有几个亮点:一是没有概念化符号化,人物内心有矛盾有纠结。二是在面对敌人和孩子的两难抉择时,剧中设计的撞墙情节,完美地把戏剧矛盾解开。三是更夫的人物设置代表了世道人心,让这个戏的境界扩大了。四是人物心灵的外化舞蹈,通过舞蹈的方式把杨开慧的内心世界、精神境界外化,非常新颖独特。五是碗碗腔剧种的运用。碗碗腔作为一个小剧种,在创作大戏时会有表达不了的地方,但是这部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六是整部剧的现代意识。导演用一种现代意识来统领整个戏的排演,实现了时空自由和心灵自由,舞台调度流畅自由,充满诗意。这部戏实现了写伟人的俗情和写凡人的神性的统一,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孙豹隐(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评论家)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人物复杂,情节简单的。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集中笔墨开掘、塑造主要人物杨开慧,表现杨开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从故事内容到主题立意再到舞台呈现,都对红色戏剧创作作出了贡献,提供了范本。戏中的舞蹈设置完全和人物、情节发展融合在一起,让舞台凸显人物的同时完成好看的使命。同时,整台戏的音乐非常到位,对于碗碗腔剧种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胡安忍(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评论家)

李梅的领衔主演和查明哲导演的现代表达,保证了演出的成功。这个戏的独特性在于,对于杨开慧这样一位特殊女性的追求和成长,没有从正面的大的革命活动切入,而是选取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从她与亲人、爱人、祖国、民族、信念、大地之间的关系,深入开掘了杨开慧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形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品格。

张西萍(陕西广播电视台导演)

《骄杨之恋》运用新的视角于历史细微处着眼,让杨开慧不再被伟人的光芒所遮掩,反过来又再次映衬、折射了伟人的光芒,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精神洗礼。《骄杨之恋》是查明哲导演把“思想的人性样态”转为“活动的人物形态”来进行现代意义表达的成功实践。李梅的表演含蓄雅致、张弛有度,进一步显现了她驾驭多个剧种的深厚功力。此外,李梅的歌唱天赋也非同一般,比如剧中多次出现湖南民谣《傻俊角》,李梅用她的低吟浅唱充分表现了杨开慧的女儿心事、侠骨柔肠,为全剧增色不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剧将碗碗腔这一陕西地方小剧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过音乐团队的精心打造,碗碗腔在委婉缠绵的特质上,又增添了大气舒展的魅力,完全可以表现更多的题材。

09d43afade40a664f0eb6884dc73d501.jpeg

《骄杨之恋》剧照。 本版照片均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提供

观众谈:

李亚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原政委)

没想到小众的碗碗腔也能把杨开慧的红色大戏唱得如此荡气回肠,没想到一个舞台剧也能如此丰满厚实,更没想到演员们能把戏唱得如此纵横开阖。在这么多没想到中,两个多小时内我的心一直被抓着,投入其中,随之跌宕。看完后的一整夜兴奋不已,无限感慨。杨开慧为了她的理想,为了她的爱情,更为了她的国家,英勇地选择了牺牲,舍身以报国,实现了生命骄杨的璀璨绽放。这场红色大戏以骄杨之恋为主题,用精彩的片段集中展示了杨开慧从觉醒到革命、到牺牲的十年历程,也勾画出了所有为革命而牺牲者的精神轨迹。这部剧歌唱得不仅是爱情亲情,更是革命精神、家国情怀。

赵娟娟(90后戏曲爱好者)

看完《骄杨之恋》后我非常感动。该剧消除了我以往对革命戏的刻板印象,在观看之前我以为它会塑造一位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但此剧却从微小处入手,围绕杨开慧的“情”展开戏剧叙事。剧中用微微荡漾的一江春水、手中缓缓起伏的竹竿、充满哀愁的唱腔表达了杨开慧的心理,让观众觉得“原来她的哀愁喜乐和我们一样”,因此有了亲近感。后期,思慕她的王春和的出现,让她坚定了自己的心之所属,娓娓道来,不突兀,符合生活现实。

本版稿件由陕西日报记者 柏桦编辑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